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西方基礎樂理知識入門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3.02W

西方基礎樂理知識入門,音樂理論簡稱樂理,包括相對簡單的基礎理論----讀譜、音程、和絃、節奏、節拍等等。還有相對來説比較高級的----和聲、復調、曲式、旋律,下面就來詳細瞭解一下西方基礎樂理知識入門。

西方基礎樂理知識入門1

西方古典音樂,狹義上特指維也納古典樂派,廣義上是指以管絃樂為核心的,發軔於歐洲的,從巴赫到斯特拉文斯基的,自然、嚴肅音樂類型。

這裏所謂管絃樂,基本代指18世紀由海頓確立寫一種音樂形式,主要包括奏鳴曲、交響樂、協奏曲、歌劇等形式。其區別於其他音樂形式的主要特徵在樂隊編制和主調音樂樣式兩個方面。

一是在樂隊編制上,管絃樂大致分為絃樂組,木管組、銅管組、打擊組和色彩功能組,其中絃樂組是管絃樂的靈魂,主要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與低音提琴;木管組主要包括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和巴松管;銅管組主要有小號、圓號和長號;打擊組涵蓋定音鼓、小軍鼓、三角鐵等打擊樂器;色彩功能組主要有鋼琴、手風琴、豎琴等。

二是在主調音樂樣式方面,管絃樂首先是一種多聲部的音樂,幾個旋律聲部在運動中有機結合。其次在幾個聲部中有一個主旋律聲部處於主導地位,其餘聲部做陪襯。再者管絃樂做主旋律的聲部一般是以高聲部居多。

西方基礎樂理知識入門
  

在明確樂隊編制和主調音樂樣式的前提下,管絃樂一般通過大小調和聲的方式演奏,即以自然大調為主旋律,和聲小調為輔。這裏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大小調的概念。所謂大小調是指管絃樂的演奏方式。眾所周知12345671(do rai mi。。。)為一個八度,中間間隔七個音差。但實際上,1—7之間的音差不是平均分佈,部分音差又可再分出兩個半音,合計共12份,這就是所謂的12平均律。

以鋼琴鍵盤為例,白鍵代表一個標準音高,黑鍵代表一個小調音高。黑鍵不平均分佈,意味着音差間的距離是不等的。其中的ABCD,即所謂的音高指的是樂器或聲帶振動的頻率。鋼琴鍵盤上第一個音高為C,意味着這個do將以C度音高發出。而所謂的C大調,指的是是一個於C音開始的音樂的自然大調。

作為兩種固定的範式,自然大調或大調是一個八度的`定式,結構為“全全半全全全半”,敲擊的鍵盤依次應該是“CDEFGABC”。其中E—F,B—C之間是半音,所以無黑建,所以此處的“半”直接對應鍵盤上的白鍵。

與之相對應,和聲小調一個八度的定式為“全半全全半全全”,敲擊鍵盤的順序是“CDD#FGG#A#C”。其中因為E—F,B—C之間是半音,所以D#從開始的一個全音要越過E直接到F,從A#開始的一個全音要越過B直接到C。又因為G—A,A—B之間隔一個全音,所有從G#開始的一個全音是到A#。

明白了上述規律,就知道管絃樂中常有的C大調就是上文提及的“CDEFGABC”,D大調就是“DEFGABCD”等等。

西方基礎樂理知識入門2

説起古典音樂,我上了大學之後,毫不猶豫地報了西方音樂欣賞的選修課,沒想到到了研究生又報了一次。

開始只知道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三個人,後來通過選修課的學習,瞭解到了斯特勞斯,肖邦,維瓦爾蒂,布里頓,德沃夏克等偉大的音樂家。

我覺得古典音樂的欣賞不僅僅是對音樂本身的欣賞,更是對音樂所表達的內涵的鑑賞和探索,通過古典音樂的風格和特點可以瞭解到音樂家的內心世界和個人性格。因此,沒有深厚內涵的音樂家是不可能寫的出偉大的作品的,最多隻能成為優秀。我想這也是音樂家要的達到的'目的吧,要把他對人生,對社會,對藝術的理解通過音樂的表現形式表達給聽眾。

當他們作曲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迎合貴族和聽眾的時候,偉大的作品才會誕生,儘管可能在當時無人問津。正因為如此,我在聽古典音樂的過程中,一定要先看這個曲目的背景和來歷。否則只是欣賞其旋律的話,可能會無所收穫。

西方基礎樂理知識入門 第2張
  

《莫扎特傳》是令我感觸最深的,不愧為奧斯卡的獲獎影片。這部電影重點突出了莫扎特的天才和薩里埃裏的嫉妒(電影為了個性鮮明和矛盾的突出,醜化了薩里埃裏)。莫扎特極具音樂天賦,當薩里埃裏看見他的手稿的時候,薩里埃裏驚呆了,莫扎特竟然沒有一處修改,而每一處也無法修改,因為太完美了。薩里埃裏認為莫扎特不是在創作音樂,他所要做的僅僅是把自己腦中的樂符抄下來,同時也感歎為什麼上帝不賜予自己這樣的天賦。

而薩里埃裏對莫扎特的嫉妒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天賦,更多的是因為莫扎特的張狂和自信,還有他對傳統的宮廷內部制度的藐視,因為他始終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曲家,他不受任何人的束縛和控制。

還有就是莫扎特的《安魂曲》真是震撼靈魂的偉大的作品。它把莫扎特去世前的那種心理狀態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有無奈,有苦悶,有悲涼,那種複雜的心理狀況讓聽者無不為之感到惋惜。難怪有人説世上怎會有如此悲傷的旋律!

可以説貝多芬始終是一個與命運抗爭的人。由於他長得醜,幾次被心愛的女人拒絕,這對他來説也是不小的打擊,而他後期的失聰更説明他不是上帝的寵兒。在這樣的困難之下,他還能創造出第九交響曲這樣的作品,則更加體現了貝多芬的偉大。要知道,失去聽力對一個作曲家來説意味着什麼。這就好比廚師失去了味覺,畫家失去了眼睛一樣。而正是這樣的貝多芬創造了後人無法超越的交響樂的頂峯。所以貝多芬的音樂是不能不聽的。他的《田園》,《命運》《第九》都被我請進了電腦。

後來便是圓舞曲大師施特勞斯,他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的森林》《皇帝圓舞曲》和《春之聲圓舞曲》可以説是經典中的經典,我也是在那個時候反覆的聽這些曲子。

同樣是這個時候我聽到了我認為最好的交響曲——德沃夏克的《新大陸》。尤其是那氣勢磅礴的第四樂章,令我百聽不厭。

Tags:樂理 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