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職場技巧

領導講話的三個基本特點

欄目: 職場技巧 / 發佈於: / 人氣:1.24W

認識上的指導性、風格上的個性、效果上的二重性。

領導講話的三個基本特點1

機關一般公文和領導講話都是用來指導工作的,而後者是以領導的個人身分來表達的,因此和一般公文既有相同之處,又有明顯的不同。

起草領導講話的最大特點,可以説是“代人立言”,而不是“為已立言”。在體現領導機關指導工作總體意圖的前提下,要符合領導個人的思路,

符合領導特定的身份,符合領導的語言風格。起草講話的人是領導的影子,跟着領導走不能牽着領導走,不能隨心所欲,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領導。

領導講話的三個基本特點
  

領導講話的具體特點有如下三個:

一、認識上的指導性。領導講話往往是就重大工作的指導和重大問題的.認識而發,因此,既有傳達決策的指令功能,又有深化認識的理論功能。總之,要對推進工作,對深化和統一認識有指導作用。

二、風格上的個性。由於領導講話以個人身份代表一級組織發言,因此,講話的風格、格調要與講話領導自身的情況特點相適應。同一方面的內容,由職務、分工、經歷不同的領導講,應有不同的風格。

三、效果上的二重性。領導講話是與一定會場條件相聯繫的文稿,因此,它既是有會場效果或直接效果,又具有文件效果或間接效果。一個好的領導講話,必須達到二者的統一。

一方面要適應講話場合的性質,考慮聽眾的直接反映,符合講話場所當時當地的氣氛,便於聽眾接受。通俗地説,就是要使大家聽得懂,聽得明白;

另一方面,又要符合通過文件渠道傳播的要求,便於被讀者準確地理解和貫徹執行。這樣,在語言風格上和其他文件,就有了明顯區別。

領導講話的三個基本特點2

領導講話的藝術

領導講話所表達的意圖是需要有關組織、個人去遵循、執行、辦理的,可以説沒有商量的餘地。所以,領導講話要做到簡潔精煉,質樸自然,富於美感。

簡潔精煉,就是指講話要多肯定、少模糊,多要求、少議論,説一不二,樹立起新政權威嚴公正、取信於民的形象,可謂擲地有聲,令人不敢不從。

領導講話的三個基本特點 第2張
  

講話之前,一定要明確就什麼問題而講,為了解決什麼問題而講,解決這一問題有什麼要求等。確定了主題,就要圍繞主題選材,與主題無關的詞彙、語句,即使再優美、再精彩,也要堅決捨棄,一些常識性或即時性的意思大家都懂,就沒必要在講話中重複。

如果講一些似是而非、可有可無和漫無邊際、人家已講了若干遍的陳言套話,除了令人生厭外,還會窒息人們的思想,與時代主題格格不入,對推進工作也是極為不利。

質樸、自然,就是儘量使用大眾化語言,不用冷僻字。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歷來提倡寫文章、作報告要通俗易懂,使用"羣眾喜聞樂見的.語言"。他們講話的語言親切自然,生動活潑,樸實無華,説理清晰,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富於美感。就是要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使講話語言富有感染力,近年來,中央領導人在一些公開、重大、正式場合中的講話,就很注意用典引故,使講話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時代感。

講話中用排比、對仗等修辭手法,可使要説明的思想內容更豐富,邏輯更嚴密,層次更清晰,氣勢更恢宏,説理更充分有力;運用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等短句,可使語言更富有節奏和韻律,聽來抑揚頓挫,鏗鏘有力,整潔優美,易於傳頌。

領導講話的三個基本特點3

領導講話應具備的四個特徵

領導講話應追求語言的樸實無華、感情真摯。

一個人不可能沒有情感,只要他一開口,總是在試圖以自己的情感影響別人。我們常説,“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通情才能達理”,“感人心者莫先手情”。真摯而健康的情感可以感染聽眾,使之按照講話者的意願去行動。

伴隨真情實感的必定是樸實無華的言詞,過多的言語修飾有時會削弱情感的真摯度。澳門特首何厚鏵在1999年的選舉中獲勝。在參選前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當記者讓他談談對澳門的認識、對自己參選的認識時,他説:“澳門是我生活、家庭和事業的根基,澳門的一切,伴隨着我長大。

澳門人的思想,薰陶我的性格;澳門人的憂樂,與我息息相關。我對澳門發自內心的熱愛和歸屬感,鞭策我要貢獻所長。在澳門重投祖國懷抱之際,我身為一箇中國人,理應當仁不讓,竭盡所能,以自己的`一份熱忱,來承擔這一歷史使命。”

“我的參選是澳門人給我的一個機會,容許我把自己對澳門的深厚感情進一步昇華,變成無私的奉獻。”短短的幾句話裏,既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對選民的曲意逢迎,有的是自己對澳門發自內心的熱愛,合情合理,不能不使聽眾為之動心、為之折服。

領導講話要內容充實具體、言之有物。

要做到這一點,領導必須在講話前做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這是由領導的特殊身份和作用所決定的。領導者是被領導者行為方式的引導者。講話者在開口前如果不瞭解聽眾的心理,就不可能做到講話內容充實具體、言之有物、擲地有聲。

現實中不難看到一些領導由於事先沒有做好深入的調查研究,當在公眾場合被邀請講話時,就會出現支支吾吾、左顧右盼、四處求援的窘態。

這樣的講話不僅不能起到引導和感召羣眾採取行動的目的,反而使自身形象和威信在羣眾中大打折扣。戰國時的張儀為推行“連橫”立下了汗馬功勞,被譽為有“三寸不爛之舌”。

他之所以能所向披靡,一個重要因素是他言之有物,講話內容充實具體。他充分了解各國的形勢和軍事力量,瞭解各國國君和將士的心理,從而對自己的遊説目標非常明確,使被勸説者心悦誠服。

領導講話的三個基本特點 第3張
  

領導講話要注意做到真誠坦率、言行一致。

普希金説過:“用語言去把人們的心靈點亮!”講話時怎樣才能用語言把聽眾的心靈點亮呢?筆者認為,應當以坦誠的態度,説真心話、實在話,道出真實的感受。

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往往是不隱瞞自己對具體事物的觀點和認識的,在對羣眾的講話中,總能給人留下真誠坦率的印象。如果羣眾發覺你説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他們就不會再信任你。領導的話講得越具體、真誠、坦率,越能贏得羣眾的信賴;

話講得越抽象,離具體事物越遙遠,給羣眾留下的印象越淺,贏得的信任度越低。周恩來總理所到之處,其講話內容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他的真誠、坦率和言行一致。周總理曾在1949年5月做過一次《學習毛澤東》的講話。

在這次講話中,他以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的姿態,反對個人迷信和個人崇拜。他説:“決不要把毛澤東看成一個偶然的、天生的、神祕的、無法學習的領袖。”周總理對自己也是從不神祕化。他曾多次如實、公開地介紹自己的家庭出身、複雜的社會關係,以及自己成長的曲折過程。

這種無產階級革命家光明磊落的襟懷,平易近人的風格,使他與聽眾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始終處於真誠和坦率的氛圍中,聽眾自然就很容易接受。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這就是周恩來總理人格魅力之所在。

領導講話應能深入淺出、旁徵博引。

領導講話總有其目標性,一段講話是否達到了它的預期目標,要看它是否被聽眾所理解、所接受。聽眾理解了、接受了,才能明確自己的行動方向。反之,聽眾一頭霧水,似懂非懂,是不可能配合領導者採取行動的。

領導講話的這一特性決定了領導講話必須事先站在聽眾的角度上,依據聽眾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聯繫實際、深入淺出。陳毅同志在1961年發表的《在戲曲編導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對“侷限性”問題的解釋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例。

在講話中,為了説明侷限性,他列舉了曹操、陶淵明、武則天、曾國藩等人的事例。通過對這些具體歷史人物的精當中肯的分析和評價,既做到了聯繫實際,又做到了深入淺出,使“侷限性”這一本來深奧抽象的命題變得淺顯易懂,聽眾始終聽得津津有味,絲毫不覺得枯燥難懂。

Tags:講話 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