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傳統文化如何傳承與發展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3.13W

傳統文化如何傳承與發展,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但是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忽略了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為了保護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我們需要採取措施來促進其傳承和發揚,那麼傳統文化如何傳承與發展?

傳統文化如何傳承與發展1

1、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知識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是瞭解其價值和意義的第一步。通過閲讀相關書籍、參觀博物館、聽取講座等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古代哲學、歷史、藝術等方面的內容。

2、參與相關活動

參與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例如:參加京劇表演、書法展覽或者民間藝術節等等。這些活動能夠讓您更深入地瞭解中國傳統藝術形式,並且還能夠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傳統文化如何傳承與發展
  

3、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如果您已經掌握了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知識,那麼您可以選擇將這些知識傳承給下一代。例如:教授孩子們彈奏古琴、寫毛筆字或者學習民間舞蹈等等。這不僅有助於保護中國傳統文化,還能夠培養孩子們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

4、創新與傳統相結合

創新與傳統相結合也是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方式。例如:將古代詩詞改編成流行歌曲、將傳統繪畫元素運用到現代設計中等等。這樣做既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同時還能夠讓其更加生動有趣。

5、制定相關政策

政府和社會團體也應該制定相關政策來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例如:舉辦相關活動、資助相關機構、設立獎項鼓勵優秀表現等等。這樣做可以為保護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提供更好的環境和資源。

總之,保護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是每個人都應該承擔的責任。通過學習、參與、傳承、創新和政策制定等多種方式,我們可以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其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發光發熱。

傳統文化如何傳承與發展2

1、繼承與弘揚

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連續性的文明。五千年文明的連續發展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特徵。中華文明的這種連續性之所以成為可能,除了各種其他因素之外,中華民族自覺的傳承意識和傳承實踐,始終是一個重要原因。自覺地繼承、傳承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項重要特徵,也是中國文化連續性發展的根本條件。

孔子注重“述而不作”,述是複述,也是傳承,述是早期古代文化積累發展的主要方式。沒有“述”文化的成果就不能保留和傳承,孔子以後儒家對六經的不斷解釋和自覺傳承對中華文化的久遠傳承發揮了根本性的示範和作用。

唐代的韓愈曾寫下著名的《原道》,原道的道就是中華文明及其核心價值,強調面對外來文化的衝擊要堅持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宋代以後,“學絕道喪”成為儒學的根本憂患,主張要把文化和價值的傳承作為第一要務。

傳統文化如何傳承與發展 第2張
  

2、挖掘與闡發

如何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這還涉及挖掘和闡發。我們今天一般所説的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多是指古代流傳下來、體現為文字的經典文本,特別是其中的價值觀念、經典語句、思想主張、文化命題。

繼承是就既定的遺產之承接而言,一般多理解為自然性的,這裏的自然是與自覺推動相對的。汲取與自然地繼承有所不同,是一種主動、積極的態度。古代的繼承多是自然歷史過程,今天我們倡導繼承,更多是自覺、積極、主動的文化實踐。可以説,真正的繼承並不是自然地可以完成的,需要認真地對對象加以汲取。

汲取本身是能動的,汲取的過程也是昇華的過程,使一切現成的文本形式和內容昇華為我們可以利用的當代價值。汲取即是努力地予以吸收,汲取又聯繫着挖掘和闡釋。古代文化中的一個語句或命題有沒有價值,有什麼樣的價值值得汲取,都往往需要經過挖掘和闡釋。

有的時候,語句的意義不直接明朗,需要經過人的解釋和闡明,才能賦予、開顯其現代人覺得重要的價值含義,如天人合一。近代以來的許多批判性解釋往往是把古代文化的資源歪曲了,或封閉了。

我們所提倡的挖掘和闡發就是去除那些望文生義的曲解,並使之向當代文化開放。深入挖掘既指要在古代浩瀚的書卷中尋覓出有價值的文本語料,也指對相對熟悉的歷史資料的當代意義的深入理解。

3、協調與適應

習提出,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這就表示,在文化傳習的實踐中必須與今天現實生活的需要相結合。古代文化的許多原則、精神是值得繼承的,但其方法方式須結合現時代加以改變,以適應當代社會。如古代重視孝敬父母,其原則和精神應該繼承,但孝敬父母的方式方法要和當代社會生活相適應。

又如古代文化強調個人道德,而沒有發展出一套適合現代公共生活的準則體系,這就需要把古代的個人道德修養和遵守當代社會的公德協調起來。又如古代文化重視以德治國,這一原則在現代社會仍有意義,但必須與現代社會依法治國的要求結合起來。再如中國古代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民本思想,這與現代民主在精神上是相通的,但古代的以民為本的價值觀也需要在現代社會落實、轉進為一套民主制度的建設和社會意識。

所以,當代文化指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制度、先進文化、社會治理等。傳統文化需要與之協調適應,才能為今天的社會服務。現代社會的生產及消費在主導性質上主要是工商社會,傳統文化如何在工商社會、在商業化的時代找到自己的定位,發揮其應有的功能,都需要從協調和適應這個角度去處理。

但是,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的關係除了協調和適應的一面,還有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對現代社會規範引導的一面;不能僅僅理解為傳統文化向現代社會靠攏,要傳統文化無條件地與現代社會的一切妥協,以至於對現代社會的弊病視而不見。也就是説,還要注重在現代社會文化環境中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引導功能。

現代社會的碎片化傾向、當代文化的商業化、現代價值的個體化,都需要用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一起來加以矯正。所以,我們説傳統文化仍有現代價值,正是指傳統文化的`傳習有助於矯治當代社會的弊病,促進社會文化健康發展。

4、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傳承和發展永遠是聯繫在一起的。古人説“承百代之流,而匯乎當今之變”,就是指明,任何對歷史遺產和傳統的繼承,都是在當代的條件下的一種活動,而與當代的事變無可擺脱地匯合為一體,從而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根據當今之變來從事繼承的活動。

因而,這種繼承不能不包含着改造、轉化、發展、創新。當然,在歷史上的不同階段這種發展轉化的程度不同。而今天我們所提倡的繼承,是從自然到自覺,自覺推動文化繼承向着我們的理想方向發展、轉化、創新。從前一個時期我們講“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其實,古為今用就是文化傳承要注重當代的需要,結合當代的視界;

推陳出新並不是與傳統文化徹底決裂,而是順着中華傳統文化的方向謀求新的發展。我們的古人常説承先啟後,承先就是繼承,啟後不僅是把承接的東西延續到後世,還要有新的發展新的開啟。

古人常説的“繼往開來”也是一樣。在這個意義上,更好的表達應當是“承陳出新”,既有繼承、又有創新,在繼承中創新,創新以繼承為基礎。這樣所瞭解的“傳承創新”或“傳承發展”,才能辯證地處理繼承問題上的各種關係。

對“創造性轉化”有一種理解:“創造性轉化,就是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鑑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其實,不能籠統地説創造性轉化在表現形式上完全棄舊圖新,不能籠統説在文本的表現形式上要改造舊形式。

因為在文化傳承中很多都是“舊瓶裝新酒”,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其文字語句的形式是可以傳承的,但可賦予新的意義內涵、新的理解。對於“創新性發展”,也有一種理解:“創新性發展,就是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如果説在創造性轉化的問題上不必特別強調形式的更新,而在這裏恰恰應該提到形式的創新。創新性發展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創新普及傳播傳統文化的形式,所以應該加一句“發展其現代表達形式,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兩創”的實踐領域非常廣泛。從實踐來説,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主導的方向是現實問題的解決。“兩創”的研究要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使“兩創”的實踐更多指向解決今天中國的問題,迴應時代的需求挑戰,轉化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精神財富;使“兩創”的成果有利於解決現實問題,有利於助推社會發展,有利於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文化。

Tags: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