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怎樣傳承弘揚傳統文化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2.74W

怎樣傳承弘揚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繫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那麼怎樣傳承弘揚傳統文化?

怎樣傳承弘揚傳統文化1

1、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2、傳承和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需要加強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鑑,在中外交流互鑑中不斷開拓創新,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

3、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還需要處理好兩組關係,讓文化傳播之路走得更順、行得更遠。

4、對內準確把握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的關係,對外處理好加大文化開放力度與文化安全的'關係。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括:

諸子百家、琴棋書畫、中國戲劇、中國建築、漢字漢語、宗教哲學、民間工藝、中華武術、四大雅戲等等。中國傳統文化以儒、佛、道三家傳統文化思想為主幹,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影響,構築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

怎樣傳承弘揚傳統文化
  

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

1、傳承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保持發揚。

2、處理好繼承弘揚與轉化創新的關係,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尊重傳統,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在於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

3、談及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態度問題,一個基本理論前提,是必須理清“傳統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各自內涵。

傳統文化和美德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加強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建設,是不斷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文化發展繁榮。傳統文化和美德對於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今時代,傳統文化和美德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與現代科技緊密結合,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讓優秀傳統文化美德走進生活。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漫長髮展進程中積澱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紐帶。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而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蓬勃生機、展現獨特魅力、實現創新發展,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生活。

怎樣傳承弘揚傳統文化2

如何看待傳統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

談及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態度問題,一個基本理論前提,是必須釐清“傳統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各自內涵。

平指出,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他還指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在論述中,既講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又強調挖掘其優秀、汲取其精華。言其獨特,是指中華文化自成系統,道出了其不同於異質文化的客觀事實;言其優秀,則指獨特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包含有精華和值得肯定部分,是我們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的固有根本。這些論斷闡明瞭“傳統文化”與“優秀傳統文化”的不同內涵,內藴着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基本態度。

中華文化在五千年曆史的長河中不絕如縷,薪火相傳,文化傳統從未中斷。與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一樣,中華文化的傳統並非千年如斯,而是一直處在一個生生不息、日新不已、變易不斷的過程中。中華民族經年累代創造並傳承下來的物質遺存和精神遺存,諸如語言文字、風俗禮儀、思維方式、倫理宗教、審美旨趣、文學藝術、器物制度等等,都是我們所説的傳統文化。

可見,傳統文化是一個極為寬泛的概念。其內容中既有精華的部分,也有糟粕的部分;既有時代性、階級性的一面,也有超越時代的、具有文明共性的一面。我們所説的繼承和弘揚,自然是傳統文化中獨特且優秀的部分,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而不是喪失合理性、與時代精神背道而馳的糟粕。

繼承和弘揚的對象只能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這是論及對待傳統文化態度問題時一個不言而喻的邏輯前提。

怎樣傳承弘揚傳統文化 第2張
  

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關係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的指導思想和鮮明旗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關係,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而且是一個事關中國走什麼路、向何處去的重大實踐課題。

有些人在這一問題上感到迷茫,認為對中華傳統文化“精神標識”“固有根本”的論斷,意味着馬克思主義和傳統文化兩者地位的此消彼長。有些人在這一問題上擱置立場,專注於闡釋兩種文化間的相互關係,而在事關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態度上閃爍其詞。

要理解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關係,必須將其放到近現代中國社會變革的跌宕歷史中去考察。鴉片戰爭以後,睜開眼睛的中國人看到了不一樣的西方世界,也接觸到了不一樣的西方文化。器物層面、制度層面、觀念層面的文化漸次湧入,開啟了中國近現代的文化變革。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主幹的儒學,影響不斷衰落。一時間,歐風美雨來襲,西學風頭日勁。西方的進化論、天賦人權論、自由平等論、社會有機體論等成為當時中國知識界的理論時尚。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以西學為思想武器,為自強保種、救亡圖存而奔走呼號。但是,民族危機並沒有根本緩解,中華民族的命運並沒有徹底改變。

歷史證明,固守“中學”無法完成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使命,照搬“西學”同樣也不能擔當此任。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馬克思主義最終為先進的中國人所接受、所選擇,成為一種歷史必然。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不是非此即彼、截然對立的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獨特的文化傳統、特殊的基本國情,決定中國必須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植根於中華沃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產物,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文化基因。

因此,非但不存在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對立,恰恰相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本土文化之根,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文化土壤。同時,馬克思主義的傳入也改變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方向,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使中華文化沿着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方向發展。

Tags:弘揚 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