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樂理知識基礎入門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8.96K

樂理知識基礎入門,音樂理論簡稱"樂理",包括相對簡單的基礎理論----讀譜、音程、和絃、節奏、節拍等等。還有相對來説比較高級的----和聲、復調、曲式、旋律、配器法等內容,下面看看樂理知識基礎入門。

樂理知識基礎入門1

1、音(Tone)

是一種物理現象。物體振動時產生音波,通過空氣傳到耳膜,經過大腦的反射被感知為聲音。人所能聽到的聲音在每秒振動數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樂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於每秒振動27-4100次的範圍內。音的高低、強弱、長短、音色取決於物體的振動。

2、音色(Tone-color)

指音的感覺特性。發音體的振動是由多種諧音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間的相對強度決定的。人們區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樂的顏色分為人聲音色和器 樂音色。人聲音色分高、中、低音,並有男女之分;器樂音色中主要分絃樂器和管樂器,各種打 擊樂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3、共鳴(Resonance)

共鳴指的是一種振動。當一個發音體振動時,引起了其它物體的振動,併發出了聲音,產生了共鳴。

4、基音(Fundamental tone)

物體振動時所發出的頻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餘的為泛音。基音決定音高。

樂理知識基礎入門
  

5、泛音(Harmonic overtone)

除了發音體整體振動產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為標準,其餘1/2、1/3、1/4等各部分也 是同時振動,是泛音。泛音的組合決定了特定的音色,並能使人明確地感到基音的響度。樂器和 自然界裏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6、音高(Pitch)

音高是用一秒鐘的振動的'次數來表示的。頻率多則音高,頻率少則音低。目前國際通用的標準音"a",是每秒振動440次的聲音。

7、音名(Pitch name)

音名指西洋樂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稱。這些名稱沒有統一,在各個國家是不同的。被廣泛 採用的是、C D E F G A B。

8、唱名(Syllable names)

唱名是指音階上各音的名稱。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 大調的主音用1do,小調的主音用6la。

9、音域(Compass)

人聲或樂器所能達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間的範圍就叫音域。音域可分為總的音域和個別音域、人聲和樂器音域。

10、調性(Tonality)

調性指調式類別與主音高度。在樂曲中,主音是旋律、和聲的核心,其它音與之發生從屬關係最後中止在主音上。這樣的樂曲就是有調性的樂曲。

11、音階(Scale)

指調式中的各音,從以某個音高為起點即從主音開始,按照音高次序將音符由低至高來排列,這樣的音列稱為音階。音階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我們今天所説的音階,就是以最普遍的大音階(大調)與小音階(小調)為主。

12、五聲音階(Pentatonic scale)

由五個音構成的音階。多用於民族音樂的調式。如、do、re、mi、sol、la、(do)。

13、大調(Major mode)

調式的一種。七聲音階,其相鄰二音的間距分全音與半音兩種。其音階除第三、四兩音間與第七、八兩音間為半音外,其餘均為全音。大調的色彩較為明朗。

14、小調(Minor mode)

調式的一種,七聲音階有"自然小調"、"和聲小調"、"旋律小調" 、"現代小音階"四 形式。小調的色彩一般較大調黯淡,常用來表達悲哀、憂鬱的情緒。自然小調(小音階)的二三 兩音間與五六兩音間為半音。

15、純律(Just intonation)

與十二平均律不同。音階中各音與主音的關係均為純音程。由於這樣形成的半音無法分平均,所以不能隨便轉調,現已被歷史所淘汰。

樂理知識基礎入門2

一、將各種三和絃、七和絃的結構牢固記憶。

1、四種三和絃的結構和名稱。(大三和絃、小三和絃、增三和絃、減三和絃)

2.四種三和絃的轉位結構和名稱。(第一轉位,第二轉位)

3.常用的五種七和絃的結構和名稱。

4.五種七和絃的轉位結構和名稱。(第一轉位,第二轉位,第三轉位)

二、識別五線譜上各種和絃的形狀。

1、原位三和絃的形狀像一串糖葫蘆,三個音緊密地上下排列,要麼都在線上、要麼都在間上。

2、三和絃的第一轉位(六和絃)的形狀是、三度在下、四度在上,下密上疏。

3、三和絃的第二轉位(四六和絃)的'形狀是、四度在下、三度在上,上密下疏。

七和絃的形狀

1、原位七和絃的形狀也像一串糖葫蘆,只不過更長,四個音緊密地上下排列,要麼都在線上、要麼都在間上。

2、七和絃的第一轉位(五六和絃)的形狀是、有一個二度音程(兩個音斜着交叉),出現在糖葫蘆的頂端,習慣上形象地稱之為“戴帽子”。

樂理知識基礎入門 第2張
  

3、七和絃的第二轉位(三四和絃)的形狀是、有一個二度音程(兩個音斜着交叉),出現在糖葫蘆的中間,習慣上形象地稱之為“扎腰帶”。

4、七和絃的第三轉位(二和絃)的形狀是、有一個二度音程(兩個音斜着交叉),出現在糖葫蘆的下端,習慣上形象地稱之為“穿靴子”。

三、和絃結構的識別方法。

1、記準原位三和絃、七和絃的基本結構。

2、再記準三和絃、七和絃轉位的結構。

3、也可以將轉位和絃恢復為原位和絃,再通過原位和絃來推算轉位和絃的結構。

樂理知識基礎入門3

一、關於用聲的誤區

一般概念的發聲原理是肺部呼出的氣流通過喉頭時促使聲帶震動,產生聲音,而歌唱發聲的運動原理卻是在人的本能發聲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調整聲帶與周邊肌肉的合理運動,產生強大而豐富的、符合歌唱技術需要的聲音狀態。

在進行歌唱訓練時學生往往混淆了這兩種不同層次的聲音狀態,用本能發聲的心理暗示指導藝術歌唱,從而導致喉頭上提、聲音漏氣等用聲上的誤區。要克服以上發聲錯誤,就必須把生活中的本能發生習慣與藝術歌唱的發生要求嚴格區分,建立正確的發聲意識。

聲帶的'閉合能力一部分是自身機能,一部分是依靠其周圍有關肌肉的協調配合。生活中本能的發聲習慣,範圍只侷限於對方聽得見的距離,沒有太大的音量與音區的要求,聲帶的運用是隨意的。

由於聲帶只有在發強音和高音時才緊密閉合,那麼類似於説話的本能發聲習慣常使聲帶大部分時間處於不完全閉合狀態。如果錯誤的運用聲帶周圍肌肉的功能,如把本該促進聲門開放的環杓後肌運用到歌唱,必定會產生聲音虛、漏的問題;把穩定喉頭的喉外肌力量作用於發聲,就會造成提喉、喉音等用聲錯誤。

二、關於呼吸的誤區

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到目前為止已經被普遍認為是最科學的歌唱呼吸方法,但仍有很多學生苦悶呼吸訓練中做得很好,而發聲時氣息卻不夠用。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有關呼吸問題的誤區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吸氣時氣息到達的深度不夠,即沒有吸到技術所要求的到達“肺的底部”。

氣息吸得淺作用於聲帶時,呼出氣息的量和壓力不足以衝擊閉合的聲帶,而使聲音顯得虛弱無力。引起氣息淺的原因和本能呼吸習慣有關,本能的呼吸是建立在類似於一般的談話間,或者身體劇烈運動後的一種生理上的本能反映,它只需要胸腔的擴張、收縮產生力量完成肺內氣體的交換。

擴張只集中在肺的上半部分,和歌唱所要求的“吸到肺的底部”顯然是大有區別的,也就是説,腰腹肌的能力失去了存在的價值。當遇到較長的樂句需要氣息量加大時,肺葉的下半部分氣息得不到有效輸送,而覺得氣息不夠用。

二是氣息與聲音缺少有效配合,致使聲音“搭不上氣”。我們從兩方面分析引起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沒有運用氣息歌唱的習慣,張嘴就唱,把呼吸動作與歌唱的用聲動作分割開來。另一方面是過分地注意氣息,為節省氣息故意增加腰腹部肌肉的力量,形成“憋氣”,使氣息不能順利地作用於聲帶。

樂理知識基礎入門 第3張
  

這兩種情況的最終結果都可能導致聲帶緊張、乾澀,聲音發直缺少泛音。針對上述情況,我們主張呼吸和發聲訓練結合一起練習比較好,因為氣息和聲音是揉為一體的,呼吸訓練不能脱離歌唱實踐而單獨存在。我們要建立這樣的歌唱意識、只有氣息支持的聲音才是有效的聲音,只有正確作用於聲帶的氣息才是有效的氣息。

三、關於共鳴的誤區

人體共鳴腔分為三個大的共鳴區域,即、胸腔共鳴區、口咽腔共鳴區(口、喉、咽)和頭腔共鳴區(鼻竇、額竇、蝶竇)。口咽腔共鳴是聲音從喉嚨發出後的第一個共鳴區域,它上連頭腔,下達胸腔,是歌唱非常重要的部分,對聲音的豐滿、音色的美化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帕瓦羅蒂曾強調聲音共鳴主要在口腔、咽腔,説明了口咽腔在整個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這個區域出現的認識上的誤區也是最多的。所謂的口咽腔打開就是我們常説的“打開喉嚨”,有關打開喉嚨的要求文章前面已有所論述,這裏需要指出的是 “舌頭”在口咽腔打開過程中的狀態。

很多學生把縮緊舌頭誤認為是打開喉嚨,結果造成舌部肌肉僵硬和壓喉,一方面破壞了基音形成的良好狀態,另一方面也阻礙了口咽腔的順利打開,良好的共鳴音響也就無從談起。口咽腔打開的關鍵要做到、在穩定的基礎上鬆喉嚨、松下巴、鬆舌頭,使這幾個部位處於“自如”狀態。

Tags:樂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