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孩子學小提琴全指導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1.52W

寶寶學小提琴須知的5個W

孩子學小提琴全指導

WHAT——瞭解小提琴

如果讓您數出幾種樂器來,小提琴一定是排在前幾位的。一向被稱為“樂器之後”的小提琴,是一件表現力非常豐富的歌唱性的絃樂器。由於是用弓子演奏的樂器,可以演奏持續的長音,雖有左手四個手指按弦,卻以歌唱見長,就像美麗少女的歌唱,柔美動聽——既可以演奏非常抒情、甜美的旋律,又能奏出熱情、激動的曲調和活潑、歡快、強有力的音樂。

WHY——為什麼要學小提琴

小提琴的學習鍛鍊了數學思維,把一種理性的知識轉化為一種情感的表達。作為一種審美的修養,把手、眼、腦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既鍛鍊了腦力,又鍛鍊了身體,達到全面開發智力和情商的目的。具體説來,寶寶學習小提琴可以:

·左右手齊動,能同時開發左右腦的思維,使寶寶更聰明;

·學琴過程中由於眼睛要不停地掃射樂譜,能大大提高孩子對事物的關注能力;

·小提琴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方便外出演奏。

WHO——什麼樣的寶寶適合

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國説過的一句話:“讓孩子學琴,主要為的不是造就小提琴家,而是造就人,音樂對人的性情有極大的陶冶作用,會使人成為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一個有格調和品位的人,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所以説,寶寶學琴最重要的是一種素質的培養,是為孩子創造一個良性循環的開始,讓孩子愛藝術、愛生活、愛創造、人格健全。因此趙老師説,只要小孩子的手的機能都正常,手不是太小,都可以學琴,甚至智障的寶寶都能學習。當然,如果是想從事小提琴專業的話,一般來説,需要:

1.要喜愛音樂及小提琴的聲音。

2.手指條件要相對好些,左手小指太短或手指過於肥胖都會影響長遠發展。

3.音樂素質條件,耳朵分辨音準、音色的能力、樂感節奏感和兩手的靈活性,以及良好的記憶力都是很重要的基本條件。雖然這些通過訓練都是可以改變,會提高的,但如果自身條件好,學習起來會更順利。

WHEN——寶寶幾歲學琴合適

小提琴演奏是單手拿琴站立演奏,這對手及指頭尚小、力量不夠的3-4歲的寶寶來説過於勉強,因此在寶寶5-6歲骨骼發育較好,並具備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時,學習小提琴比較適當。但父母可以讓寶寶在此之前做些準備:比如先接觸一些簡單的樂理知識,培養對音樂的興趣,欣賞音樂、歌唱、識譜、舞蹈等。

有條件的父母還可以先讓寶寶學習鋼琴,瞭解一些初級的音樂理論和基礎知識,這樣對他將來無論是學小提琴、大提琴、管絃樂或者民族樂器都有很大的幫助。

WHERE——讓寶寶在哪學琴

雖然小提琴看似簡單,但寶寶要想學好它着實不易呢!它不像鋼琴那樣坐着彈奏,小提琴演奏時不但需要站着拉,而且左、右手動作不對稱,左手按弦,右手運弓,左手還必須把琴持平,琴頭得與眼睛等高,手心還得轉向左邊——因為不是生活中的常見動作,寶寶演奏時會感到比較吃力;其次,小提琴的音準更不好找,它不像鋼琴,電子琴或管樂,有鍵盤或按鍵,小提琴的音準完全靠演奏者靈敏的耳朵和手指的感覺;在初學階段,小提琴像“鋸木頭”似的拉空弦,也不是很容易提起寶寶的興趣。

如何培養孩子學小提琴的興趣

1、擺正立場,正確對待。

學琴,不僅僅是為了掌握一門技藝,同時也是提高孩子藝術修養、鍛鍊意志品質的良好途徑。作為家長,應該擺正自己的立場,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琴。有的家長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希望一年考兩級,三年跨六級,甚至完全不考慮孩子的發展現狀……考級最多也只是證實技術水平的一種手段,不能以一概全。良好的心態帶來平靜的心情,平靜的心情帶來持久的耐心,持久的耐心帶來愉悦的狀態,愉悦的狀態帶來永恆的信心,永恆的信心帶來成功的希望,成功的希望帶來前進的動力,前進的動力帶來豐碩的成果,豐碩的成果帶來良好的心態,這就是達到學琴目標的最佳循環.

2、環境創設,激發興趣。

興趣是一種願望,而實現願望可以使人享受所帶來的喜悦,而喜悦可以使人注意力更集中,可激發孩子強烈的學習願望,並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音樂有“遺傳性”,實際是音樂環境造就出來的,在良好的音樂環境中,孩子的音樂才能容易得到早期開發.鈴木先生曾説過”在孩子學琴過程中,

最重要的人物可能就是母親了”.這裏所説的母親可以理解為包括帶孩子學琴的的所有家長。

我在家採用體會型輔導形式,家長在孩子學習中儘快進入角色,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與孩子一起學習。有人講:孩子學琴,等於大人在學琴。孩子學琴,大人也一定要跟着一起學,而且要認真地學。我們家有一把大小提琴和小提琴,一把媽媽拉,一把孩子拉.每天留10分鐘自己練習,這樣,才能夠正確領會老師的教學要求、方法、步驟,容易知道孩子可能碰上的難點和容易出現的錯誤,才能夠輔導孩子進行練習。同時,與孩子共同學習,孩子有一種認同感,對孩子的學習是有幫助的。有時有意裝作自己不會,讓孩子做老師來教,讓孩子有成就感,在教的過程中孩子自己也理解了.

汽車家庭的音響中經常播放小提琴的樂曲,讓孩子時常沉浸在小提琴的音樂氛圍中.

3、方法多樣,貴在堅持。

孩子在學琴過程中,從效果看也一時看不出有什麼收益,天天練琴就覺得單調、枯燥,,所以期待以自然的興趣來維持孩子學琴的想法是很難實現的。只有通過各種方法來激發彈琴的興趣,並不斷支持,才能使孩子堅持不懈地練習。

首先,固定時間讓孩子練琴.我們在每週日--週四晚上7:00--8:00之間練琴,每週的週五週六晚上安排外出,讓孩子有時間接觸外面,這樣有張有弛的學琴方式,對孩子的身心有利.三個月下來,孩子養成了習慣.並按老師的上課要求提醒孩子的技術要求和練習的階段和內容。只有保證一定的時間練習,才能使孩子逐步提高技術能力。

其次,給孩子設計一張學琴記錄表,在每天讓她自己評價今天學琴的效果,貼上五角星,十顆小五角星換一顆大五角星,月末統計,如有三顆以上的大五角星就可以實現一個願望.

再次,在孩子厭煩時,變化方法.如讓小提琴配鋼琴電子琴演奏;也可以拿出攝象機拍,讓孩子有上台表演的感覺;讓孩子給自己喜歡的人或玩具表演,有觀眾傾聽;週末在家庭舉行一個音樂會,讓孩子感受演奏的成功感等

4、家園一致,雙管齊下。

在輔導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家長錯誤理解老師的要求,或以偏激的態度對待孩子練習時出現的問題,影響了老師教學的效果。所以在家長輔導時,一定多同老師溝通、交流,爭取較快理解老師的教法,和老師的教法保持一致,每週花的時間和老師溝通,發現最大的問題,聽取老師的建議,有目的地輔導。

總之,在確定孩子練琴目標取向(智力、毅力、情操、自信心等)之後,孩子學習一直有反覆.但在初期最主要應該是學琴興趣,我對孩子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堅持,從孩子自身需求出發,開動腦筋,保持心態,尋找策略,積極和老師溝通,我想學琴的目標就一定能達到。

以上只是在孩子學琴陪練時一點體會,

願與各位家長共分享,也很想聽聽其他家長的想法和建議,讓我們一起和孩子共同度過最困難和最關鍵的時期!!!堅持就是勝利!!!

心理學專家研究發現,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孩子擁有更好的記憶力。因為拉小提琴能使孩子的左右手齊動,把手、眼、腦同時調動起來,能開發左右腦的思維;拉琴過程中孩子的眼睛要不停地掃射樂譜,這對他們的注意力也是很好的鍛鍊;而孩子把理性的音符轉化為聲音,是一種可感的情緒表達,能逐漸學會審美、陶冶情操、培養氣質,使孩子成為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一個有品位的人;由愛藝術而愛生活、愛創造、健全人格。

孩子學習小提琴需要注意的七大問題:

注意1:手、耳條件好

孩子是不是喜歡聽音樂、唱歌,是不是喜歡聽絃樂,如果是,這孩子就有了學習的基礎。

接着要看看孩子的自身條件:小提琴靠左手的四個指頭來按音符,如果孩子的手指頭短,學起來就會比較吃力;手指過胖也會影響長遠發展;而分辨音準和音色,要靠孩子“耳聰”。另外,樂感、節奏感、兩手的靈活性,以及良好的記憶力都是很重要的基本條件。

注意2:學琴的恰當時段

5歲~6歲是最佳時機,這時孩子的骨骼有了比較好的發育,也具備了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和老師有比較好的交流。

不過,父母可藉助欣賞音樂、唱歌、跳舞、接觸一些簡單的樂理知識等方式,培養5歲前孩子對音樂的興趣,為日後學小提琴做準備。

注意3:學小提琴難在哪兒

左右手動作不對稱:拉小提琴,左右手各有各的動作:左手按弦、將琴持平,右手運弓;琴頭與眼睛等高,孩子練起來會感到比較吃力;音準不好找:鍵盤音樂的基準音一目瞭然,而小提琴的音準則完全靠演奏者靈敏的耳朵和手指的感覺。因此,父母不妨讓孩子練練鍵盤樂器,使其耳朵保持對音樂的敏感。

注意4:集體課還是個別課

單獨請個老師教孩子,還是讓他和幾個小朋友同上集體課?有些家長拿不定主意。其實各有利弊:一對一的方式很有針對性,能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但因為是獨自學習,孩子有可能會覺得枯燥。小型集體課氣氛比較好,孩子們在一起邊玩邊學,容易產生興趣、相互激勵;但由於孩子們的接受能力不一樣,有的老師會採用大家都能接受的進度,學得快的孩子,可能會“吃不飽”。而在學費上,個別課相對會高一些。因此,父母可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和自己的經濟能力,選擇相應的學習方式。

注意5:時間保證

告訴孩子,練琴如同吃飯睡覺,是每天必須做的事。每次練習時間不少於40分鐘,中間休息幾分鐘,以便孩子喝水、上廁所,而在拉琴的時候則專心致志、不可中斷。這也是鍛鍊孩子自控能力的好機會,能有效延長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

注意6:學會配合

很多時候,孩子練琴出錯是因為沒用心。這時父母要提醒他們,拉琴時要識別音高、區別音準、計算節拍、感受節奏的強弱……教孩子學會手到、眼到、耳到、心到。

注意7:欲速則不達

教孩子從“慢”起步,踏踏實實,一點點地“拿下”,把每個音符、每個小節拉對拉準,指法、弓法不錯位,就像走路,每一步都要留下一個紮實的腳印,為拉好完整的曲子掃除障礙。孩子的耐性和信心,也在此過程中得到了磨鍊。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學小提琴

講究方法事半功倍

好的教師除了要教給學生規範的基本功,還應該教會學生科學的練琴方法,使他們能有效地利用時間事半功倍地掌握提琴。要做到這點,家長與老師的配合及對孩子的監督是很重要的。

每天定時認真練琴

練琴定時,可使孩子感覺到練琴和吃飯、睡覺一樣是每天必須做的事情。練習時要減少干擾,房間裏不要有人進進出出或在旁邊講話,更不要看電視、聽音響。不想練琴時,小孩子會有對付大人的辦法,不外乎以下三招:練了一會兒,要喝水了;過一會兒要撒尿了;再就是要抓癢了。因此,練習之前,家長要先把這三件事給孩子解決好,練習過程中就不允許中斷了。初學琴的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一般只有20分鐘左右,但練習時間得安排3刻鐘以上。這樣,在養成每天練琴習慣的同時,也鍛鍊了孩子的自控能力,有效延長了孩子集中精力的時間。

眼、耳、手、腦並用

不少家長以為練琴只是練手指靈活,其實不然。從技術上講,拉琴要識別音高、區別音準、計算節拍,還要注意左右手手形的正確,按指、運弓方法的規範、以及音樂表現的輕響強弱、跌宕起伏和內心感受等等,這絕不僅僅是手指起落的事,而必須是眼、耳、手、腦的綜合活動。在這活動過程中,啟發和幫助孩子多用耳朵聽——檢驗效果,多用腦子想——分析問題,會大大提高練習效果,同時也開發了孩子的智力和音樂潛能。

唱音名,背樂譜,親近音樂

建議從一開始學,就養成識譜、邊拉邊唱音名的習慣,這不僅利於孩子辨別音高、音準,而且拉熟了自然也就背出來了,方便記憶。我有一組上海市音樂幼兒園的學生,十個孩子上集體課,3年來,上課從來不用譜架,都是在心裏唱着音名背奏的,。這些孩子不僅音樂感覺好,還養成了固定調的良好習慣。

打上括號,解決難點

不少家長很想嚴格要求孩子,規定每天每條練習從頭到底拉10遍,要是不乖,明天得拉20遍。結果事與願違,反而把錯音、斷處給練“熟”了,以後很難以糾正。到回課時,錯音、不準的音數不勝數,困難片段更是斷斷續續、拉拉停停,不能順利通過。我常對孩子説:“如果你手背上被蚊子叮了一個疙瘩,你得來來回回地抓抓這個疙瘩,使它不癢。總不見得把整條胳膊從上到下一遍遍去抓吧?同樣,你有一個地方拉錯了,就像一個蚊子咬的疙瘩,你只要把這個小節來來回回地練練,使它不錯就行了,不必把整條曲子從頭到底地拉。”像為一個疙瘩抓整條胳膊那樣。”碰到有困難的幾小節,打上括號,每天練習時,先練括號,解決難點,這樣能有效地利用時間,做到事半功倍,還使孩子在巧練中,學會找到關鍵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你想拉快嗎?那就得從慢練開始

每當老師佈置了一首新的練習或曲子,孩子常會興致勃勃,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拿起來就拉,由於沒有冷靜地分析而造成各種錯誤。正確的做法是:開始練習前,先把譜子搞清楚。先看調號,是升號,還是降號?而且要當心臨時記號。別忘了臨時記號在一小節內都是管用的;然後看拍號,幾分音符為一拍?一小節有幾拍?別把拍子搞錯。還有,音符上下會有指法記號、弓法記號、弦的記號、表情記號等等,這些都是表現音樂內容必須做到的。所以練琴要“分析清楚,頭腦先行”。

開始練習時,一定要放慢速度,拉對拉準。因為孩子會先入為主,若一開始拉錯了,則很難糾正,以後到這兒就錯,就停,使音樂連貫不了。另外,要分段練習,像一段段吃甘蔗那樣,把一小段練順、練熟了再來一段,這樣容易形成正確的印象。所以説要想拉快,先得慢練,否則欲速而不達。只有做正確了,才能享受完整而又完美的音樂,同時對孩子的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很好的鍛鍊。

創造表演的機會

孩子都有很強的表演慾望,教師會盡量安排各種演出,每人都在鋼琴伴奏下把同一首曲子獨奏一遍、排練一些齊奏曲目、一起參加各種演出等。家長也可以為孩子創造表演的機會。一般孩子學了3個月,就可以“上台”了。家中有人過生日,可以用D調演奏“生日快樂”,過年時可以拉首D調的“新年好”,家長單位的聯歡會、親朋好友相聚時,都是孩子的表演機會。一曲拉完,大家鼓掌稱讚,家長倍感自豪,孩子也得意洋洋,學習勁頭倍增,感受了音樂給予的歡樂和表達感情的美好。

Tags:小提琴 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