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試卷閲讀理解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2.72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試卷,做試卷的意義在於,可以檢驗學習效果,找出自己的差距,提高增強自信心。什麼樣的試卷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試卷閲讀理解,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試卷閲讀理解

試卷閲讀理解1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有人會説,幸福這個東西很難説,好像是很主觀的感覺,很難有統一的標準。確實是這樣,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但是,你若深入地問為什麼會不一樣,其實還是有標準的。一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從大的方面來説,其實是體現了價值觀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麼。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説過:幸福是我們一切行為的終極目標,我們做所有的事情其實都是手段。一個人想要賺錢賺得多一點,這本身並不是目的,他是為了因此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駁了:我不要那麼多錢,也可以幸福。比如説我讀幾本好書,就會感到很幸福。其實對後一種人來説,讀書就是他獲得幸福的手段。

對於什麼是幸福,西方哲學史上主要有兩種看法、兩個派別。一派叫做“快樂主義”,其創始人是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近代以來,英國的一些哲學家,如亞當.斯密、約翰.穆勒、休謨對此也有所闡發。這一派認為,幸福就是快樂。但什麼是快樂?快樂就是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煩惱。身體健康、靈魂安寧就是快樂,就是幸福。他們還特別強調一點,人要從長遠來看快樂,要理智地去尋求快樂。你不能為了追求一時的、眼前的快樂,而給自己埋下一個痛苦的禍根,結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義”。完善主義認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説道德上的完善。他們認為人身上最高貴的部分,是人的靈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這部分滿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蘇格拉底、康德、黑格爾等,包括馬克思,他們強調的是人的精神滿足。

這兩派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都十分強調精神上的滿足。如伊壁鳩魯強調,物質慾望的滿足本身不是快樂,物質慾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兩碼事。生命需要得到滿足那是一種快樂,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慾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約翰.穆勒則強調,幸福就是快樂,但是快樂是有質量和層次的區別的。一個人只有各種快樂都品嚐過了,他才知道哪一種快樂更深刻、更持久、更強烈、更美好。

在中國哲學裏,我感覺,道家比較接近“快樂主義”,尤其是莊子強調生命本身的快樂,還強調精神自由的快樂,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快樂。儒家比較接近“完善主義”,儒家認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學家認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國哲學家叔本華。他説人是受慾望支配的,慾望就意味着匱乏,你缺什麼往往就對什麼有慾望,而匱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慾望沒有滿足的時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慾望滿足以後,人是不是就快樂了呢?非也。慾望滿足以後是無聊。叔本華説,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們僅僅從滿足身體的、物質的慾望層面來理解的話,幸福確實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們超越慾望層面來看幸福,這個觀點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愛讀書,你渴望去讀那些好書,你知道一些好書在等着你讀,那個時候你會痛苦嗎?你不會。讀完了以後你會無聊嗎?不會。你感到豐富了自己的精神,你會因此快樂。這就進一步説明,我們談幸福問題,一定要超越純粹慾望的層面,要從價值觀角度去談。

(摘編自周國平《幸福的哲學》)

1.下列有關“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有人説,幸福好像是很主觀的個人感覺。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不盡相同,對幸福的認識也就很難有統一的標準。

B.按照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幸福是一切行為的終極目標,我們做各種事情其實都是獲得幸福的手段。

C.亞當.斯密、約翰.穆勒一派認為幸福是身體無痛苦和靈魂無煩惱,而黑格爾等人乃至馬克思的主張則與之相反。

D.西方“完善主義”認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們在滿足自身靈魂、精神的需求後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近代以來,英國哲學家休謨等人認為,幸福就是快樂,但你若只追求一時的、眼前的快樂,最終你得到的也許是更大的痛苦。

B.伊壁鳩魯認為,物質慾望的滿足不能使人快樂,只有滿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種快樂才會更深刻、更持久、更強烈、更美好。

C.叔本華認為人生充滿着痛苦和無聊,人受慾望支配,慾望沒滿足的時候你是痛苦的,而滿足以後則無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在幸福這個問題上之所以眾説紛紜,是因為每個人看重的不同。我們若僅從滿足身體和物質慾望的層面理解,就不會有幸福感。

3.根據原文的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西方“快樂主義”認為,身體健康、靈魂安寧讓人們感到很快樂很幸福,人們應該從長遠的角度看待快樂,並理智地去尋求快樂和幸福。

B.中國哲學強調生命本身的快樂,也強調精神自由的快樂,以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屬於“快樂主義”,莊子認為與天地精神往來快樂無限。

C.中國的儒家思想認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這種思想和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康德等人強調的精神滿足比較接近。

D.人們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獲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擺脱純粹物質慾望的支配,豐富精神的世界,尋求心靈的滿足。

題目來源:

題目所在試卷參考答案:

高二語文答案

1、[解析]選C。本題考查篩選信息、歸納要點、概括中心的能力。“而黑格爾等人乃至馬克思的主張則與之相反”説法與原文不符。第四段開頭有:“這兩派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都十分強調精神上的滿足。”

2、[解析]選B。本題考查篩選信息、歸納要點、概括中心的能力。第四段中有“伊壁鳩魯強調,物質慾望的滿足本身不是快樂,物質慾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兩碼事。生命需要得到滿足那是一種快樂”,“約翰.穆勒則強調,幸福就是快樂,但是快樂是有質量和層次的區別的。一個人只有各種快樂都品嚐過了,他才知道哪一種快樂更深刻、更持久、更強烈、更美好”。B項將兩人的説法混為一談了。

3、[解析]選B。本題考查篩選信息、歸納要點、概括中心的能力。依據文中第五段“道家比較接近‘快樂主義’”,B項中“道家思想屬於‘快樂主義’”的表述欠妥。

4、 (A)次:駐紮   5、(C)      6、(B)

7(1)汲桑的部下非常震動,放棄柵欄,晚上逃回,環繞城池頑固地防守。苟晞攻克汲桑的九個堡壘,最後平定鄴城返回。

(2)苟晞對於公事很熟練,公文簿冊堆滿几案,裁決像流水一樣迅速,別人不敢欺騙他。他的姨母依靠他過活,苟晞對她的贍養非常豐厚。

1.①傷春之情。作者“病起”發現春色已匆匆逝去,無法挽留,只能用“幾行清淚”來表達對春天逝去的傷感(2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1分)。②亡國之恨、故國之思(對故國的悼念、懷念之情)。作者由“卷殘紅”想到故國的覆亡如同這無情春色一樣逝去難留,不覺悲從中來,淚水潸然;楚宮吳苑曾經芳草丰茸,百花盛開,遊蜂盤繞,但昔日春景來年只能在畫屏中相見,更添故國之思和思而不得見的酸楚(或“作者想到楚宮吳苑長滿丰茸的芳草,百花盛開,遊蜂盤繞,而來年又會見到這畫屏般秀麗的春色,可南明福王朝滅亡,故國不在,只能獨自傷心”)。(3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2分)

2①擬人。花在春風中歡笑,燕子在東風中歡舞,運用擬人的修辭,生動地描繪了“楚宮吳苑”的無邊春色。②反襯(襯托、以樂景寫哀情)。以樂景寫哀情,用春花的歡笑和燕子的歌舞來反襯作者的傷心,雖然春光無限,但國家覆亡,詩人無心春景,倍增傷感。③對比。花的笑、燕子的舞與作者的傷心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作者的亡國之痛,故國之思。(6分;答出①給3分,答出②或③給3分;其中“手法”1分,結合詩句具體解説1分,表達效果1分)

12、AC。本題考查對實用類文本內容的分析概括能力。B項,“為抗戰做出了巨大貢獻”句對內容的概括欠妥,作者意在表現傳主的愛國心,而非抗戰貢獻。D項,“糾正了人們的錯誤認識”欠妥。文中説“當時有人認為,沙漠地區不僅文獻資料少,而且調查訪問都很困難,難以開展歷史地理研究”,這些人所言並非錯誤認識,而是客觀現實,傳主的做法,表明了他為探求真理而不怕吃苦,敢於探索的科學精神。E項,“便強烈呼籲保護盧溝橋,禁止機動車和獸力車通行,最終使盧溝橋得到了妥善保護”的説法欠妥,依據文章第⑨段“侯仁之對此心急如焚。他寫了《保護盧溝橋刻不容緩》一文,發表在《北京日報》上。6天后,北京市政府決定,盧溝橋禁止機動車與獸力車通行。如今,經過多次整修的盧溝橋已經得到妥善保護”,可見是北京政府決定禁止機動車與獸力車在盧溝橋上通行,沒説是傳主在論文中提出。

2、答案:①作為一位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對北京等城市充滿熱愛;②侯仁之對榆林、承德、北京等許多城市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了它們被埋沒的歷史;③侯仁之積極參與城市保護工作。

[評分標準]每個要點2分。要點①要答出對城市的由衷熱愛;要點②要答出對城市歷史文化的深入瞭解;要點③要答出對城市文化的真心愛護。

3、答案:①交代侯仁之選擇歷史專業的原因;②寫出了侯仁之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注,使傳主形象更加豐滿;③體現了傳記的真實性;④為下文介紹侯仁之的學術研究及成就做鋪墊。

[評分標準]每個要點2分,答出其中3個要點即可得滿分。要點①要對傳主經歷本身及對其一生的影響進行概括;要點②要揭示人物內在的精神;要點③要指出所用表達技巧在文中的作用,要點④可從結構方面分析作用。

4答案:①對國家民族深沉的愛;②富有創新精神,有打破舊傳統的勇氣;③注重實地考察的研究方法;④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積極關注現實的精神。

[評分標準]每個要點2分。要點①要談傳主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對祖國民族的熱愛;要點②要揭示人物內在的精神;要點③要指出所用的科學方法;要點④要指出能讓他勇於去創新、樂於探究,不怕吃苦的精神力量的源泉便是社會責任感和現實精神。

13.(3分) D[解析]刮目相看,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需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另眼相看,指用另外一種眼光來看待,表示重視或歧視。大跌眼鏡,指對出乎意料的結果或不可思議的事物感到非常驚訝。

14. (3分) D[解析]A項,“被”與“為……所”語義重複,應把“被”去掉。B項,應把“根據”去掉。C項,一面與兩面不搭配,應在“贏得”前加“能否”。

15[答案]C

16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天津地標津門塔將於20xx年內建成使用

17[答案]①城的功能主要是防禦②開放是其主要特徵③從城到市的變化(或“從封閉走向開放”、“從防禦趨向流通”)

[解析]這段文字主要是説了城和市的發展問題。根據①處下文是“城牆、堡壘、護城河構成防禦設施”的後面句子“城牆、堡壘、護城河構成防禦設施”,①處應填的內容應與城的功能,再結合下文“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可得出此處的答案應為“城的主要功能是防禦”;②處結合上文“封閉是其主要特徵”可得出答案;③處所在的句子是對上文的總結,這樣,結合開頭段,和上文先寫城又寫市,可得出③處應填入由城到市的變化,或由封閉到開放的變化等。

[譯文]

苟晞,字道將,河內山陽人。年輕時擔任司隸部從事,校尉石鑑十分器重他。齊王司馬冏輔佐朝政時,苟晞在司馬冏幕中擔任參軍,被授予尚書右丞,轉調尚書左丞,查訪巡察各官署工作,尚書省的高級官員以下對他都感到害怕。等到司馬冏被誅殺,苟晞也獲罪免官。晉惠領兵征討成都王司馬穎,任命苟晞為北軍中候。等到惠帝返回洛陽,任用苟晞兼攝兗州刺史。

汲桑攻破鄴城時,東海王司馬越出京駐在官渡以征討汲桑,任命苟晞為先鋒。苟晞攻克了汲桑的九個堡壘,就平定了鄴城,然後返回。後討伐呂朗,攻破汲桑原來的部下將領公師藩,在黃河以北打敗了石勒,威名大振,當時有人把他比為古代名將韓信、白起。被封東平侯,食邑一萬户。

苟晞對公事很熟悉,公文簿冊堆滿几案,裁決像流水一樣迅速,別人不敢欺騙他。他的姨母依靠他過活,苟晞對她的贍養非常豐厚。姨母的兒子請求做

將領,苟晞拒絕説:“我從不用王法寬恕人,你不會後悔嗎?”他堅決要做將領,苟晞就把他任命為督護。犯了法,苟晞依仗法令把他斬首。姨母叩頭請求饒恕,苟晞沒有聽從。斬首以後苟晞穿上白色喪服去哭喪,流着眼淚説:“殺你的是我兗州刺史,哭弟弟的`是我苟道將。”他執法嚴明就像這樣。

苟晞見到朝廷政事一天比一天亂,害怕禍患會涉及自己,因而廣泛結交權貴,每次得到珍貴的物品,就送給京城裏的皇親貴族。充州離都城洛陽五百里,食品一類東西送到恐怕不能保持鮮美,就購求到日行千里的牛,每次派遣信使,早晨出發晚上就回來。以前,東海王司馬越因為苟晞為自己報仇雪恥,非常感激他,把他拉到堂上,結為兄弟。司馬越府中的司馬潘滔等勸告説:“兗州是重要地方,魏武帝曹操據有此地輔助漢室。苟晞胸有大志,長久地讓他處在兗州刺史的位置上,那就是禍患生於心腹之中了。如果把他調任青州刺史,多給他加一點虛銜封號,苟晞一定高興。您親自掌管兗州,經營中原各地事務,像屏障一樣護衞本朝,這就是説在事情發生之前謀劃,在動亂髮生之前做準備。”司馬越認為説得對。

試卷閲讀理解2

試卷

在暗夜,偶爾會夢到試卷,真真切切。

試卷對我意味着什麼呢?也許意味着考試吧。

多神祕的試卷啊,在拿到手之前,你不知道上面有什麼內容。但你明白,一定有許多不可預知的東西等着你。

那是老師設置的一個個陷阱。你像穿越迷宮一樣小心翼翼,高抬腿,輕邁步,在裏面閃轉推挪。

即使你心細如髮,即使你身經百戰,也難免有中招的時候。你滿頭大汗,如臨大敵。

其實那不過是老師和你開的善意的玩笑。

第二天,他會告訴你,昨天你在什麼地方,進入了圈套,實際情況不是那樣的,而是這樣的。然後,他會告訴你準確答案。

我盼着老師揭曉謎底。他總給我意外的驚喜:自以為對的,竟然錯了;自己沒有把握的,卻蒙對了。

他根據你的表現,給你一個分數。

這個分數,你完全可以不在乎。

所以,每次交上試卷以後,我都滿心期待着老師的講解。他們的講解常常讓我豁然開朗,如醍醐灌頂一樣。

老師是整個過程的設計者。我們懵懵懂懂地跟着他走,亦步亦趨。

我對得起試卷,因為我從不抄襲別人的答案。抄襲對我沒有意義,我需要靠自己的理解得出答案。

為什麼我會夢見試卷呢?也許因為我天天都在考試。

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對我來説都是一次考試,但我沒有盼頭。

沒有老師,也沒有標準答案等着我。我只能一個人面對着那一張白紙,咬着鉛筆頭苦思冥想。

即使我交白卷,也沒有人管我;更不會有人對我大聲咆哮,罰我重做一百遍。

誰管誰啊?每個人都面對着一張試卷,包括老師在內。他的那張卷子比我的這張還難,他可能比我還緊張呢!

我們自己領來卷子,擺在桌上,自己解答,最後自己給自己打分。

別人給你打59分,你可以給自己打100分;別人給自己打了100分,你可以探頭看看,撇撇嘴説,明明不及格嘛!

試卷和答案沒有必然的聯繫,和分數也沒有必然的聯繫。

散文《試卷》閲讀答案

答案與分數,都不再神祕,反而讓你惶惑,讓你無所適從。

試卷是例行的吃喝拉撒,它就那麼輕飄飄地來了,擺在你面前,彷彿在説,你看着辦吧。

19 通讀全文,思考:題目“試卷”的含義是什麼?(2分)

20 第三自然段中“不可預知的東西”指的是什麼?(2分)

21 作者説“這個分數,你完全可以不在乎”。你在乎你的考試分數嗎?為什麼?(2分)

22 “試卷和答案沒有必然的聯繫,和分數也沒有必然的聯繫”,請你結合文章內容理解是否如此,為什麼?(3分)

23 請你用心理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等描寫方法寫一寫你在考場上的表現(40字左右)。 (3分)

參考答案:

19 “試卷”既指考場上的紙質試卷又指生活中的種種問題。

20指的是自己在考試之前並不知道的神祕考題。

21 略

22 是的。首先因為生活中的“試題”往往沒有唯一答案,更沒有人為你每一個問題的回答給出一個分數,因此他們沒有必然聯繫;其次,“沒有必然聯繫”並不等於沒有聯繫,生活中的問題仍舊要認真對待,用心作答。

23 略

試卷閲讀理解3

一、原文

【甲】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閲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卧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乙】一士人善畫,作鼠一軸①,獻之縣令。令初不知愛,漫懸於壁。旦而過之,軸必墜地,屢懸屢墜。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軸在地而貓蹲其旁。逮③舉軸,貓則踉蹌逐之。以試羣貓,莫不然者,於是始知其畫為逼真。

【注】①軸:畫卷。②物色:觀察。③逮:等到。

二、例題

【題1】解釋下面劃線詞在句中的意思。(6分)

①佛印絕類彌勒( ) ②卧右膝,詘右臂支船( )

③一士人善畫( ) ④旦而過之,軸必墜地( )

【題2】用現代漢語説説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①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②令初不知愛,漫懸於壁。

【題3】請用自己的話説説,【乙】文中畫作的精美具體表現在哪裏。(5分)

三、答案

【題1】(4分)①類似,像②彎曲 ③善於,擅長 ④早晨

【題2】①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都被遮在手卷下邊的衣褶中。②縣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隨便把它懸掛在牆壁上。(評分説明:正確譯出“比”“漫”各1分,每小題大意正確2分,共6分)

【題3】示例:通過寫貓的反應,從側面表現畫作的精美。如:限令把畫卷拿起來,貓就蹦跳着追趕它,可見畫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評分説明:能結合寫貓的句子2分,用自己的話正確表述2分,共4分)

Tags:試卷 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