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教媽媽們如何“慧眼識好故事”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2.94W

世界上沒有不愛聽故事的孩子,故事是幼兒認知世界的一扇窗口,它豐富奇特的想像和大膽的誇張深深吸引着幼兒。講故事是對幼兒進行早期教育和訓練的一種非常好的形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一把鑰匙。 而講好故事的第一步就是選擇孩子合適的故事。

教媽媽們如何“慧眼識好故事”

一、選故事前,父母做些什麼?

在早期閲讀中,父母常常要有一個提前準備期,就是在孩子還未滿某個年齡的時候,就要開始自主閲讀那個年齡段的故事書,為孩子找到那些有趣的、內容健康向上的故事。如果想讓孩子愛上聽故事,父母常常要比孩子讀得更多,只有父母多讀書,才可能提高對書籍的鑑賞力,這樣才能知道給孩子選什麼樣的故事。

如果父母缺少深入瞭解各類故事的時間,那麼就只能通過以下方法進行一些快速學習:

一、向那些有經驗的人求教,如,其他愛閲讀的父母,有一定兒童文學閲讀量的老師;二、多找一些兒童閲讀方面的書單和書籍做參考。

二、怎樣按閲讀年齡段選故事?

正如嬰兒的食物和幼兒的食物完全不同;3歲的孩子和6歲的孩子也不可能穿同樣大小的衣服。同樣,2歲孩子看得津津有味的書,未必能滿足5歲孩子的閲讀需求。劃分閲讀年齡段,就是為了更加科學地為孩子選擇故事。心理學研究已經表明,那些成功可能性為50%的任務,對於人們來説最具有吸引力。根據兒童的現有理解能力,選擇那些具有一定挑戰性,經過努力又可以讀懂的故事,才是最合適的。

劃分閲讀年齡段,實際上不僅僅涉及到故事的類型、內容上的難度,也涉及到兒童心理學這個很專業的問題,許多對兒童心理的研究都表明:

0~1歲的孩子:

1歲前的幼兒對故事的認識往往停留在知覺表象上,他們對於情節的發展、人物的關係、故事的結構都無法具體認知。

但是11個月的寶寶開始可以聽懂情節簡單的故事,並開始進入故事中的情景,和故事裏的小動物一起笑,一起哭。女孩子的話會喜歡《小紅帽》 《美人魚》跟《賣火柴的小女孩》.《胡桃夾子》,備選的有《小天使和鞋匠》;男孩的話可以講《匹諾曹》,備選的有《一寸法師》,《傑克和豆蔓》.

1~2歲的孩子:寶寶在這個年齡語言處在積極發展時期,聽和説的積極性都很高,喜歡和人進行言語交流,愛聽故事,念兒歌,並能記住一些主要的故事情節,背誦一些詩歌等;最喜歡可以發出簡單聲音的書、或者是和玩具一樣可以用來觸摸、拆卸的書。家長可以多給寶寶講以下類似的故事:《小精靈皮鞋店》、《金鵝》、《小熊的禮物》、《醜小鴨》、《髒小豬》、《螢火蟲找朋友》等。

2~3歲的孩子:

2~3歲的幼兒理解力有限,喜歡以動物為主人公的童話,內容應貼近幼兒生活,可選擇一些講述生活常識、規範幼兒行為的故事,篇幅短小,情節簡單,詞彙儘量口語化。隨着孩子理解和思維能力的提高,故事內容可漸趨多元化,如思想品德、革命歷史傳統、自然科學常識等,情節要有起伏,詞彙可使用淺顯易懂的書面語。

3~6歲的孩子:隨着動作、表達、認知能力的增長,三歲左右的孩子已能展現更多的利他行為。因此,家長可以開始多給孩子講講有關社會情緒類的故事,除了幫他更認識自己的情緒外,當孩子進入幼兒園,也能敏鋭地明白其它小朋友的情緒感受、具備了良好人際互動的技巧;四歲的孩子則開始喜歡富有想像情趣的童話以及善惡分明的民間故事,父母可適當為孩子多選擇有意義的民間故事,既滿足寶寶興趣,又讓寶寶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五歲階段的小孩則喜歡幽默、內容圓滿歡樂的故事,這時候,外國童話、民間故事就是延伸孩子經驗,刺激孩子想象的好選擇。

同時要給予孩子科學類圖畫書,讓孩子對自然發生興趣,培養孩子觀察、研究細節等科學心理;六歲及以上的孩子在語言、心理各方面已有長足發展,他們喜歡短篇故事和知識性讀物,父母可以提供一些傳記或歷史故事,讓孩子建立過去、現在、未來的時空觀念。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研究結果都是由大多數孩子的情況總結得出的,而真正的閲讀興趣因人而異,包括孩子的性別、性格,都影響着閲讀的喜惡。到了孩子5、6歲,有一定判斷能力的時候,就應該讓孩子自己參與選擇故事。

有一個原則是,儘量讓孩子多嘗試閲讀各種類型的故事,千萬不要因為家長的喜好,而讓孩子的閲讀面過窄。

三、選擇合適的故事還有什麼益處?

針對幼兒個性選擇故事,如果發現幼兒個性上的不足,可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適當的故事,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個性向良好的方向發展。比如:對膽小懦弱的孩子,要多講些英雄勇士的故事;對粗暴霸道的孩子,要多講些謙遜禮讓的故事;對愛慕虛榮的孩子,要多講些頌揚內在美的故事。

抓住教育時機選擇故事幼兒犯了錯誤,有時直接批評會給他造成心理壓力,或產生逆反心理,強化錯誤行為。這時,如果藉助具有教育功能的故事,就能有效地避免負面影響,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

Tags:慧眼識 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