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心理健康

大學生性心理方面特徵

欄目: 心理健康 / 發佈於: / 人氣:3.89K

大學生性心理方面特徵,大學生這個年紀正是青春懵懂的年紀,正是對愛情對性非常好奇想要去探索的年紀,那麼遇到這些問題我們又該如何去看待呢,下面説説大學生性心理方面特徵。

大學生性心理方面特徵1

1、朦朧性

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大學生的性心理,尚缺乏深刻的社會內容,主要還是生理髮育成熟帶來的本能作用,好像情不自禁地對異性發生興趣,好感和愛慕。

2、文飾性

從大學生宿舍中每晚的卧談會中我們不難看出大學生對性的關心程度之高,表現出明顯的對性的強烈渴求性。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儘管大學生心理上對性問題和異性都很關注,很敏感,但在行為上卻表現的拘謹,羞澀和冷漠,具有明顯的文飾性。

大學生性心理方面特徵
  

3、動盪性

大學生並不具有通常意義上的滿足性衝動的伴侶,容易導致過分的焦慮和壓抑,少數人還可能以扭曲的,不良的,甚至是變態的方式表現出來。

4、差異性

在對於異性感情的流露上,男生顯得較為外顯和熱烈,女生往往表現的.含蓄而温存;在內心體驗上,男生更多的是新奇,神祕和喜悦,女生則常是羞澀,敏感和不知所措;不過,這種差異近年來有縮小的趨勢。如在表達方式上,女生變的較為主動的情況也是越來越常見。

大學生性心理方面特徵2

一 、當代大學生的性心理和“戀愛”心理髮生了顯着變化

大學生作為先進文化知識、新思想和新觀念的擁有者,有更多的條件參與網絡生活。“網戀”在大學生中已不是個新鮮詞。大學生“網戀”現象在校園中已屢見不鮮,引起了諸多的感情、心理和社會問題。因此,在新的條件下了解大學生戀愛心理狀況,並積極做好對他們的引導和教育工作,是高校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2004年1月28日,全國大學生性文明調查結果在成都揭曉,超過60%的大學生贊成婚前性行為。與1990年全國性文明調查的數據比較,大學生認為“會引發社會問題,應受道德譴責”的比例有所下降;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們已到了身體發育成熟的年齡,心理上則更加早熟。在談戀愛過程中,性的需要是很自然的事,他們大多都希望有靈肉統一的愛情。然而,由於中國社會對性問題依然諱莫如深,青春期教育也很欠缺,大多數大學生仍然是觀念現代,而行動保守。因此,

性衝動和性苦悶仍常常困擾着他們。

二、當代大學生“網戀”心理的新趨向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一項網上調查,2001年在中國互聯網用户中,l8—3O歲青年佔85.98%,而上網人羣中大專以上學歷的佔84.67%。網戀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同樣吸引了大學生。隨着網絡的迅速發展和普及,網戀這種特殊的戀愛方式,正在成為當代大學生的“緣分天空”。2003年3—4月,一項相關調查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展開,本次調查採用偶遇式的調查方式,在上述大學的本科生中發放了6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16份。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男生佔52%,女生佔48%,調查顯示,超過4o%的大學生相信網戀有成功的可能性,超過60%的.大學生對網戀持中立態度。大學生網戀心理也隨之發生很大的變化,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向。

面對大學校園中越來越多的網戀現象,大學生們持什麼態度呢?調查顯示,多數(佔65%)大學生對網戀持中立態度,既不明確表示反對,也不公開表示贊成。而對網戀明確表示贊成(佔12%)或反對(佔24%)的都是少數。但對於網戀是否有可能成功,受訪者的回答分化較大。在整體上,對網戀成功持樂觀態度的大學生要更多一些。樂觀者認為,網戀更注重思想的交流,心靈的溝通,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愛情應該更加牢固,成功的機會也比較大。而悲觀者則認為,網上聊天是網戀初期相對單一的瞭解方式,這種方式使雙方缺乏實際的真正的接觸和了解,因此.很容易“見光死”。

大學生性心理方面特徵 第2張
  

三、正確對待當代大學生的戀愛心理

針對當代大學生戀愛心理中所發生的顯着變化,教育工作者應當在實際工作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採取靈活新穎的方式,正確對待當代大學生“性”心理髮生的變化和“網戀”心理出現的新趨向。 首先,端正戀愛態度,擺正愛情位置。對大學生加強愛的教育,使大學生深刻認識到愛不僅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責任和義務,必須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對待戀愛。

其次,開展豐富的集體活動,轉移學生的注意力,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經常組織一些課外興趣小組和集體活動,既可以增強體質,鍛鍊體魄,又可緩解其焦慮和抑鬱心理,都能有效地轉移和宣泄青年期性衝動。同時,青年期個體經常湧現的性衝動,無論來自個體內還是外界因素引起的,都必須有合理的途經加以疏導。

再次,開展對學生的婚戀教育,正面引導大學生對“網戀”的認識。對學生的婚戀教育是一項學校、社會和家庭等共同參與的社會系統工程。針對大學生青春期的特點,絕不可以打擊壓制,亦不可坐視不理,而應該正視、處理好“網戀”這一問題,使學生從思想和心理層面加深對“網戀”的認識。

最後,加強大學生性心理、性道德和人格教育。性心理教育的重點應該是引導他們正確對待性慾和性衝動,正確理解性慾受社會道德規範所制約,受法律約束。性,不僅是個人的生活問題,也是嚴肅的社會問題,做好性適應的平衡過渡,自覺地控制性欲、性衝動。

性與人格之間的關係,是相互兼容而又互相制約的關係。一方面,

人格作為個體各方面心理特徵的總和。包含了性心理的因素,性心理的健康與否直接關係到人格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個體任何性的活動都反映出其人格的特質。人格的成熟與否又影響到個體性心理的發展水平。

總之,對當代大學生所存在的戀愛心理問題,正如我國,着名性學專家吳階平教授所言:“不以好奇去開始,不以發生為懊惱,已成習慣要有克服的決心,克服以後不必擔心。這樣便不會有任何不良的後果。”這樣才能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負擔,促其身心得以健康地發展。愛情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學生活又往往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怎樣處理好兩者關係,無疑是一個值得深思的人生課題。

大學生性心理方面特徵3

一、性心理理論及其發展

性心理是指在個體性生理成熟的基礎上所形成的與性徵、性慾、性行為有關的心理狀況和心理過程,包括異性交往、戀愛、婚姻等與異性有關的心理狀態。根據弗洛伊德將人的性心理髮展劃分為5個階段來看大學生都處於性意識成熟時期,他們的心理能量主要投注於形成友誼、生涯準備、示愛以及結婚等活動中,已完成生兒育女的終極目標,使成熟的性本能得到滿足。每個階段都有它特定的社會化的任務,如果社會化過程出現障礙(如中斷、縮短、變異),以後將可能是導致人格障礙的一切心理疾病的病根。

二、大學生性心理的特點

(一)性器官和性生理迅速發展與性心理尚未成熟的矛盾。大學生大都已年滿18歲,在性生理方面發育已走向成熟,對異性的愛慕還具有生理的本能性和朦朧性特點;在對性衝動的自制性、對性的審美情趣,性愛的技巧等方面還存在着知識的盲區。

(二)對戀愛的.渴望與對異性心理了解不深的矛盾。大學生有了對戀愛的渴望常以自我為中心對異性心理的瞭解並不深,不能理解對方的心理需求,在戀愛期間,雙方常爭吵、生氣、發生矛盾,乃至輕生等惡性,事件時有發生。

(三)性的身心需求與社會規範和道德責任的矛盾。從性成,熟到形成合法婚姻,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此段時間即所謂的“性飢,渴期”、“性等待期”。戀愛中的男女青年獨處時常會產生強烈的相互吸引,相互愛撫、接吻甚至是性交等性行為,而這些都與傳統教育、社會輿論和道德責任相違背,在內心可能會引發道德焦慮。

大學生性心理方面特徵 第3張
  

(四)開放的性觀念與表現上文飾性的矛盾。當大學生常處於理智與感情矛盾的漩渦中,在理性認識上認為自身應該保持貞操或希望對方要遵守傳統理論道德,但在愛的激情下,又不願受傳統觀念束縛,壓抑自己的性慾。

(五)情感依賴較重,心理承受能力薄弱。當前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戀愛期間常常顯示出依賴心理,特別是女性在戀愛中更為依賴男性,一旦男性一方出現什麼變化,這位女性將是痛苦不堪,有的甚至出現過激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