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説雙語的孩子智商高?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2.96W

對於很多移民家庭和異國通婚家庭來説,雙語是一種現實生活的必需。而對於更多的家庭來説,雙語是一種選擇。隨着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要在兩種甚至多種語言的環境中生活、工作,雙語越來越變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在兩種語言中長大,完全可以是一件非常自然和快樂的事。

説雙語的孩子智商高?

製造雙語寶寶,幾歲開始最好

當你希望孩子成為雙語寶寶的時候,第一個問題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讓孩子接觸第二種語言?有的父母希望讓孩子先掌握好母語再學習第二語言,有的父母則等到孩子上國小後。其實,這都有些晚了,培養雙語寶寶,最好從零歲開始。

心理語言學研究發現,在1歲以前,嬰兒對所有的語音同樣敏感,過了1歲,母語中沒有的那些聲音的區分就漸漸弱化了。在孩子還沒能流利地説母語的時候,已經形成了一雙“母語的耳朵”。一旦形成了母語的耳朵,再去學習另一種語言,孩子往往會受母語的影響,發音容易帶母語的口音。這樣的例子也許你並不難遇見:

“我叫張寧寧。”

“你好,張玲玲!”

説某些方言和某些外語的朋友會很難區分一些音,比如上面例子中的“n”和“l”。我們自己在説非母語的語言時往往也會帶有口音。這種情況並不僅僅是因為我們的舌頭缺少訓練,還因為我們的耳朵不能明顯聽出來兩個音的區別。

如果能夠讓孩子從零歲開始就接觸兩種語言,孩子就會形成“雙語的耳朵”,容易接受兩種語言的交流,也容易地道地説出兩種語言。

實用策略:

從寶寶出生起,就用第二種語言和寶寶交談,給寶寶唱歌、念童謠,和寶寶做遊戲,給寶寶接觸第二種語言的圖書音像製品(看電視屏幕時間每天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

如果不能從零歲開始……如不能從零歲開始,父母也不必着急。人的大腦具有彈性,終生都具有學習新語言的能力,只是這種能力越小越強。

“雙語”按照習得時間分為四種:嬰兒雙語(從嬰兒期就接觸兩種語言,以“雙語”為母語)、兒童雙語(在童年接觸到第二種語言)、青春期雙語、成人雙語。

研究發現,嬰兒雙語者和兒童雙語者往往可以在兩種語言上都達到母語的水平,發音純正,不帶口音。但青春期雙語者和成人雙語者則會在第二種語言上帶有口音。所以,錯過了零歲沒有關係,只要在孩子青春期到來之前進入第二種語言的環境中就好了。

上培訓班,還是家庭製造?

製造雙語寶寶,很多父母寄希望於各種培訓班,但課堂學習並不是達到雙語的惟一途徑。有研究者指出,正式的課堂外語學習應該在孩子8歲以後。8歲以前,非正式的、生活化的、遊戲式的環境對孩子更適合。尤其需要在家庭中維持某種溝通模式,給孩子提供一個強有力的語言堡壘。

什麼樣的模式最好呢?

根據以往對雙語家庭的研究,專家最推崇的方式是“One Parent, One Language(父母各使用一種語言)”的方式。父母分別用自己熟練掌握的一種語言和孩子交談,孩子就會自然習得兩種語言,同時有效防止孩子由於聽到兩種語言帶來的混淆。在這種方式中,使用弱勢語言的一方父母需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儘量多地和孩子溝通。而除了“One Parent, One Language”之外,還有很多種模式可以選擇。

1.維持一個語言的“孤島”,在家庭內部一致使用社會主流語言外的一種語言。

2.約定首先發起談話的人確定使用的語言,其他人必須使用同樣語言迴應。

3.平時使用一種語言,週末和假期使用另一種語言。

4.通過維持固定的講故事、看電視、和親戚交往的時間來維持弱勢的語言。

5.父母用自己的母語和孩子交流,但容許孩子用自己喜歡的語言(往往是社會主流語言)回答。這種情況下孩子往往會形成“接受型雙語(能聽懂不能説)”。只要父母持續給孩子提供雙語環境,當條件適合時,孩子的弱勢語言可以很快達到流利的水平。

實用策略:

1.對於特定語言條件下的家庭,如何選擇語言模式並沒有什麼一定的規則,這就需要父母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來確定。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某種模式存在。

2.有的父母用和孩子一起背單詞、學教程等非常正規的方式教孩子學外語,很辛苦,不如每天安排固定的故事時間,和孩子一起讀一些生動有趣的外語兒童書。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一些引進版本的雙語圖書,比如米菲系列,天線寶寶系列,適合低齡幼兒童閲讀。

3.如果讓孩子觀看英文節目/音像製品時,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觀看,一起討論。單看電視而沒有交流對孩子的語言能力促進不大。

4.在講一種語言時,最好提供單一的語言環境。不宜採取翻譯的方式,比如要求孩子背兩種語言詞彙夾雜對照的兒歌,或者所有的話都用另一種語言解釋。

我的外語不夠地道怎麼辦?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從國小一種外語,不過最大的擔心是,怕自己不夠完美的外語,不能教好孩子。

由於父母的外語不夠地道而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的例子在文獻中還未看到。但是相反的例子卻有,就是孩子能夠青出於藍,把一種語言用得比父母還好。

在國外曾經有過這樣的測驗,比如一對啞語運用得不很標準的聾啞夫妻,他們的孩子的啞語水平居然比他們明顯地好(雖然孩子只從他們這裏接觸啞語)。而對歷史上的殖民地區的語言研究還發現,第二代受殖民影響的土著會具有比第一代土著更高的語言水平。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現象是因為孩子天生具有一種能“發現”語言規律的能力。

雙語兒童智商高還是智商低

家長關心的另一個問題是:雙語對孩子的智力和心理髮展到底有什麼影響?是僅僅學到了一種語言技能,還是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早期的研究往往得出不利的結果,認為雙語兒童智商較低,容易產生學習障礙,會因為有兩種文化的背景產生身份認同危機等。但近年來,研究者越來越多地發現了雙語帶來的好處。

在很多移民家庭中,父母擔心由於自己過多使用母語而使孩子不能學好第二種語言,從而放棄和孩子説母語。結果往往是孩子很快學會了新的語言,但卻忘了母語,也脱離了母語背後的文化。但對移民家庭的大規模調查卻發現,保留母語家庭的孩子在學習第二種語言普遍比選擇放棄的孩子學得更好。研究者認為,這種現象是由於在不同語言中有相通之處,兩種語言不僅不會彼此打架,還會彼此促進。

1962年,有人對加拿大法語區的法英雙語兒童進行了測查,研究發現雙語兒童比單語兒童學習成績好。而最新的研究顯示,雙語兒童在完成任務時,比較容易抓住任務的本質,不容易被幹擾信息誤導。

對加拿大的英法雙語青少年的研究還發現,雙語者對語言背後的兩種文化都認同,而非認同一種而拒絕一種,並沒有出現傳説中的“身份認同危機”。一些個案研究顯示,雙語兒童往往會成為“雙文化”者,在兩種文化中都能自如生活。

看來,雙文化才是雙語的最高境界。

實用策略

什麼態度對雙語寶寶最好?

對於雙語,父母的態度比語言技巧要重要得多。

父母不應嘲笑或批評孩子的語言表現,尤其是弱勢語言,儘量避免去糾正孩子語言上的錯誤以及語言的混用。

父母不該為了炫耀讓孩子在某些場合必須説某種語言,以免孩子難堪。

父母不要刻意強調雙語的重要性,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

父母不應強求孩子在兩種語言達到同等水平,孩子形成優勢和弱勢語言的情況是正常的。由於環境的變化,優勢和弱勢之間也會自然地發生轉換。

父母在考慮孩子的語言問題時,要把孩子自身的快樂和利益放在第一位。這裏既包括孩子近期的生活狀況,也包括孩子將來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Tags:雙語 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