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關於教育孩子的疑問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2.3W

1、貝貝媽:當媽好!我兒子快6歲了,喜歡看科學類的電視節目,比如《藍貓淘氣3000問》和《比克曼的世界》。一個是傳統的演示説教,一個是鬧哄哄的有趣實驗,你覺得哪類更好?你有什麼好節目推薦嗎?

關於教育孩子的疑問

噹噹媽:坦率地説,我不是很喜歡藍貓,太灌輸了。比克曼可能六歲以上的孩子比較喜歡,對小的孩子來説有點太鬧了。其實,對比較小的孩子來説,有機會和自然接觸,和動植物接觸,對它們感興趣,瞭解一些概念,就可以了。只在五六歲之後,才會對其中的邏輯關係感興趣。我推薦一套圖書,山東畫報出版社的《親親自然叢書》,很適合親子共讀。但孩子的第一手經驗是最主要的。

我覺得不少媽媽還是想給孩子一個唯一的、最正確的答案。但實際上,首先幼兒需要得到的不是這種答案,而是你對他的探索的鼓勵和允許。而且,許多事情科學上並沒有最後的答案。

給大家講個故事:上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美國的費曼,講過父親是如何給他做科學啟蒙的。他父親經常帶他在樹林裏散步,在別的孩子的父親忙着告訴孩子這是一隻什麼鳥,那是一隻什麼鳥的時候,他的父親鼓勵他去觀察小鳥為什麼有某種舉動。然後提出假設,再去驗證。這是費曼在科學研究中終生使用的方法,他沒上學時,父親就在樹林裏教會了他。所以只有費曼成了科學家,而滿腦子都是標準答案的孩子卻沒有。

2、您好!我兒子今年幼兒園大班,這半年幼兒園教了一些國小的內容,如學拼音、練聽算、學珠心算等,這應該算提前教育,而不是早期教育吧?這樣做好嗎?

噹噹媽:孩子生來就有一種學習和探究的慾望,他的好奇心驅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嘗試每一件事直到掌握為止。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説,孩子是天生的科學家。幼兒階段孩子的主要活動是探索周圍的世界,早期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幫助孩子發展對科學的興趣。我經常和一些媽媽交流,她們説有了孩子之後,才發現自己的知識如此貧乏,天文地理都想知道,但是要工作,要帶孩子,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掌握各種知識。其實,幼兒的科學學習最重要的不是從父母那裏得到多少知識,而是培養一種探索的熱情和探索的精神。有位科學家回憶童年對他影響最大的事情,是發現自己放在小瓶子裏的蠶竟然結了繭,後來變成了飛蛾。這一事件,給他帶來的衝擊,使他終生對自然充滿濃厚的興趣。童年的經歷造就了一個科學家。反觀我們現在早教中,老師帶着孩子養蠶,迫不及待地告訴孩子全過程,而不是等到孩子自己去發現。

3、那什麼時候進行知識的灌輸最合適?我的孩子喜歡玩土、玩石頭,不喜歡看畫報怎麼辦?

噹噹媽:活的知識任何時候都不是灌輸的。孩子需要第一手的關於世界的體驗,而不僅僅是通過書報得到的二手資料。在蒙氏教育中,關於自然的部分,我們儘可能帶孩子去見實物,去摸實物,然後孩子才能形成概念,進而對書報中的知識感興趣。玩土玩石頭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呀!孩子接觸不同材質,對重量、形狀等等有了真實的感覺,就是孩子學習的最重要的第一步,這也是蒙氏教育的最根本。

因此,教育孩子的事情,家長們一定要重視的,用正確的方法來教育孩子,正確的方法教育,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