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星秀 > 

馬季個人資料簡介 人物簡介 不滿央視 生平經歷

欄目: 星秀 / 發佈於: / 人氣:2.79W

馬季簡介

馬季,原名馬樹槐,1934年8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寶坻區,相聲表演藝術家、相聲大師。1956年,馬季進入中國廣播説唱團,師從侯寶林先生。1965年後,馬季正式成為中國相聲演員。80年代,馬季把....

馬季個人資料

馬季,原名馬樹槐,1934年8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寶坻區,相聲表演藝術家、相聲大師。

1956年,馬季進入中國廣播説唱團,師從侯寶林先生。1965年後,馬季正式成為中國相聲演員。80年代,馬季把相聲搬上以春晚為標誌的晚會舞台,1983年被委認為第一屆春晚總策劃,1984年創作《宇宙牌香煙》進入春晚,1987年馬季創作羣口相聲《五官爭功》,1989年春晚表演相聲《送別》。1991年創作相聲《訓徒》,1996年創作作品《老少樂》。2003年10月3日,北京週末相聲俱樂部成立,馬季出席並題匾。2006年9月,中國曲藝界的牡丹獎將終身成就獎頒給馬季。2006年12月20日因心臟病復發搶救無效逝世於北京,享年72歲 。

馬季個人資料簡介 人物簡介 不滿央視 生平經歷

馬季照片

馬季人物簡介

馬季馬季(1934年8月2日-2006年12月20日),原名馬樹槐,中國第七代相聲演員。

他師從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邊學習邊表演,善於表演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相聲作品。在相聲藝術長於諷刺的傳統之外,開啟了以讚美新生活和新的英雄人物為主題的“歌頌型”對口相聲的新生面,其中以《登山英雄贊》、《畫像》和《找舅舅》等節目影響最大。

馬季不滿央視

馬季一直演出到20世紀90年代,後因不滿中央電視台按照新聞的標準審查相聲,中止與後者合作。

80年代中央台春節晚會的常客、著名相聲表演藝朮家馬季,最近一次上春節晚會是1995年,是因年齡太大不便參加呢,還是因相聲不景氣而讓馬季傷心了?日前,記者同他談起這個話題才得知,多種原因促成了馬季不參加中央台春節晚會,而其中重要的一條,是他對電視台的某些做法有不同意見而同有關人員產生了分歧。

“有一年馬季,我的一個諷刺作品通過機關人員上廁所、在廁所裏發生的種種事情來諷刺

機關單位人浮於事,晚會導演看過我這段子,覺得本子很不錯,拍着胸口對我説,這個節目上定了。但後來,有領導發話了,你這全講廁所的事,不衞生不文明,是不是改為盥洗室呀?那段子中的廁所是根本不能改為盥洗室的,就這樣,給斃了。”

除此之外,馬季對一些人遇事推諉責任也表示出不滿。有一年,馬季等人在工體主持一台晚會,陳沖參加了,陳沖上台張口就是“你們中國……”這讓有關主管領導“龍顏大怒”,事後追問是誰讓陳沖上台的,當然是通過主持人馬季之口被邀上台,馬季申辯:他完全是按導演準備的台詞主持的,也就是説,是導演安排陳沖上台的,導演當時也承擔了責任。可沒想到,在後來給上級領導的調查報告中,這責任全歸在了馬季的名上,雖經調查上級最終批示“此事有關領導要承擔責任”,但馬季心中卻留下了陰影。

生平經歷

馬季祖籍中國天津寶坻,出生於北京。年輕時是上海宏德織造廠的學徒。1953年,考入新華書店華北發行所做售貨員。1956年參加全國職工業餘曲藝匯演,被侯寶林、劉寶瑞分別看中,加入中央廣播文工團説唱團為專業相聲演員,師從侯寶林、劉寶瑞、郭全寶、郭啟儒,責任老師為侯寶林。因為當時匈牙利電影《牧鵝少年馬季》(根據匈牙利作家Mihály Fazekas長詩改編)在中國放映,馬樹槐取藝名馬季。

由於馬季馬季被領導安排和侯寶林、郭全寶、劉寶瑞、郭啟儒等大師學藝,侯寶林為責任老師。因為同時有多個師傅,在師徒關係上“很難處”。之後在文革中馬季和侯寶林都被批鬥,民間普遍傳説馬季在一次批鬥會上打了侯寶林。文革之後多次有人求證打人事件是否屬實,師徒二人都沒有正面回答。郭德綱也曾求證於侯寶林之子侯耀華和侯耀文,他們均表示絕無此事。侯寶林臨終前,給馬季留下遺言“馬季,相聲的即興發揮千萬不能丟掉啊,它是咱們相聲的主要技巧。”

馬季是中國“歌頌型”相聲的開創者之一。他創作演出了很多歌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成就和英雄人物的作品,其中以《登山英雄贊》、《畫像》和《找舅舅》等節目影響為大。因而也是經常出國的相聲演員之一。在文革中受到衝擊,文革之後表演日趨成熟。1985年當選“十大笑星”之首。在中國大陸,一些人把懼內叫做“氣管炎”(音同“妻管嚴”,即妻子管得太嚴)就是來自於馬季的相聲。

馬季於北京時間2006年9月9日早上10時34分因心臟病突發在北京天通苑五區的家中逝世。

情感生活

于波,歌曲《十五的月亮》和《望星空》的編輯者,也是馬季的愛人。馬季説過,于波就是給自己捧哏的。

于波,東北姑娘,業餘愛好唱歌。當年,鐵道兵文工團團長焦乃積聽了她的歌后,決定吸收她到文工團。可於波的母親不同意,説姑娘離娘遠了找婆家沒人操心。焦團長當時打了包票:“姑娘找婆家的事,我包了!”

1967年夏天的一個晚上,焦團長見到了于波,對她説:“小於,我知道你還沒有朋友,我給你介紹一個。”

當於波聽到“馬季”的名字時,一下子笑出聲來:“我十幾歲就從廣播裏聽他説相聲,怎麼他到現在還沒找着對象?他是不是五十多歲的老頭呀?”可於波還是看在焦團長的面子上去赴了約。

一見面,果然印象不佳,他那麼黑,又那麼胖,個子也不高,穿了件白襯衣,人顯得更黑更胖了,再加上一般人對説相聲的成見———滑、耍貧嘴,登不了大雅之堂。幾句寒暄以後,于波站起來準備告辭,馬季卻對她説,我剛捱過批鬥……于波的心一下子被拽了回來:這馬季,還挺真誠。過了幾天,馬季去找于波,要帶她去看大字報。

于波懷着好奇,跟馬季來到廣播文工團,一進院,就看到幾面牆的大字報,都是衝着馬季來的。于波仔細地看着,竟被這些“罪行”吸引住了。

于波當時只有24歲,別看年輕,卻是個有心計的姑娘,她透過“罪行”看到了馬季身上的好。就這樣他們走到了一起。

結婚才幾個月,馬季就被戴上了“反革命分子”的帽子,當時于波是現役軍人。馬季一天三班挨批鬥,領導找于波做工作:你是軍人,要站穩立場,考慮自己的前途。于波沒有動搖,靠着對馬季的信任與理解,靠着對馬季不悔的愛情。

後來,歷史翻過了新的一頁,于波調到中國唱片社任音樂編輯,她編輯的《十五的月亮》風靡了全國,同名的磁帶發行量達70萬,於是于波又編輯了《十五的月亮》姊妹篇———《望星空》,發行量是40萬,這在中國唱片社盒帶發行史上是空前的,她也因此受到了表彰。

在生活上,于波總是馬季創作相聲後的第一個聽眾、第一個把關的人。

有時,馬季已經躺下了,忽然又爬起來,伏案疾書,寫着寫着,幾個小時很快過去了,于波這一段正趕上進錄音棚錄製音樂節目,白天黑夜地連軸轉,十幾天來也未好好休息,正睡得香甜,馬季推醒她:“醒醒,我有要事商量。”于波明白這“要事”指什麼,她假裝睡得死死的。馬季也真夠絕的,你不醒我也照樣念,于波不得不爬起來,不一會兒,于波就給馬季指點上了,馬季還真當回事,邊聽邊記,邊改邊念……

“這是常事”,于波説。一個搞音樂,一個説相聲,全是藝術。一雅一俗,似乎不是一路,可事情就是這麼奇怪,內向與外向,沉靜與活潑,偉大與平凡……往往會是最佳組合。

馬東,知名電視人,前愛奇藝首席內馬東容官,前中央電視台電視節目主持人,著名相聲演員馬季之子。曾任CCTV-3《挑戰主持人》製片人、總導演、主持人。2011年擔任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語言類節目導演。

他的弟子包括:姜昆、趙炎、劉偉、馮鞏、笑林、王謙祥、李增瑞、韓蘭成、劉喜堯、彭子義、常佩業、黃志強、黃宏、尹卓林、姚新光、李國修、趙龍軍、邢瑛瑛、劉立新、侯冠男等。

演出曲目

馬季馬季與愛徒趙炎參加創作、演出的曲目非常多。以下只是他演出的曲目的一小部分。

《風格贊》(馬季)

《請醫生》(馬季、郭啟儒)

《打電話》(馬季、郭啟儒)

《對春聯》(馬季、郭啟儒)

《王金龍與祝英台》((馬季、郭啟儒))

《賣布頭》(馬季、郭全寶)

《妙語驚人》(馬季、郭全寶)

《女隊長》(馬季、郭全寶)

《萬紫千馬季和姜昆紅繞營房》(馬季、郭全寶)

《扎針》(馬季、郭全寶)

《拔牙》(馬季、劉寶瑞)

《找堂會》(馬季、劉寶瑞)

《友誼頌》(馬季、唐傑忠)

《高原彩虹》(馬季、唐傑忠)

《多層飯店》(馬季、唐傑忠)

《白骨精現形記》(馬季、唐傑忠)

《成語新篇》(馬季、唐傑忠)

《宇宙牌香煙》(馬季)

《五官爭功》(馬季、王金寶、趙炎、馮鞏、劉偉)

《特種病》 (馬季、趙炎)

《百吹圖》 (馬季、趙炎)

《訓徒》

《一僕二主》(馬季、趙炎、王金寶)

《哥倆好》(馬季、於世猷)

《金剛腿》(馬季、劉寶瑞、郭全寶)

馬季作品馬季與劉偉合説相聲完全擁有超越時代的獨立價值,他的幽默方式嫁接在任何題材上都可以成活。如果説《祖國萬歲》、《白骨精現行記》等作品因為口號過多,時代特徵過於明顯,已經無法欣賞的話,那麼在《桃源新貌》、《找舅舅》等作品裏,馬季給所謂“歌頌”的題材鋪設荒誕底色的技藝,卻絕對是幽默創作的經典範本。《桃》讓陶淵明死而復生,借古今落差廣開笑路;《找》是歌頌包頭工業建設的,但敍事人“我”卻拿着一張“我奶奶抱着他,戴着花兜兜”的照片去包頭鋼鐵廠找他未曾謀面的舅舅,抖出這個小底,給人的感受怎一個“爽”字了得。

人物評價

陳佩斯:“馬季先生是所有文藝工作者的楷模,他對藝術追求的勤奮、對事業的執着值得大家一生去學習。”

奇志:“他是勤奮和碩果累累的一身,是建國以來新相聲的里程碑。侯寶林是收集繼承傳統的相聲藝術。而馬季的相聲是走進新時代的,是與時俱進的。”

郭德綱:“我要永遠承認馬季先生是我的相聲大師,他創造、表演了很多歌頌型的節目,給相聲開出了一條路來,而且他在這方面做得非常的成功……他不僅新活表演的好,老活也表演地非常的好。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相聲大家。”

于謙:“馬先生是真正繼承完了(傳統)以後,才發展的新相聲。”

人物佚事

慧眼“識”姜昆

雖然馬季只比姜昆大16歲,但是在姜昆還在讀國小的時候,馬季就是他心中的偶像,也就從那時開始,他也就有了長大後成為一名相聲演員的願望。1968年姜昆隨着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潮流而從北京到了黑龍江省生產建設兵團。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兵團俱樂部裏看了中央廣播文工團郝愛民、李文華説的相聲,且從排山倒海的掌聲中又一次領略了相聲的魅力。於是回到駐地後,激情難抑的他便開始寫起了相聲。後來他寫的相聲《林海紅鷹》參加了全國曲藝調演—就憑這個節目,馬季一眼看中了他,且視他為難得的千里馬。

1976年歲末一個寒冷的夜晚11時許,突然有個警察敲響了姜昆在北大荒的房門,那個警察告訴他説,有一個人想見見他。當他刨根問底地問想見自己的那個人是誰時,警察卻對他賣起了關子。當他隨警察來到一座小樓前,上了樓,推開門後,頓時驚得呆住了:屋裏坐着的那個想見他的人竟然是他的偶像——著名相聲演員馬季。

原來,馬季去大慶演出路過北大荒時,想到姜昆是個難得的人才,因而特地想與姜昆見上一面,想問問姜昆是否願意調到他所在的中央廣播説唱團去説相聲。

聽了從偶像口中説出來的天大的喜訊,姜昆激動得一口氣説了好幾個“願意”,把大夥都逗樂了。然而,當馬季對兵團領導提出想調姜昆去北京時,兵團領導卻不同意放走姜昆。在這種情況下,馬季一行只得為兵團演了一場又一場,而每演一場之後,馬季都會向兵團領導提一次調姜昆的事。事後,馬季曾對姜昆説:“小姜,為了你這麼個人,我和老唐的嗓子在兵團裏都演‘橫’啦!”就這樣費盡了周折,姜昆才最終被馬季調到了中央廣播説唱團,並被馬季收為弟子。

也就從那個時候開始,差一個月滿二十六週歲、風華正茂的姜昆便下決心,要做一名像馬季一樣出色的相聲演員,用藝術去為祖國、為人民服務。在姜昆27歲時,馬季帶着他深入生活四處演出,並手把手地教他寫相聲,從而讓姜昆一步步地在相聲界成長起來,直到成為著名相聲演員,之後,在他們近30年的交往生涯中,姜昆與老師兼伯樂的馬季之間亦師亦友。

一次演出改變一生

馬季小時候是上海宏德織造廠的學徒,伺候師傅吃飯、睡覺,是馬季每天的主要工作。 馬季很早就喜歡上了相聲,並且漸漸展露出相聲藝術的天賦。1953年,馬季正式考入新華書店華北發行所,當上了一名賣書員,每月27元錢的工資和工人階級的稱號,已經讓當時的馬季欣喜若狂。

每逢週末工會的聯歡活動,馬季不是唱京劇就是模擬丑角表演。1956年,全國職工業餘曲藝匯演在北京舉辦,22歲的馬季並沒有意識到他在這次匯演中的一場表演將會改變他的一生。

馬季説:“1956年是我人生轉折最關鍵的一年,當時被伯樂看上了。先是劉寶瑞老師,他説,‘你幹專業吧,我看你挺有前途,我教你’。可是這時呢,侯寶林先生也發現我了。一次休息的時候他把我叫來了,問:‘認識我嗎?’我説我認識您,可我不敢跟您説話。他説,‘你學相聲吧,我教給你。’這樣,我就去了中國廣播説唱團。”

“忘詞”

1959年、1963年期間,馬季所在的中國廣播説唱團,經常去中南海演出一些小段子,主要有《畫像》、《跳大神》、《黑斑病》等。祕書交待説:主要是讓主席在休息之餘,逗個樂就行,開心就好。

一次,馬季與恩師侯寶林同台為毛主席演出《賣布頭》。由於是近距離地、面對面地對着主席,一份莫名的緊張和激動油然而生,馬季差點忘詞了,他甚至分不出段子裏的“軟布頭”、“硬布頭”的唱頭,連續重複了好幾個回合,最後還是把軟調給唱成硬調了。也多虧主席對這個唱段不怎麼熟悉,竟讓馬季給矇混過關了。後來,馬季每每談及此事,總是感歎不已。

改名

馬季原來叫馬樹槐,改這個名,還是侯寶林的主意。“我是1957年改的名,侯先生説,你這個馬樹槐呀,繞嘴。做個演員,應該名字起得響亮一點,這樣人家容易記住,另外筆畫要少一點。那時候,北京正在放映匈牙利喜劇電影《牧鵝少年馬季》,現成的,我説就用這個得了,大家都知道啊,借人家點仙氣。侯先生一聽,説,好,這個行。”

1956年第一次演出

1956年馬季正式進入中國廣播藝術團説唱團,成為一名專業的相聲演員。當年7月在唐山市作了第一次演出,演出相聲《都不怨誰》、《對春聯》。他的處女作是1956年寫的《打籃球》。

創作相聲一百多段

此後,除演出一些傳統相聲及別人創作的相聲段子外,他共創作了相聲一百多段,曾在全國報刊上發表。當時的領導確定侯寶林、劉寶瑞、郭啟儒、郭全寶等當馬季的老師。其中侯寶林為責任老師。

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

作為近現代相聲藝術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他繼承發展了侯派風格,走出了自己的創作道路,為大多數後來者所遵循,為中國相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在培養相聲新人、開拓歌頌型相聲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曾獲全國職工業餘匯演一等獎,首屆“金唱片獎”。1985年,被評為“全國十大笑星”。

最想辦一所相聲學校

馬季曾經對相聲藝術發展的現狀非常擔憂,他表示,相聲從業人員文化素質嚴重偏低,大多是半文盲。馬季表示,在國際上相聲的影響越來越大,可惜的是還沒有真正像樣的相聲學校和一流的相聲教材,他説最大的心願是辦一所有規模的相聲學校,用正規的一流教材,大量地培養人才。

説自己才27歲

“2006濟南國際幽默藝術周”開幕,馬季雖然沒有出席,但曾在家中接受全國各地媒體的電話採訪,對幽默藝術表示支持,説相聲本身就是一種幽默藝術。“你弄錯了!我今年不是72歲,是27歲!我還年輕,退啥休呀,我得把相聲永遠説下去!”在一次接受記者專訪時,相聲大師馬季這樣調侃自己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