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綠色生活 > 美食

冬季如何養生

欄目: 美食 / 發佈於: / 人氣:2.87W

冬季如何養生,冬季養生是最好的養身時節,很多人冬季都很注重養生,冬季養生可以強身健體,冬季天氣乾燥寒冷,瞭解一下冬季如何養生

冬季如何養生1

古話説,早上吃薑勝過蔘湯,晚上吃薑等於砒霜。雖然晚上吃薑並不真像砒霜一樣有劇毒,但這句話道出了一個養生的真理:早上要吃熱性的食物,而晚上吃熱性食物則對身體有害,應吃一些涼性的食物。

中醫有陰陽消長的理論,認為上午應該昇陽,吃一些温陽、補氣、助陽長的`食物,比如紅肉、葱姜等。熱性的食物能提高新陳代謝,振奮精神,促進消化,利於一天的工作和學習。

接近傍晚,陰長陽消,就要吃一些性味偏涼、養陰的食物。涼性的食物有利於減少發熱和興奮,通氣順暢,利於安眠,恢復體力。

另外,上午適宜養肝,而熱性食物能幫助肝氣升發;晚上應該寧心,而涼性食物都有安定心神的作用。

冬季如何養生
  

還是拿姜來做例子,上午吃點姜,能促進食慾、温暖身體,利於健康;可如果晚上再吃薑,則會刺激胃腸道,使人過度興奮,進而影響睡眠,久而久之,對人體健康有害。

那麼,早吃熱,晚吃涼的飲食應該是怎樣的呢?

早餐可以吃大米、麪包、饅頭等主食,喝咖啡、牛奶、熱巧克力等飲料,它們都能暖身提神。

中午就可以吃牛肉、雞肉、羊肉等熱性的肉類,以及韭菜、洋葱、香葱、大蒜等蔬菜,幫助下午精神抖擻。如果喜歡麻辣火鍋、烤肉等味重辛辣的食物,不妨在中午的時候吃。

到了傍晚就不要再喝濃茶和咖啡了,而應該吃一些百合小米粥、蓮子羹、雜糧粥等。

晚餐要清淡,牛羊肉、煎炸食品、辛辣厚味的食物就不要碰了。肉類以魚肉為佳,豬肉也不錯;再搭配蘑菇、豆腐、白菜、蘿蔔、油菜、芹菜等性涼、安神的食物,能幫助身體排出廢物,去除疲勞。

冬季如何養生2

冬季養生的最好方法

第一、飲食調養。冬季飲食應遵循“秋冬養陰”、“養腎防寒”、“元憂陽”的原則,飲食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為主。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

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準備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腎至關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注腎的調養,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

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蔔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屬陰,冬季吃這類食物易損傷脾胃。

而食物過熱易損傷食道,進入腸胃後,又容易引起體內積熱而致病;食物過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暢,而血量減少將嚴重地影響其他臟腑的血液循環,有損人體健康,因此,冬季飲食宜温熱鬆軟。冬天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鹹味食品,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地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

因此,在冬天裏,要少食用鹹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檳榔、橘子、豬肝、羊肝、大頭菜、萵苣、醋、茶等。

第二、起居養生。

冬季,人們為了抵抗嚴寒,採取種種保暖措施,但方法一定要得當,才能收到健康養生的目的。

所以冬季養生需要以下幾點: 1)冬季作息時間應“早睡晚起”,起牀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後。因為早睡可以保養人體陽氣,保持温熱的身體,而遲起可養人體陰氣。待日出再起牀,就能躲避嚴寒,求其温暖。

睡覺時不要貪暖而矇頭睡。被窩裏的空氣不流通,氧氣會越來越少,時間一長,空氣變得混濁不堪。人在這樣的環境中睡覺,就會感到胸悶、噁心或從睡夢中驚醒、出虛汗,第二天會感到疲勞。

2)冬保三暖, 頭暖--頭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會收縮,頭部肌肉會緊張,易引起頭痛、感冒,甚至會造成胃腸不適等。背暖--寒冷的刺激可通過背部的穴位影響局部肌肉或傳入內臟,危害健康。

除了引起腰痠背痛外,背部受涼還可通過頸椎、腰椎影響上下肢肌肉及關節、內臟,促發各種不適。腳暖--一旦腳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內的毛細血管收縮,纖毛擺動減慢,抵抗力下降。後果是病毒、細菌乘虛而入,大量繁殖,使人感冒。

3)冬防燙傷, 盥洗燙傷--寒冷時,裸露在外的面部、手部表面血管收縮,温度較低,尤其是剛從室外歸來時。此時突然用熱水盥洗,熱量不能及時被血液吸收,很容易被燙傷,最終會因受燙傷皮膚血液循環變差而誘發凍瘡。

被窩燙傷--偏癱、截癱、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和老人易發生燙傷,他們的肢體皮膚感覺遲鈍,不知閃避,因此他們在睡覺時用熱水袋、電熱毯要控制好温度,家人要多留心觀察他們的取暖情況。

第三、 環境。冬季氣温與人體温度相差很大,因此不舒適感較其他季節更加顯著。尤其是對於老年人和體質較弱的人,冰天雪地的惡劣環境不僅影響着健康,還給出行帶來了潛在的危險。一個理想的環境對防寒、養生是十分必要的。

冬天,外界寒冷,室內外温差較大,室內一般保持16℃~20℃較適合,以18℃為最理想。若室温過高,會令人感到悶熱或乾熱而頭昏腦脹,萎靡不振。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口乾舌燥、眼睛乾澀,久而久之,會打破人體的生理平衡,造成疾病。尤其是在北方,室温過高特別容易引起外感風寒。

而室內温度過低,則會大大消耗人體的熱能,令人感到寒冷;身體虛弱者會引起寒顫;胃腸虛弱者會引起腹脹、胃腸痛,甚至引起關節炎病等。至於室內的濕度,也要適宜,一般以30%~70%為宜。

室內濕度過高,人體散熱就比較困難,令人憋悶難耐,時間長會引起濕度症、關節炎病等。室內濕度過低,空氣乾燥,人就會感到口乾舌燥,呼吸道乾澀難受。同時,冬季,依然應保持勤開窗的習慣,保持空氣流通,避免有害病菌在室內的停留。

第四、運動鍛鍊。冬天,因為氣候寒冷,許多人不願意參加體育運動。但正如俗話所説:“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這些都説明,冬季堅持體育鍛煉,非常有益於身體健康。

冬季如何養生 第2張
  

耐寒鍛鍊有益於人,對人體的心血管、呼吸、消化、運動、內分泌系統都有幫助,從而能減少冠心病、腦血管意外、感冒、咳嗽、關節炎、肥胖病等的發生。同時耐寒能使人長壽,對於年輕人來説,耐寒還可以鍛鍊人的堅強意志和頑強精神,尤應提倡。

人的耐寒能力雖然是有一定限度的,體質不同的人對寒冷刺激的反應也是有差別的,但通過鍛鍊可以提高機體對寒冷的'耐受性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如何邁開耐寒鍛鍊的第一步?這個問題等寒冷到來之後再考慮就已經晚了。因為氣温的變化是逐漸由高到低的,人們的鍛鍊也必須採取逐步使機體適應寒冷的辦法。如果一個人能堅持從熱天到冷天每天清晨不間斷地到野外走一走,深沉地去呼吸一下室外的新鮮空氣,那他的耐寒能力也是會逐漸提高的。

如果再隨着氣温降低加上活動量逐步升級的其他形式的體育鍛煉,如跑步、打球、登山等,人們就會雖在冷處不覺冷了。古人總結出的“秋涼”方法,實質上是對機體耐寒能力適應性的鍛鍊。

第五、 藥物養生。俗話説,“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季,人體陽氣內藏、陰精固守,是機體能量的蓄積階段,對於身體虛弱的人是進補的好季節。人的一生需經歷不同的發育和生理變化階段。各個階段人體內臟腑的氣血陰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各年齡階段人的生活習慣和學習、工作的情況也各不相同, 因此,應該根據這些變化來補益身體。

小兒內臟嬌嫩、易虛易實,飲食又往往不知節制,以致損傷脾胃,其在冬令的補益,當以健脾胃為主,可食茯苓、山楂、大棗、薏仁等。而青年學生日夜讀書,往往休息睡眠不足,心脾或心腎虛,其在冬令的補益可選用蓮子、首烏等。

不少中年人身負重任,不注意休息,而導致氣血耗傷,故冬令補益以養氣血為主,可食龍眼肉、黃芪、當歸等。老年人身體虛弱,再加上身患多種疾病,故老年人冬令必須進補。老年人無病時,可選用杜仲、首烏等。若有病,則必須辨證進補。

進補是為了調節身體的各種機能,使身體更健康,但如果進補過偏,則補而成害,使機體又一次遭遇損傷。例如,雖為陰虛,但一味大劑養陰而不注意適度,補陰太過,反而遏傷陽氣,致使人體陰寒凝重,出現陰盛陽衰之氣。所以進補要補宜適度,適可而止。

第六、精神調養。嚴寒的冬季,朔風凜冽,草木凋零,陽氣潛藏,陰氣旺盛,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所以,冬季精神調養也要着眼於“藏”,即要保持精神安靜。此外,就是要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症。它是指一些人在冬季發生情緒抑鬱、懶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現象,這種症狀主要是寒冷的氣候所致。但一味保暖不能達到預防效果,正確的方法是多曬太陽。同時,要加強體育鍛煉,儘量避免因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的緊張、易怒、抑鬱等狀態。

第七、疾病預防。研究證明: 寒冷是冬季疾病發作的重要因素。人體受過冷刺激後,會嚴重損傷人體的熱平衡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等,從而導致多種疾病。所以,寒冷的冬季,人們必須高度重視疾病預防。

Tags:養生 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