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兒童常見病護理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2.01W

【腹瀉篇】

兒童常見病護理

和秋冬不同,春夏交替的嬰兒腹瀉多是飲食不乾淨引起的。此時,廣東的氣温相對較高,食物容易變質,所以最好不要給嬰兒吃剩菜。如果你想吃,你必須徹底加熱它。另外,請注意父母開口的飲料,晚上不要給嬰兒喝。飲料中的糖分很高,非常適合細菌的生長。嬰兒一喝就有細菌,晚上的細菌量非常高(有些細菌在20分鐘內繁殖),嬰兒再喝就容易引起腹瀉。

q:看醫生的時候,有必要帶着嬰兒拉的紙尿布給醫生看嗎?

a:需要。醫生特別關注嬰兒的便便中是否有血液和粘液,這些提示可能是細菌感染。如果路很遠或者帶不方便的話,可以用手機拍嬰兒拉的便便,看醫生的時候給醫生看。

q:用什麼方法止瀉效果快?

a:這是嬰兒腹瀉後,許多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有些人甚至要求醫生給嬰兒注射“止瀉針”打一針就行了。醫生一般不開強力止瀉藥。嬰兒腹瀉是將病毒排出體外的過程,強力止瀉反而不利於病毒排出。與止瀉相比,醫生更關心預防嬰兒脱水的問題。如果嬰兒有脱水症狀,他們需要立即去看醫生。醫生評估嬰兒脱水的程度。嚴重脱水的嬰兒甚至需要留下醫生。嚴重脱水可能會迅速發展成休克,需要立即救治。脱水的干預不能在脱水症狀出現之前開始,而是從開始腹瀉開始採取補水措施。

q:你怎麼知道寶寶脱水了?

a:記住這句話就能判斷&mdash&mdash“摸摸頭,摸摸手,看看眼睛,看看嘴&rdquo。“觸摸頭&rdquo是指嬰兒頭部前面有凹陷時,提示脱水的可能性“觸摸手&rdquo是指觀察嬰兒是否出現手幹、手涼、皮膚彈性差等症狀&ldquo是指觀察嬰兒是否哭泣時沒有眼淚、眼窩凹陷&ldquo是指觀察嬰兒嘴脣是否乾燥的另外,如果嬰兒的尿量比以前明顯減少,皮膚上出現斑點等,也有可能脱水

q:補水一定要輸液嗎?

a:為了防止脱水,一般採用口服補充液即可。除非嬰兒喝了就吐,或者脱水很嚴重,否則考慮用輸液補充水。

q:給寶寶喂白開水,他拒絕喝,該怎麼補水呢?

a:給嬰兒補水,不一定拘泥於白開水,飲料、粥、湯都可以,只要嬰兒想喝就可以。不要一次喂太多,容易引起嬰兒的抵抗,少量多次,有機會就讓嬰兒喝。其中,在米湯水中加入鹽給嬰兒喝是最好的,與白開水相比,加入鹽的米湯水的吸收率高,可以補充因腹瀉而失去的電解質和營養。另外,家長也可以用醫生開的低滲透口服補液鹽沖水給嬰兒喝,水分的吸收率是喝白開水的好幾倍。在此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家長認為得到低滲透補液鹽是&ldquo的藥&rdquo,沖水讓孩子喝是錯誤的做法,沒有達到補水的效果,必須按照包裝提示的比例添加水。

q:老人説嬰兒腹瀉,不吃東西,讓胃腸休息得更快是有道理的嗎?

a:以前的觀念認為腹瀉最好是禁食,現在的觀點認為嬰兒腹瀉時也可以吃,但最好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腹瀉後,嬰兒經常明顯瘦。因此,嬰兒生病後,家長應注意補充嬰兒營養。

q:給嬰兒喝腹瀉奶粉,為什麼腹瀉?

a:對於吃奶粉的嬰幼兒,如果出現腹瀉,醫生一般建議喝腹瀉奶粉。腹瀉奶粉的作用不是止瀉,不會加重腹瀉的病情,也不會延長腹瀉的時間。普通奶粉中含有乳糖,嬰兒腹瀉時一次性乳糖酶下降,喝普通奶粉可能會加重腹瀉,腹瀉奶粉去乳糖。嬰兒腹瀉後,建議繼續吃一週的腹瀉奶粉。

q:嬰兒每次拉完,我們都用清水洗,為什麼屁股崩潰了?

a:腹瀉嬰兒嚴重時,一天可多次拉動,過度清洗、擦拭,反而可能引起嬰兒皮膚損傷,引起感染。嬰兒的屁股不髒的話,拉完後用柔軟的紙巾和布輕輕擦拭屁股,儘量讓嬰兒的屁股乾燥。有些家庭使用&ldquo神燈&rdquo照亮嬰兒的屁股,一定要在旁邊監視,控制温度和距離,不要讓嬰兒燙傷,如果沒有把握,最好不要使用。

【便祕篇】

寶寶便祕經常被監護人忽視。嬰兒便祕幾個月後,便血、肛裂、排便痛的嬰兒不想排便時,監護人帶着嬰兒來看醫生。有時是因為其他疾病來看醫生的時候,醫生聽説嬰兒便祕了很長時間。沈振宇説,嬰兒便祕似乎不影響飲食,但從長遠來看,會影響嬰兒的腸道功能,影響嬰兒的營養吸收和成長。

q:我們的寶寶四五天便一次,便便不太硬。這不是便祕嗎?

a:判斷便祕,看排便間隔隔時間是否過長,二是排便硬度和排便時是否痛苦,符合其中一個指標即使便祕。

一般來説,嬰兒每次排便的間隔最長不得超過4天。超過這個時間的便便不硬也會便祕。有些嬰兒可能每天排便,但排便非常硬,如子彈、羊糞球或廁所堵塞,這也是便祕。嬰兒排便時疼痛哭泣,不想排便的是便祕。

q:聽説他的屁股上有肥皂條,嬰兒便祕很快就能解決,這個方法我們能用嗎?

a:用開塞露和肥皂條刺激,可以發揮&ldquo的效果。但是,這些方法不能經常使用。否則,嬰兒就會產生依賴性,不使用這些方法就無法拉出,刺激的強度越來越大。為了嬰兒的長期健康,我們仍然需要找到導致嬰兒便祕的原因,從“源頭”干預。

q:我的寶寶咳嗽了兩三個月,便祕治好了,咳嗽也好了,怎麼了?

a:這種情況在臨牀上經常相遇。父母經常因為孩子咳嗽不好而來看醫生。醫生問孩子的大便情況,知道孩子便祕可能相當長,沒有治療。介入後,嬰兒便祕治癒,咳嗽也好轉。這在西醫學上可能沒有理論説明,但根據中醫學的理論,肺和大腸相互作為表裏,兩者密切相關。在這裏再次提醒父母,不要因為嬰兒看起來可以吃喝,所以他們不注意便祕。便祕可能會帶來許多其他健康問題。

q:老人説嬰兒便祕多是因為體內有火,喝涼茶去火就好了,不知道是不是這樣

a:在門診發現很多家長都這麼想。其實引起嬰兒便祕的原因很多。例如腸動力不足,沒有形成規則的排便習慣等,不一定是因為內熱過多,便祕的話不能喝涼茶。長期飲用涼茶會對嬰兒的體質產生不良影響。

q:嬰兒便祕一般如何治療?除了吃藥,我們的監護人還能做什麼?

a:對於嬰兒便祕,醫生通常發行緩瀉劑、促進腸動力的藥物、益生菌、維生素b等輔助藥物。但便祕的治療是&ldquo系統工程&rdquo,不僅僅是吃藥,生活中的干預也很重要,家長能做的事情很多。例如,讓嬰兒多吃含水量和纖維素的食物,有助於養成規律排便的好習慣。除了

以外,還可以有意識地鼓勵嬰兒進行盆底肌肉訓練。例如,讓嬰兒蹲下(“青蛙跳”)的動作也可以讓嬰兒多練習“坐球跳”對於年齡稍大的嬰兒,父母也可以教他縮小—放鬆肛門訓練。在裏要注意的是,便祕的治療除了&ldquo系統工程&rdquo還是&ldquo長期工程&rdquo吃藥和嬰兒排便訓練都要堅持一定的時間,不要一見效就停藥,便祕容易復發。

q:我們的寶寶排便規律,上幼兒園後便祕是怎麼回事?

a:第一次上幼兒園,嬰兒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分離不安。便祕也與焦慮有關,人的精神狀態緊張,影響身體整體的血液循環,如果血液供應不足,一定會優先保障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如腦、心、基礎代謝,胃腸成為最後考慮的部位。腸道供血不足,養分供應不足,“動力”不足,消極怠慢,蠕動緩慢,自然便祕。

特別是有些孩子有便意,但不能告訴老師,經常忍耐或忘記排便。便意只持續了幾分鐘,一旦錯過就很難再次捕獲。排便運動受腦皮層的影響,意識可加強或抑制排便。人們經常抑制排便,直腸對排便壓力的刺激失去了正常的敏感性,排便在大腸內停留時間過長,吸收水分過多幹燥,排便困難。父母應該鼓勵嬰兒有便利的話,不要對老師和父母説。另外,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每天固定排便時間,無論是否有便意,在這個時間上廁所坐5分鐘,逐漸形成規則。對於不想在幼兒園大便的嬰兒,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訓練早上或晚上固定的時間排便。

【感冒發燒篇】

我們常説的孩子感冒發燒,醫學領域被稱為呼吸道感染,是兒科門診一年四季&ldquo的永恆&rdquo的主題。

q:不去醫院嗎?

a:嬰兒出現明顯感冒症狀,流鼻涕,打噴嚏,發燒,家裏不去&ldquo醫院&rdquo糾紛。母親害怕去醫院被交叉感染,主張買藥給孩子吃的同時,祖母主張去醫院,不要耽誤孩子。

如果嬰兒咳嗽、打噴嚏、流鼻水、過性低熱等典型感冒症狀,精神狀態良好,不一定要去醫院。嬰兒感冒多為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為自限性疾病,無論是否治療,一般在一週左右痊癒,對病毒也沒有特效藥。父母可以給嬰兒買非處方兒童專用感冒藥吃,主要是緩解症狀,不那麼痛苦。對於發燒的嬰兒,如果體温不超過38.5度,首先考慮物理冷卻。當體温超過38.5度時,考慮使用退燒藥物。

q:發燒反覆,換醫生,換藥嗎?

a: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經歷。白天剛帶嬰兒去醫院,降低了温度,到了晚上嬰兒再次發燒,家人又把嬰兒送到醫院。吃了退燒藥,體温為什麼會反彈?藥不行還是醫生不行?這時,許多家庭會因為是否換醫生甚至換醫院而發生爭執。

寶寶發燒不是&ldquo治療失敗&rdquo。的雙曲餘弦值。那是因為體內感染了細菌、病毒,發炎了。即使嬰兒服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炎症也不會立即消失,退燒藥物只會暫時降低温度,藥效過後體温會再次上升。

家長不要發燒”作為敵人,發燒不是疾病,而是症狀。給嬰兒吃退燒藥也不要追求體温下降到36.5℃。其實下降到38℃就可以了。在這個體温下,嬰兒不太痛苦。細菌和病毒的活力相應下降。與此同時,嬰兒體內白細胞的殺傷力提高,有利於嬰兒的康復。

q:感冒發燒時不能吃什麼食物?能給我洗個澡嗎?

a:護理髮燒的嬰兒時,能給嬰兒洗澡嗎?有些人認為嬰兒感冒是因為他們感冒了。洗澡會讓嬰兒再次感冒。有些人認為嬰兒洗澡會更舒服,有利於康復。

這個問題在門診也經常被監護人問。洗澡時穿衣服時要注意保温,以免嬰兒感冒,洗澡沒有問題。另外,洗完澡後,嬰兒感覺很舒服,也有助於退燒。洗澡本身也是物理冷卻的一種方法。洗澡前後鼓勵嬰兒多喝水,出汗排尿,也有降温的作用。

許多母親的祖母非常關心嬰兒感冒發燒時的飲食禁忌。事實上,嬰兒應該繼續吃飯,也就是説,他們現在還能吃什麼?

q: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生?

a:如果只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正如前面所説的那樣,病毒感染很多,醫生不使用抗菌素。如果嬰兒發燒持續3天的話,建議帶嬰兒去看醫生。醫生一般會給嬰兒做血液檢查,看是否合併細菌感染。否則,就不需要抗菌素了。治療後,如果嬰兒發燒持續到7天,需要再次帶嬰兒去看醫生,醫生需要排除是否是其他疾病。

嬰兒整體生病期間,與體温相比,監護人應關注兒童是否有皮疹(提示可能是水痘、麻疹、手足口病等)、是否有氣體促進(提示可能是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精神狀況不好(如疲勞、煩躁等表現提示可能是重症感染和樞神經系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