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孩子的“心病”家長應該要早知道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2.71W

睡眠障礙

孩子的“心病”家長應該要早知道

孩子每天晚上上牀後很難入睡,不停地輾轉反側、翻動折騰,纏着父母反覆講故事。入睡後長時間處於淺睡狀態,經常不明原因地突然驚醒,表現出非常恐懼的樣子,表情痛苦,常伴有大呼小叫或哭鬧、呼吸急促、出汗等症狀,以5~7歲的兒童最為常見。

甄醫生介紹,也有的孩子常做噩夢,驚醒後能講述夢中的內容,並被緊張焦慮的情緒困擾影響繼續入睡;或睡覺時不讓關燈,即便是睡着了再熄燈也能引起他的反應,並執意燈火通明到天亮。

選擇性緘默症及失語症

少數已經有了語言表達能力的孩子,突然在某些特定場合保持沉默不語,如在家裏講話,而在幼兒園裏或遇到比較熟悉的人不説話。這有可能是孩子生活在複雜的語言氛圍中造成的,如父母有意讓四五歲的孩子學習多種語言―――爸爸教英語媽媽教日語、爺爺奶奶教普通話,孩子一時很難適應,精神緊張,以致失語。

口吃

口吃俗稱結巴。孩子越着急、緊張,口吃的現象越嚴重,是兒童期常見的語言障礙。有相當一部分口吃兒童在5歲前發病,有些孩子能隨着年齡的增長減輕症狀,有的則會延續到成年。甄醫生説,口吃與性子急是一對“孿生兄弟”,因此,讓孩子慢慢講話是非常必要的。幼兒期是糾正孩子口吃的最佳時期。

吃手

吃手,包括吸吮手指和咬指甲。前者是嬰兒期一種常見的現象,通常2~3歲以後孩子的注意力就逐漸從自己的手轉移到別的事物上去了。甄醫生提醒家長,如果四五歲的孩子還習慣於把自己的手指頭放進嘴裏,則是一種行為偏差。咬指甲也是與心理因素有關的不良行為。

戀物

在一定的時期內,孩子喜歡一件或某幾件玩具、物品是正常的,但如果幼兒對它們的喜愛達到了依賴的程度,如不抱着心愛的毛絨玩具不能入睡、拒絕玩其他新鮮的玩具或終日沉浸在自己與某件物品的接觸、“交流”中,獨往獨來,孩子就有了很明顯的戀物情結。

焦慮

甄醫生介紹,孩子持續一段時間情緒煩躁、好哭泣或吵鬧,難以安撫和照料;和同齡的孩子比明顯膽小,在很多場合容易害怕、甚至驚恐;與家人、尤其是母親分離時,表現出極度的不安;在幼兒園裏總是心懸不定,不願當眾講話,不得以當眾講話時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臉紅、結巴、表達不完整;六七歲的學齡孩子拒絕上學,即使勉強到校也很少與同學老師交往;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學習成績偏差,也有曠課、逃學現象發生。這些孩子通常對環境變化的反應過於敏感、多慮、缺乏自信。

怪異行為

甄醫生説,怪異行為主要指某個孩子與多數同齡正常孩子明顯不同的特殊表現,如―――

拔毛癖:即隨時無緣無故地拔自己的頭髮、眉毛、汗毛,以此為嗜好。多見於4~5歲以上的兒童。

異食癖:有的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喜歡吃不該吃的東西,如吃土、摳牆皮吃、撿小石頭子兒吃。

反覆洗手:孩子不停地用香皂反覆洗手,直到洗得手指縫都發白了還不停止,隨後稍稍乾點事又來大洗特洗。

攻擊行為

甄醫生透露,如今具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比以前有所增加,他們因慾望得不到滿足、不能接受別的小朋友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好的事實等,採取過激方式傷害他人、毀壞別人的物品,有明顯的攻擊性傾向。兒童攻擊行為常表現為打人、罵人、推人、踢人、搶奪別人的東西(或玩具)等,一般在3~6歲出現第一個高峯,總體來説,攻擊方式可分暴力攻擊和語言攻擊兩大類,男孩以暴力攻擊居多,女孩以語言攻擊居多。

性角色畸形

孩子大約到3歲以後,就能認同自己的性別角色了。但如果兒童對自身性別的認識與自己真實的性別相反,即男孩具有女孩的行為特徵,在穿衣打扮、表情、舉止上刻意模仿女孩,持續否認自己具有男性特徵,就成為女性化男孩;反之,成為男性化女孩。

神經性尿頻

孩子置身於陌生的環境中或在特殊的場合、情境中總想排尿,一刻也不能等,四五歲的孩子不自覺地因此尿濕了褲子,但尿量很少。這些症狀通常在上幼兒園前、剛剛開始上學、看到兇猛的動物、遭到訓斥打罵或出現緊急情況時加重,入睡後和正常的孩子沒什麼區別。多發於學齡前和學齡期的兒童。

遺尿症

如果四五歲的孩子不能自己控制排尿,夜間經常尿牀,白天有時也尿濕褲子,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多見於5~10歲的兒童,男孩多於女孩。

學校恐怖症

有些剛剛上學的孩子對學校表現出極大的排斥情緒,拒絕上學,或在上學前和上學時,出現心慌、頭痛、嘔吐等現象;而在離開學校或不想上學的事時,症狀解除,這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兒童心理疾病。

多動症

五六歲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注意力不集中,無目的性的活動過多,動作花樣頻繁,有始無終,甚至鋌而走險;常招惹周圍的小朋友、給老師和父母帶來麻煩,對批評置若罔聞、屢教不改;或任性、內心脆弱、容易衝動、常破壞東西;做事顯得笨手笨腳,精細度和協調性差,而且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這些孩子很少能安安靜靜地坐着上幾分鐘。

孤獨症

甄醫生介紹,患有孤獨症的孩子通常有這些表現:説話晚、反應遲鈍、不合羣;有的伴有智力發育落後、存在認知感知缺陷;有怪癖、興趣範圍狹窄、行為方式刻板僵硬、長時間遊戲方式不變、缺乏對物體的想像及靈活運用的能力;注意力渙散。患有孤獨症的孩子一般在二三歲就有明顯的症狀,治療關鍵期在2歲至7歲,經過早期治療和家庭康復訓練,大部分患兒的狀況會有好轉,但徹底治癒,目前還有相當的難度。

也有一些患孤獨症的孩子智力發展不平衡,對某一方面很敏感,有突出的表現,比如在音樂、繪畫、機械上;而在其他方面就很差,尤其是與人交往的能力與年齡很不相襯。需要説明的是,越是這些“局部”聰明的孩子,他們的精神問題越是容易被父母忽略,從而會延誤對其精神上的早期干預。否則,會隨着年齡的增長,出現一些其他的不良症狀。

Tags:心病 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