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幼兒心理健康標準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1.05W

有動作發展正常,認知發展正常,行為統一和協調等等。

幼兒心理健康標準1

1、動作發展正常

動作發展與腦的形態及功能的發育有着密切的關係,幼兒軀體大動作和手指精細動作的發展水平處於正常範圍是幼兒心理健康的基本條件。

2、認知發展正常

認知發展正常是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因為正常的認知水平是兒童生活與學習以及與周圍環境取得平衡和協調的基本心理條件。幼兒期是認知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應儘量避免腦損傷或不適宜的環境刺激,防止幼兒不健康的心理。

3、情緒健康,情緒反應適度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內心體驗,它既是一種心理過程,又是心理活動賴以進行的背景。良好的情緒狀態反映了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協調性,亦表示個體的身心處於良好的平衡狀態。

幼兒的情緒具有很大的衝動性和易變性,也比較外露。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對情緒過程的自我調節有所加強,表現為情緒的衝動性日益減少,穩定性逐漸提高,內隱性增強。心理健康的兒童對待環境中的各種刺激能表現出適度的反應,並能合理地疏泄消極的情緒。

4、樂於與人交往,人際關係融洽

一般地説心理健康的兒童樂於與人交往,善於理解別人,接受別人,也容易被人別人理解和接受;善於與別人合作和共享,尊重別人的意見,

以慷慨和寬容的態度待人。相反,心理不健康的兒童或對人斤斤計較,不能寬容;或對人漠不關心,無同情心;或沉默寡言,性情孤僻;或不能與人合作,甚至侵犯別人等等。

5、行為統一和協調

心理學家認為:健全的人格就是統一的人格。隨着年齡的增長,兒童的思維逐漸變得條理化,有意注意的時間逐漸增加,情緒情感的表達方式日趨合理,對客觀事物的態度漸趨穩定。

心理健康的兒童,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能基本處於和諧的統一之中;相反,心理不健康的兒童,注意力不能集中,興趣時常轉移,思維混亂,語言支離破碎,行為經常出現前後矛盾的現象,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能力很差。

幼兒心理健康標準
  

6、性格特徵良好

性格是個性最核心,最本質的表現,它反映在對客觀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之中。幼兒的性格是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心理健康的兒童,一般具有熱情,勇敢,自信,主動,謙虛,慷慨,

合作和誠實等性格特徵,對自己,對別人和對現實環境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比較符合社會規範;相反,心理不健康的兒童與別人和現實環境會經常處於不協調的狀態,表現為冷漠,自卑,懶惰,孤僻,膽怯,執拗,依賴和吝嗇等不良的性格特徵。

7、沒有嚴重的心理衞生問題

幼兒心理的不健康往往是以各種行為方式表現出來的,如吮吸手指、遺尿、口吃、多動等。心理健康的幼兒應沒有嚴重的或複雜的心理衞生問題。

幼兒心理健康標準2

充滿好奇

心理健康的兒童會隨心隨意觀察四周環境,並做出積極的探索。可能會通過看、聽、嗅、嘗、摸來嘗試和探索。有時候成人以為他們“多手多腳”、“愛管閒事”,其實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

好奇才會主動地去探索,這是心理健康的表現。他們會對玩具感到好奇,對有興趣的事物投入。到了公園,跑到這邊蕩蕩鞦韆,跑到那邊玩玩蹺蹺板,不一會兒又會蹲在花叢中,仔細地看毛毛蟲從哪裏來、往哪裏去。

與人親近

心理健康的兒童喜歡與人相處。從嬰兒時期,安全感足夠的兒童,會喜歡看人,成人逗他,跟他説話,他會微笑。3歲的孩子,更喜歡與人親近,跟人一起玩。

他們比較喜歡跟一些願意遷就他們的大人在一起,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時常逗他們開心的人。對於陌生人,孩子會先觀察,留意他們的表現,是否有一種親切感或跟熟識的人相似,如果是正面的,孩子就較易與他們接觸。

跟同齡的孩子,由於與自己相似,就更願意與他們玩在一起了。人是羣體性動物,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親近人,心理健康的孩子不喜歡孤獨,不會把自己關在房間裏。當然,喜歡羣體的孩子,也會有享受獨自看書或玩耍的時候。

流露情感

心理健康的孩子會自然流露內心真正的感受,不會壓抑情緒。他跌倒弄痛了會哭,被玩伴戲弄會生氣,爬到高處會驚慌,當然,看見喜歡的東西會笑。

幼兒心理健康標準 第2張
  

他完全不保留地流露喜、怒、哀、樂的情緒,高興、討厭、不耐煩、疑惑,等等,把什麼都寫在臉上。我們説孩子純真,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孩子常常是面無表情,或只是表現單一情感,應該是心理不健康的一個表現。而且,流露情感是適度的,不會長哭不止或表達過度,令人覺得難以理解。

與人同感

心理健康的孩子會理解別人的感受,會受感染,同感共鳴。他看見別人開心,自己也會開心。在嬰兒時期,看見爸媽在笑,聽見他們的笑聲,也就會咧嘴而笑。

3歲的孩子,看卡通片,會在有趣的情節時笑,看小朋友在公園玩得開心,自己臉上也會露出笑容的。當看到別的小朋友哭,孩子會哭嗎?心理健康的孩子是會的,他感受到別人的難過,自己也會難過,會皺眉,流露同情的.神情。

孩子最易受到父母的情緒所感染。開心的父母,會有快樂的孩子;抑鬱的父母,會有不開心的孩子。父母經歷人生的悲歡離合,流露出相應情緒,

孩子同時就會有豐富的情緒經驗,還會有同感。反之,別人在哭,孩子在旁哈哈大笑,別人在笑,孩子卻悶悶不樂,這個孩子也許心理有點問題。

樂於表達

心理健康的孩子喜歡與人溝通,溝通方式包括身體語言與口頭語言。他會喜歡錶達自己,在嬰兒期,想抱的時候,伸出小手;不要喝奶,便把頭轉開,很自然的用身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大一些的孩子更喜歡錶達自己,看見喜歡的人,會興高采烈地拉着他的手,或伸出手來讓人拉着;不高興時會走開,發脾氣時會跺腳。高興時會滔滔不絕,想説什麼便説什麼,不高興時會不發一言,甚至號啕大哭。

足夠自信

心理健康的孩子會相信自己的能力,會努力去做想做的事。公園裏的鋼架,他以為自己可以攀得上,便會去攀爬,不會躊躇不前。看見小狗,覺得有趣,就會伸手去摸。成人或許會驚奇地説:“怎麼這孩子那麼大膽?”其實這是孩子有自信的表現,是一個心理健康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