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職場技巧

職場禮儀是基本的溝通規則

欄目: 職場技巧 / 發佈於: / 人氣:2.15W

“辦公室新來一實習生,真是‘社會我大姐,不把自己當實習“,找老同事借充電器,‘誒,你有充電器嗎’,叫聲‘老師’很難嗎?回家跟崽一定要提示,進入職場,有沒有能力在其次,首先要講禮貌。”暑假來臨,辦公室各類實習生出沒,實習話題成為職場大熱門,近日劉女士吐槽實習生缺失禮貌的這則朋友圈,成了留言熱門。人力資源專家表示,95後進入職場,職場禮儀其實是基本的溝通規則。

職場禮儀是基本的溝通規則

故事“熊孩子”不講禮儀失掉職場機會

“我們市場部新來了一個‘小海歸’,實習三個月,若合適可以轉正。可是不到一個月就相看兩厭,走人了。”長沙市一留學(課程)機構主管孫妍梅告訴記者,除了其他不匹配問題,最讓人不能容忍的是“小海歸”的禮貌問題,“比如喊人的時候她都是直呼其名。”孫妍梅表示,在海外直呼其名很正常,本來無可厚非,而且我們每個人都有英文名,直呼英文名大家也都順理成章,沒那麼多計較,但是她偏要直呼中文名,連“老師”也懶得加,這就讓人不舒服了。做市場,最重要的就是跟人打交道,如果一見面就讓人心生不爽,這就等於“自絕於機會”。

“年輕的時候太不懂事,總是要吃點虧的。”目前正在創業的奶茶小店CEO鄭薇薇從被管理到管理者的角色轉變,讓她對職場禮儀有了新的認識。“我那時候在一家設計院跟着一位老師實習,自己時間觀念不太強,有時候遲到早退比較散漫,慢慢的就被老師冷處理了。”鄭薇薇説的“冷處理”,就是實習老師基本不吩咐她做事,出門做項目也不帶她,“我每天基本上就坐在辦公室看手機啃手指,完全是浪費時間。你不尊重對方還有求於對方,你覺得可能如願嗎?”

教訓注重能力培養忽視禮儀教育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面向全國高校646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1.49%受訪者選擇在暑假參加實習、學習、志願服務、社會實踐等活動,45.82%受訪者給自己安排的休息時間不足10天。求職競爭越來越激烈,實習成了校園人向職場人角色轉變的必經之路。

怕不能爬到這個社會的頂端,每個家庭都在拼命修煉孩子的競爭力,而最核心的“禮儀教育”卻經常被忽略。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年學教授黃志堅將90後性格養成的環境概括為“出身於獨生,生活於市場,長成於網絡”。他認為,90後自幼成長在4對1或6對1的家庭環境中,有着比較優裕的生活條件,生活中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習慣了家庭與社會的給予,容易忽視和別人的溝通與交流,淡漠對他人、對社會的關心和責任。因此,往往是“性格獨立有餘,生活獨立不足,精神的斷乳提前,生活的斷乳滯後”。

“有個朋友是音樂老師,她初到珠海那年,在一私立學校實習,一起入職的有四個音樂老師,但只能留三個人。她的琴是拉得最棒的,她的歌是唱得最好的,三個月後,她卻是唯一被淘汰的人,她覺得比竇娥還冤。後來,人力資源經理請她喝咖啡,才告訴她這個小祕密:學校辭退你,不是因為你不優秀,而是因為你不懂禮貌。”——這是作者鄧豔萍在《沒有人會告訴你,你家孩子不懂禮貌》裏講述的一個故事,她想告訴家長的是“如果不懂禮貌,你的'人生將不會及格”。

提醒講禮儀並非油滑和犧牲個性

“每天早上最少提前10分鐘到辦公室,上班不遲到,少請假;在任何地方,碰到同事、熟人都要主動打招呼,要誠懇;進入辦公室應主動整理衞生,即使有專職清潔工,自己的辦公桌也要自己清理。這一切都應在上班時間正式開始前完成;早餐應在辦公室之外的地方、上班開始前的時間裏完成。”剛進入長沙一中職學校任職的研究生陳李洋,打開筆記本,給記者看這段話,他説這是媽媽特意保存在他桌面的入職箴言,她希望靠着這個寶典,幫他從三個月的實習期開始就養成良好的習慣。

豆瓣裏“來來來,求給實習生一些建議和提醒”,回覆帖裏關於禮貌的提醒佔了一大半。

李燦在芙蓉區一家文化公司工作做人力資源主管多年,每年都會接待一批批的實習生。“我們公司把實習生當作種子選手考察,一般每一批都會有幾個表現優異的學生留下來成為員工。”她表示,職場禮儀問題,整體上來説不會真正影響到去留,“比如説像我們這種比較注重創意和能力的公司,如果你確實有才華,缺失一點禮貌,我們會適度容忍。”但是李燦也表示,有沒有禮貌,能不能跟同事友善相處,卻是影響工作是否順利開展以及自己能否在公司快速成長的最重要因素。

在李燦看來,所謂職場禮儀也並非油滑,“有的實習生過於討好,謙遜到謙卑,其實並不是單位希望看到的。”李燦説,有的實習生矯枉過正,為了跟老同事搞好關係獲得好評,請吃送禮之類的,過於世俗,反而引人反感。

實習期間就要壓抑着夾着尾巴做人?李燦表示,實習單位更希望能看出實習生的個性和創新力,表現和展示自己跟職場禮儀沒任何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