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幼兒期“輸入”功能開啟好,孩子以後寫作文根本不用愁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2.37W

身邊人都知道,小派的女兒寫作文從來不犯愁。為此幾位媽媽還向小派“取過經。”

幼兒期“輸入”功能開啟好,孩子以後寫作文根本不用愁

小派家女兒的這點“優勢”培養,説起來很簡單,做起來也容易,主要就是早下功夫,貴在堅持。

這個早,不是國小三年級要求寫作文再開始的早,而是從孩子的嬰幼兒時期就開始的早。

我們都知道,寫作文是個輸出的過程,把心中所思所想按照一定要求訴諸筆端就可以了。但是必得有輸入才會有輸出,倘若大腦一片空白,讓這個“出”從何輸起?

輸入越早開始越好。這個輸入不是要求孩子早早識字、背詩、數數,而是對外界認識的輸入。多年前有過關於狼孩兒的報道,可憐的孩子被狼撫養,沒有早期的人類語言與生活習慣啟蒙,過後怎麼做都於事無補。這也説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以後作文寫得好,與他早期的語言輸入過程肯定有關。比如,在孩子的嬰兒期,經常與孩子對話,這是一種早期的語言開發,能夠有效刺激孩子大腦。孩子玩耍的時候給孩子聽聽廣播,為他營造語言環境。不要覺得孩子不會説,也聽不懂,聽廣播是一種無意義的行為,這種語言的節奏美會潛移默化到孩子的大腦深處。

孩子會説話之後,家裏人都喜歡逗他説話,這也是一種輸入過程,同時也在訓練孩子的語言輸出功能。很多家長都在做,只是程度不一,有意識與無意識的差別而已。

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度的最好輸入途徑當然就是讀書。現在的孩子特別幸福,有各種各樣的圖書。以繪本而言,那一句句表述清楚的小故事,都在教孩子掌握正確的語言表達方式。所以,單純給孩子講故事可以口語化,但若給孩子讀故事,一定要按書裏的原文讀。孩子是不怕重複的,一遍又一遍,大人不厭其煩,孩子卻樂此不疲。那也一定要給他們讀,就是讀。

過不了多久,孩子會給你驚喜,他會把書翻到那一頁,一字不差地把故事“讀”給你聽。不用狂喜,孩子不是認識字了,只是把你讀過的句子印在了腦子裏,換句話説,他們通過聽,已經把故事“背”下來了。

此時,可以有意識地鼓勵孩子“輸出”,讓他給你讀故事,或者講故事。慢慢地,他們口語表達能力鍛煉出來了。

當然,一本書這樣利用夠徹底了嗎?不,還可以讓孩子把故事擴大縮小、掐頭去尾,隨意發揮。可以引導孩子給故事編前傳、編後續,還可以在中間為人設添故事,甚至可以加人物進去。想到説到有趣的地方,他自己都會大笑不止。這是想象力在得到鍛鍊了。

孩子也需要成就感,需要家長來為他記錄,為他鼓勁。

現在手機都有錄音、攝像功能,可以把孩子講故事、讀書的過程錄下來,回放給他看,他會很喜歡。如果把孩子添油加醋改編或者原創的故事都寫下來、打出來,放到網上或打到紙上,那孩子的小心情肯定美美噠。

平時帶孩子做什麼遊戲或者到哪裏去,都可以多問幾遍孩子這是什麼,在幹什麼,花是什麼顏色的,等等問題,促進他的大腦思考和語言表達。

作家肖復興在教自家兒子寫作文時就使用了大量引導的方法,讓孩子學會發現,學會思索,勇於表達。帶兒子去公園,從走進公園大門,就按方位法,引導兒子觀察、表述,從一個句子過渡到一個段落,再到一篇小作文,寫作功底在不經意間練成了。

若等到孩子能握筆寫,那“輸出功能”運用更可得法。小派的女兒幾乎是從拿筆寫字就開始寫日記了。開始只有幾個字,還是拼音拼出來的“我很高興”之類。別小瞧這一句,慢慢堅持着,也寫滿了一個小本子。拼音與漢字雜陳,也沒有規矩的格式,上面還有很多塗鴉,但堅持就是勝利呀。幾年後,女兒再翻看從前的“日記”,直笑這都寫的什麼呀?這個過程促成女兒養成動筆習慣,有時不用督促自己也會記上幾筆。

這中間,一直沒有間斷過的是“輸入功能”的利用,那就是讀書。讀書的好處已廣為人知,對孩子讀書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但仍有很多孩子沒有這個習慣。而我女兒,經常被要求的一句話卻是:“別看書了,休息一會兒眼睛。”她總説她的生活中已不能沒有書。很多書,她翻來覆去看了很多遍。我只負責不讓垃圾書進入她的視野即可。

幾年下來,女兒寫作文只要選好題,基本可以一揮而就。再觀察其他寫作文不成問題的孩子也都是愛讀書,“輸入功能”開發得足夠好。相反,胸中無書的孩子,掌握再多寫作手法,也寫不出內容豐富的文章。

從幼兒期培養孩子寫作能力,無需費力,日常養好習慣即可。再大些的孩子,從讀書強化“輸入功能”,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