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如何培養兒童的親社會行為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1.77W

如何培養兒童的親社會行為,在我們的社會中,十分提倡利他,友愛與互助,所以培養兒童的此類親社會行為也就成為社會向兒童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下面來了解如何培養兒童的親社會行為。

如何培養兒童的親社會行為1

(1)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緒,進而改善對他人情感的理解

例如,為增強移情能力,在要求孩子説出故事中兒童的情緒感受之前,可要求孩子先嚐試理解自己的情緒反應,體驗了自己在某些場合中的感受,兒童才能逐步地理解別人在不同場合中可能產生的感受是怎樣的,他們對他人內部體驗的理解便會有所改善。一旦兒童逐漸地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上看問題,他們的“自我中心主義”傾向便趨於削弱或消退,對他人的關心和理解便趨於增強。

(2)為孩子樹立良好行為的榜樣

孩子,尤其幼兒,總是通過觀察成人來模仿社會行為的。對成人榜樣的觀察,可以使孩子獲得有關行為正確與否的啟示。如幫助別人是適宜行為,會受到人們的贊同與好評,獨霸玩具是錯誤的,會受到批評。榜樣還能教會孩子如何幫助別人,如看到鄰居老奶奶不舒服,就應去安慰她,陪伴她,給她倒水喝,或叫醫生來看她。有些成人只是口頭上教育孩子要學會幫助別人,但自己並不做什麼,看到別人有困難、有問題也漠不關心,視而不見。這樣的`“身教”將淹沒“言教”,使口頭上的説教不起作用。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身教與言教並舉。

所謂身教重於言教。成人的良好行為榜樣還可以教孩子認識到,助人行為將導致對雙方均為有益的結果:接受幫助的人能因而解決了困難和問題,變得高興起來;而幫助別人的人也會受到人們的讚揚,或自己感到做了件好事而覺得愉快。有的研究發現,同情心強,樂於助人的父母的孩子,比起那些不大同情和理解別人,不願幫助別人的父母的孩子,更富於移情能力。還有的研究發現,經常地對孩子表現慷慨大方,關心備至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也傾向於以同樣方式對待別人。所以許多人認為,孩子的親社會行為是從對父母親社會行為的觀察中獲得的。

具有下列兩種典型特徵的成人較能促進孩子樂意地竭力仿效榜樣的利他行為:一種是温和、親切,有趣的成人榜樣,另一種是受尊重,有控制權威的榜樣。另外,榜樣也並不侷限於成人。孩子同樣把某些兒童同伴視為榜樣。有個研究發現,看到同伴榜樣做出利他行為的孩子,比沒看到這類榜樣行為的孩子,表現出顯著較多的利他行為。所以,父母和老師應充分利用孩子周圍的同伴良好行為的榜樣來激勵和教育孩子。

雖然榜樣的影響作用具有持久性,但它卻並不能推移到與榜樣行為所處情景不同的其它任何場合中去。例如,在一個實驗中,那些模仿榜樣,把從遊戲中得到的禮物送給沒得到禮物孩子的兒童,在另一個實驗情景中卻不能與同伴分享自己贏得的硬幣。這説明,榜樣在培養良好社會行為中是起一定作用的,但同時又不是萬能的,還需要與其它方法結合使用。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的過程是複雜而長期的。

如何培養兒童的親社會行為
  

(3)採用正確的教養方式。

霍夫曼的研究指出,兒童的親社會行為來自於父母對孩子充滿愛的情感態度,以及運用強調孩子行為後果的管教技術。而僅僅強制命令式的育兒技巧卻無法產生這種結果。運用説理的方法能幫助孩子學習考慮自己行為對他人的影響,從而相應地調節自己的行為。這將使得孩子越來越善於理解別人的情感,較多地產生幫助別人的企圖。有人發現,具有親社會行為的兒童,其父母常常分配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父母鼓勵孩子,尤其男孩,完成某些職責,與同伴們認為該孩子樂於助人是有關係的。有人考察過6種文化背景中的兒童,發現在不同國家、社會中,利他兒童都正是那些在家裏承擔職責的孩子。孩子在家裏飼養照料小動物,帶弟弟妹妹玩等等,都有助於利他行為的發展。

如何培養兒童的親社會行為2

培養孩子的同情心:通過讓孩子參與到社會實踐中,讓他們接觸到一些弱勢羣體或困難的人,讓他們能夠體驗到他人的感受,並引導他們去幫助他人。

鼓勵孩子表達關愛:家長和老師可以多表揚孩子的行為,如幫助別人、表達同情等,讓孩子知道這些行為是值得讚賞的。

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鼓勵孩子參與到團隊活動中,讓他們體驗到合作的樂趣,並學會與他人協作、共同完成任務。

着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產生影響,讓他們承擔一定的責任,培養責任感,讓他們成為有擔當的`人。

培養孩子的道德意識:讓孩子瞭解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

如何培養兒童的親社會行為 第2張
  

以表揚鼓勵促進幼兒的親社會行為

在啟蒙教育階段,表揚和鼓勵是最有效的一種教育方式。積極的表揚鼓勵中包含了老師對孩子的尊重、信任、肯定,可以增長孩子的自信心,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筆者也經常用表揚鼓勵的方式去肯定幼兒的一些行為,但往往不夠及時。例如,在一次手工活動中,部分幼兒的作品顏色搭配得很好,但我卻只是簡單點評了幾句。課後寫反思時,我發現教學效果不如人意,教學目的也沒達到。於是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對幼兒進行表揚和鼓勵。在一次吃點心的時候,孩子們陸續把手中的餅乾袋子送到前面的垃圾籃子裏,途中不知誰扔的一張紙巾被好幾個孩子踩過去,個別孩子還故意把這張紙巾踢飛起來,只有雯雯一個人默默地撿起來送到垃圾籃子裏。看到這一幕,我立即示意全班孩子安靜下來,對雯雯進行了當眾表揚,並請小朋友鼓掌以示贊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從此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我注意到大部分孩子都能及時把垃圾撿起放到垃圾桶裏。教師及時的表揚可以幫助幼兒明辨是非,提高他們學習模仿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促進幼兒優秀人格的健全發展。

幼兒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愛他們的家長和教師,所以,我們要儘自己所能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在充滿温暖、關愛的氛圍中健康成長,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如何培養兒童的親社會行為3

一、家長忌溺愛

現在大部分的幼兒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享受着四位老人和父母的愛,但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在這種家庭裏,很容易造成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再加之一些家長只關心幼兒的智力發展,不關心幼兒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從而,有些幼兒表現出一些行為,主要表現為幼兒以自我為中心,沒有包容、分享、合作、助人等意識。甚至有些家長的教育方式助長了幼兒的行為。如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負,家長會説:“別人打了你一定要還手”等,造成孩子的情感世界裏缺少“關愛、包容和分享”等情感成分。要改變這種狀況,家長首先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只有家長的教育方式正確了,才能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

如何培養兒童的親社會行為 第3張
  

二、教師善引導

在幼兒園裏,不難發現有些幼兒表現出攻擊性、撒謊等行為,如果放任這些行為,這些孩子的心理髮展方向可想而知。因此我們在工作中要認真對待每個孩子的心理狀況,不能因為幼兒年齡小就忽視不管。 在園裏,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幼兒的親社會行為。

(一)在豐富的遊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親社會行為

1. 利用故事、散文、詩歌、情景劇、動畫片等文學影視作品來激發幼兒的真切情感。在學習這些文學作品時,幼兒往往會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情境中去,比較容易產生情感共鳴。

2. 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制定一箇中心內容來開展討論。例如開展“我愛我媽媽”、“朋友多多真快樂”、 “我來幫你”、“他為什麼哭”、“分享的樂趣”、“團結力量大”等主題活動。通過不同的主題,培養幼兒關愛他人的積極情感。

3. 為幼兒提供關愛他人的機會。充分利用每年的母親節、感恩節、重陽節等來引領孩子學會關愛身邊的長輩。在幼兒園裏,可以定每週一為分享日,讓孩子帶玩具和圖書來學校和大家一起分享;也可以定期帶領幼兒去小一級的班上幫助小夥伴,如給小班的孩子穿衣服,送禮物等,從中學會關心照顧他人。

(二)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學前階段的孩子年齡雖小,但模仿能力卻很強,他們所作出的任何一個舉動幾乎都受到來自於大人和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在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的'過程中,成人要率先做出親社會行為。如在坐公交車時,成人要有意識地主動讓座給老人,並告訴孩子這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等幼兒體驗到禮讓帶來的樂趣後,幼兒便會自覺模仿成人做出類似的行為。教師的榜樣示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對生病幼兒的關心、,跟孩子一起分享快樂的事情,與幼兒共同商量遊戲時的一些規則,禮貌對待、尊重每一名幼兒,教師的這些行為都會引領幼兒直接學習模仿。幼兒的思維很單純,他們的心理世界彷彿一張白紙,看到什麼就跟着學什麼。 老師的談吐方式,老師的穿着打扮等,幼兒都喜歡模仿。所以我們在跟孩子相處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正面的形象來影響孩子。

Tags:兒童 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