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表現與原因分析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1.42W

青春期叛逆是孩子生長的一個過度,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現象。然而,讓咱們不明白的是,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在青春期比較叛逆,無論家長你説什麼,他們都喜歡和你對着幹呢(哪怕是對的也不聽)。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表現與原因分析

青春期叛逆的原因分析

所謂叛逆使孩子行為和家長的期望產生激烈的ax衝突。這有可能是孩子行為本身有問題,也有可能是家長期望不合理,但歸根結底還是在於教育的問題,因為孩子錯誤的行為也是教育的結果。按照這個觀點,產生青春期叛逆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是有其規律的。

青春期的孩子處於鞭養期向放養期的轉變。在鞭養期,孩子很多的行為處於強制執行之中,而這種強制執行,對於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比如,教會孩子懂得,必須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達到好的目標。

這個時期的孩子,無論是因為對家長和老師的依賴,還是出於對處罰的恐懼,比較容易聽命於長輩。而對於放養期的孩子,不僅孩子本身對大人的依賴越來越弱,而從教育的目的而言,大人也要鼓勵孩子能夠獨立、自己照顧自己。

這意味着,教育的目的、手段和考核標準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適應孩子心理和生理特徵變化。而圈養期(也就是青春期)就是要完成這種變化。

當我們不知道這種規律,我們仍然採用鞭養期、教養期,甚至餵養期的教育手段,對孩子獨立意識沒有思想準備,勢必會對孩子身上發生的某些事情不能理解,比如,過去孩子非常聽話的,現在十分逆反。

教育方法上也沒有相應的變化,過去總是以長輩的身份批評、指責孩子,這些做法也發生過非常好的效果,可當過去的教育手段讓孩子無法再接受時,就會導致和孩子之間的激烈衝突。

主要表現在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障礙:

一是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內容不是以問題為中心,而是以“我”為中心。這種溝通的內容實際上是家長消極情緒的發泄,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這就使得家長説得越多,孩子的心離得越遠;

二是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其實是偽溝通。因為家長與孩子溝通的目的不是關注孩子的成長,而是為更好地控制孩子;

三是大多數家長在小的時候從沒有被傾聽過,所以不會去傾聽自己孩子的心聲,這就造成了“大人説孩子無所不可,孩子説話未張嘴前就已經錯了”的局面。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在我們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上,最需要轉變的是我們要從直接的管理轉變到間接的管理。所謂間接的管理就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讓孩子學會自己對自己負責。

孩子可以不聽父母的,但他必須為自己的前途負責。這方面的教育在發達國家十分完整、系統。當孩子走入社會時,可以實現上學和工作的無縫連接。但這方面的教育在中國幾乎是空白,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長期缺乏責任意識的教育,很多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在職場應聘,經常還會看到家長的身影,家長甚至代替孩子面試。

這和我們民族大一統社會所形成的教育文化有關。家長把讀書作為教育的終極目標,而放棄了教育孩子獲得謀生能力這個基本目標。如何能夠獲得謀生能力?

首先,要有謀生的願望。當孩子要什麼有什麼,如何還有會有謀生的願望?為什麼那些成功的人,從小往往非常貧苦,是因為他們貧苦才有了改變的動力。英國貴族學校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之一就是貧困的教育,這種教育不是説教,而是讓孩子持續貧困的生活。

在舊社會,由於早婚早育,加上生活貧困,迫使孩子早日走入社會,這起到了間接加速成熟的作用。所着國家推行晚婚晚育和計劃生育政策後,這種教育的空白所暴露的問題就日益突出。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艱難就是對孩子必要的教育。

其次,有謀生的能力。除了課本學習的知識外,更重要的是社會實踐。以孩子到職場應聘為例,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找到第一份工作,但無法保證孩子在這份工作中生存,也無法保證由於各種原因失去工作,讓孩子有能力再找工作。這就意味着,讓孩子早日接觸社會是最重要的教育任務之一。

Tags:叛逆 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