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心理健康

滿足心理需求是什麼

欄目: 心理健康 / 發佈於: / 人氣:1.62W

滿足心理需求是什麼,人類的生命需要不僅是物質的滿足,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滿足。心理需求是指人類在心理上的需要,與個體的價值、態度、信仰、情感、人際關係等緊密相關,下面就來看看滿足心理需求是什麼。

滿足心理需求是什麼1

1、存在需求

存在需求是指人類對於自身存在的確認和價值的認同。人類希望自己存在於世界上有意義,能夠產生價值。存在需求包括自我肯定、自尊、尊重、成就和認同等。這些需求的滿足有助於個體建立自信心、增強自尊和自我價值感,從而達到身心健康的狀態。

2、歸屬需求

歸屬需求是指人類需要與他人建立聯繫、交流和合作。歸屬需求包括親密關係、友誼、團體成員身份的認同、家庭聯繫和社交網絡等。人們渴望被認同和接受,與他人在情感上有聯繫,建立相互依賴的關係。歸屬需求的滿足有助於個體建立安全感、減少焦慮和孤獨感。

滿足心理需求是什麼
  

3、成長需求

成長需求是指人類對於學習、探索和發展的渴望。成長需求包括知識、技能和能力的增長、自我實現、自我認知和創造性表達等。人們希望不斷地學習和成長,以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成長需求的滿足有助於個體發展自己的潛力和實現自我價值。

4、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是指人類對於生命、財產、身體和心靈的安全的需求。安全需求包括物質層面和非物質層面的安全。人們需要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不受威脅,從而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安全需求的滿足有助於個體建立穩定的情感和生活環境,從而減少焦慮和緊張。

5、快樂需求

快樂需求是指人類對於愉悦、樂趣和享受的.渴望。快樂需求包括娛樂、遊戲、消遣、美好的生活和環境等。人們希望在生活中獲得快樂和幸福感,從而增強生活品質和滿足感。快樂需求的滿足有助於個體提升生命質量和快樂感。

在現代社會中,心理需求的滿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為了滿足個體的心理需求,需要關注個體的生命、情感、認知和價值等方面,從而提供相應的支持和幫助,使個體能夠實現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滿足心理需求是什麼2

1、第一種基本心理需求:關係需求

知名心理學者武志紅老師曾説:“關係,就是一切。”

意思是,對關係的需求,會伴隨我們的一生。如果一個人沒有和他人建立關係,就無法存活。

比如,嬰兒時,我們需要父母的身體接觸,那種被撫摸的感覺,讓我們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被愛着,長大後,我們需要愛情、事業、友情等等,這些都需要關係。

而我們在成人後,與他人關係是否順暢,和我們在原生家庭中的關係需求是否被滿足有關。

如果孩子的關係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經常被忽視、被拒絕,或被虐待),就會對他(她)的心理髮展產生深遠影響,並造成傷害。

一般會有三種情況:

一是孩子長大後會變得孤僻,拒絕與他人建立關係,或者阻止某種關係的產生,成為孤獨的局外人,比如那些不願或不敢走進戀情的人;

二是孩子長大後建立依賴性很高的關係,過度依賴伴侶或其他人,比如,那些喜歡粘着伴侶的人;

三是以自我為中心,攻擊他人,破壞和摧毀一切正常健康的關係,比如,那些對伴侶施暴的人。

可見,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的關係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其關係能力就會遭到破壞。

滿足心理需求是什麼 第2張
  

2、第二種基本心理需求:獨立和掌控需求

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認為,嬰兒度過正常6個月的共生期後,就會進入分離和個體化期,其中分離,指的是身體上的獨立,個體化,指的是心理上的獨立。

比如,很多孩子除了想要擁抱和食物外,還有着與生俱來的`探索精神。

獨立,意味着一個人能夠獨自掌控一些事情,而掌控一些事情,是為了讓自己有安全感。

好的原生家庭,父母既要滿足孩子的關係和依賴性需求,還要保證孩子擁有自由獨立的發展空間。

對於這一需求,很多父母,容易過度干涉、過度熱情,習慣替孩子做主,而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在自信以及信任他人方面出現困難,很容易走極端:

一是,過於獨立,認為其他人都不值得信任;

二是,過於依賴,認為自己不夠好,自我懷疑;

三是,攻擊別人,習慣了用憤怒來捍衞自己的獨立和自由。

可見,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的獨立和掌控需求沒有被滿足,就摧毀了他(她)對安全感的渴望。

3、第三種基本心理需求:快樂需求

追求快樂,不僅是孩子的一種基本心理需求,成人也有着相同的需求。

但在原生家庭中,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找到滿足快樂和抑制慾望之間的平衡,這是一個挑戰。

如果孩子的快樂需求和獨立性需求都被過分管制的話,孩子長大後會屈服於父母的教育方式,他們的人生信條很可能是反對享樂,強制生活(就像那些認為快樂是罪、不懂享受生活,對自己和家人極為苛刻的人),或者朝相反的方向去發展,缺乏自律,過度沉溺於享樂(就像那些成人後沉迷於遊戲的人,很可能是在彌補自己缺失的童年快樂)。

可見,父母的任務應該是,教會孩子處理快樂和不快樂的情緒,通過減少孩子不快樂的情緒,來滿足孩子的需求,最終讓他(她)感受到快樂。

另外,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其獨立需求和快樂感知也是密切相關的,父母也需要注意。

4、第四種基本心理需求:自我價值感和渴望被認可的需求

渴望被認可,是人類的本能需求。

而一個人對自己的認同,是通過父母的行為來確認的。

美國心理學家大衞·史納屈把這一過程稱為“鏡像自我價值感知”,意思是,孩子通過父母的行為辨認自己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就像鏡像反射一樣。

比如,媽媽對孩子微笑,這個行為就像孩子面前的一面鏡子,他(她)得到的信息是,媽媽很開心,這説明自己是好的,是值得被愛的;而如果媽媽經常冷臉對着孩子,甚至有憤怒的表情,孩子就會通過這個行為感受到,媽媽不高興,這説明自己是不好的。

其實,這就是自我價值感的核心來源。

一個自我價值感很高的孩子,長大後即便遇到困難和挫折,他(她)也不會輕易否定自己,而那些自我價值感很低的孩子,長大後就會變得膽怯懦弱,遇到問題時,容易自我否定。

可見,在原生家庭中由被認可的感受形成的自我價值感,很可能會影響我們的一生。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