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職場技巧

逃離外企一些理由

欄目: 職場技巧 / 發佈於: / 人氣:2.38W

逃離外企一些理由,外企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是高薪和高級的代名詞,充滿着光鮮亮麗和精英色彩,外企確實還是有些特色的,現在分享逃離外企一些理由。

逃離外企一些理由1

原因一:外企“玻璃天花板”

“在外企,中國員工無論英文多好,與外籍員工溝通起來都有障礙;無論職位多高,你都只是一個工具。何況,大多數中國人在外企不可能坐上真正的高位,就像一個透明的天花板。”王常江説,“玻璃天花板”是所有外企人共同的“痛苦”。

王常江説,很多外企的高級職位都不會聘用中國本土人才。其實這樣做公司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僱用這些人要支付的其他費用,往往是本土人才年薪的兩倍。而僱用本地人花費只是他們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一方面,外企能給本土人才的空間實在有限,另一方面本土企業現在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對人才的框框也相對較少,而本土企業的管理環境也在改變。

王常江表示目前許多民營企業的老闆,在讀MBA、EMBA等,並提出做職業投資人,即職業老闆的概念。他們會給這些職業經理人資金、舞台,至於這些人怎樣做,只要不違反法律,正常地運作,都不會干涉。你做多得多,業績與利益分享機制很靈活。這些人一般在40歲左右,更加市場化,更講求操守、品牌。這樣的'觀念使得國內民營企業的舞台更加廣闊。

逃離外企一些理由
  

原因二:本土企業回報高了

為什麼現在人們能夠離開外企,主要一個原因是到國內企業工作的待遇不見得比外企低很多。隨着民營經濟的發展,股份制的實施和國企薪金支付能力的提高,本土企業的薪金支付與外企的薪金支付差距在減少,甚至在有些領域,比外資企業還要高,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地形成一定吸引力。

換句話説,本土企業的綜合回報高了,包括:物質條件、精神滿足和發展前景。在進行種種分析之後,他們往往選擇離開外企。這是本土企業吸引人才迴流的關鍵。

逃離外企一些理由2

第一,語言關

進入外企,語言關是排在第一位的敲門磚,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專業、學歷、背景,第一輪的英文面試就足以刷掉一大批人了,而這裏的英文特指口語。

相信絕大多數的人口語都沒那麼好,所以想進入外企工作的話需要特別留意:

1、英文面試必須提前準備,比如自我介紹,以及面試中經常被問到的幾個問題。其實面試中最難對付的是中國人HR,很多時候他們會對你的英文水平更挑剔、更苛刻。遇到外國人面試,反而不用那麼緊張,他們大多數人都很友善,只要能聽的清楚、説的明白就可以了,他們也會鼓勵你勇於表達。

2、必須要勇敢,不要怕語法錯誤,不要怕發音不準,不要怕一個單詞想不起來就卡住了,不要上來就用一句“sorry my English is very poor!"就自己給自己先來一個下馬威。往往外企更看重的是你越挫越勇不放棄的精神,而不要露怯,越説越沒信心。

3、其實只要你進了這個門,工作中涉及到的單詞和套路就是那麼多,熟了就好了。

4、也不是所有外國人的英文都很好。英美這一類的英文母語國家肯定是最好的,但他們也只是説的好,寫作表達也經常有語法問題。其次最好的是港台人,他們的英文多數標準,而且同是中國人的關係,跟我們的表達習慣、文化背景差不多,容易明白。最可怕的是印度人、日韓人的英文,口音強烈,真的很難聽懂。

5、英語也是有口音的,世界各地的人講英語都有自己的口音和強調。就像大家同為中國人,各人講出來的普通話也都不一樣。

逃離外企一些理由 第2張
  

第二,英文名

進了外企,就必須得有個英文名。在一個大公司裏,沒人記得你的中文名,哪怕是同部門的同事,相處的久了,你都未必記得他的中文名是什麼。

我們中國人所熟知的Jason Michael Tommy Kevin Tracy Jennifer Linda之類的名字是成堆成堆的,以至於很多時候我們在識別的時候,得用大Linda、小Linda, 或者用Jason1、Jason2來區別。

所以在起英文名的時候,儘可能稍微別那麼大眾化,但也別走極端起一些太另類、太霸氣的英文名。就好像外國人起箇中文名叫孫悟空、曹操之類的,你也會覺得很誇張。

第三,郵件

在外企,大事兒小事兒都愛發郵件,而且還喜歡抄送一大堆人。所以在發郵件的時候特別注意以下:

1、常用的郵件模板準備好,怎麼開頭怎麼結尾,常用的套路就那幾種。

2、郵件不是信,一定要言簡意賅,切忌長篇大論。

3、收件人一定要確認再三,千萬別選錯了,尤其是名字相近的,一旦收件人選錯了,有可能造成災難性的結果。其嚴重性不次於你在微信裏把信息發錯羣了,我自己就吃過幾次這個虧。

4、工作往來溝通的時候,不可避免會有大量的轉發和抄送,儘管很煩,但都是工作需要,也是自我保護的方法。該不該抄送,該抄送給誰都是一門學問,水極深。

第四,職場鬥爭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職場的地方就有政治。在外企,一羣每天看英語、講英語的三高精英們,職場鬥爭起來更是比國企和民企還慘烈。

你可以選擇獨善其身,不爭不搶不鬥也是可以的,但身邊的環境就是這樣,裏邊的故事和八卦簡直是風起雲湧、驚心動魄。

第五,個人隱私

外企是一個特別注重個人隱私和個人生活的地方。

很多外企職場精英都是年紀一把還未婚的,不要去打聽,也不要去關心。

加微信這種事不是必須的,即便因為工作關係加了微信,沒事也少聯繫,朋友圈不開放也不要覺得彆扭。過年發拜年短信、搶紅包之類的活動也不是必須的。

下班時間、休假時間儘可能不要打擾別人,有什麼工作還是可以發郵件,如果系統自動回覆了out of office的提示,如非特別緊急重要的事,儘可能別再追着打電話,可以找工作代理人或其他同事。

一個大型的外企,有可能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膚色、不同人種,所以彼此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都要尊重,切不可有任何的.種族歧視和宗教歧視。

第六,條理和規矩

外企是個特別特別講流程、講規矩、講秩序的地方,一切都得按流程和制度走,而且都得有文件或者文字留底,以備審計時用。

老闆不是什麼時候都説的算的,制度才是最權威的。

想在公司制度裏投機取巧、鑽點空子,或者想拷點資料走,是很難的,也是非常不建議的。

關於外企,有些刻板印象也是需要澄清一下的:

1、外企不代表一定工資高,也還是要看所處的行業和職位,其實現在很多行業的民企,工資已經都超過外企了。不過外企的福利還是很多很規範的,而且比較人性化,最起碼五險一金和年休假都是極合法的。

2、外企不代表一定都是高學歷,也還是要看是什麼行業和職位了。

3、外企不代表一定都是高素質,人的素質高低取決於個人,與學歷和背景無必然聯繫。我也親自看過不少外企精英在公共場合大聲講電話,而且還是三個中文詞兒夾雜兩個英文詞兒的那種。

4、外企也不一定只愛用外企人,如果你來自國企和民企,只要你英文過關,工作背景也符合的話,同樣也是可以打進外企圈子的。

5、外企的管理並非全部都領先國內企業,那都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的管理基礎同樣都很先進很專業。

不可否認,如果有機會能進入外企的話,我還是十分建議各位,尤其是年輕人,都能進外企 歷練一下。

Tags:外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