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心理健康

大學生戀愛動機分析

欄目: 心理健康 / 發佈於: / 人氣:2.38W

大學生戀愛動機分析,大學生正值青年早期階段,是性機能成熟與性意識覺醒而引起心理上微妙變化時期,高等學校是青年人相對集中的地方,男女交往有較為寬鬆的環境,他們在學習、生活中朝夕相處,交往密切,異性之間容易產生感情,現在分享大學生戀愛動機分析。

大學生戀愛動機分析1

一、愛情的定義

愛情是永恆的話題,人們不惜用最美麗的語言來描繪愛情的永恆和不朽,認為愛情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激勵、情緒上的歡愉、生活上的充實,沒有愛情的人生是蒼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沒有意義的。也有人由於看到他人的不幸或自己經歷過不幸,對愛情持悲觀的態度,認為美好的愛情只是文藝作品中的演繹,而生活中的愛情帶給人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歡愉。

因為愛情是大學校園裏的熱門話題,也是校園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值青春期,從艱辛的高中步入的大學生,沒有了學業的重壓,沒有了父母的管束,沒有了老師的叮嚀,就如同打開了鳥籠的小鳥,在蔚藍純潔的天空中自由飛翔。隨着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發展,渴望愛情,想談戀愛已成為大學生中較為普遍的心理狀態。

但是,由於大學這個特殊的社會環境,以及大學生自身的一些因素,許多人在承受學習壓力的同時也承受着戀愛與性有關的各類問題的困擾。

研究大學生戀愛心理特點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應正確地認識愛情的本質,處理好戀愛關係,愛情就會給人生帶來幸福,否則就可能成為人生不幸的誘因。

所謂愛情是一對男女基於一定的社會基礎和共同和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相互傾慕,並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身伴侶的一種強烈、純真、專業的感情。性愛、理想和責任是構成愛情的三個基本要素

愛情最重要的表現是一個人對愛人無所不盡其心。子曰:愛之,能勿勞乎(愛他/她,能不為他/她操勞嗎?)?愛情會給戀愛的雙方帶來心理的變化。首先是理想化,熱戀中的兩人會忽略對方的缺點,而誇大對方的優點。理想化可以促使雙方相信自己是做了最正確的選擇。

其次是忍受痛苦。即使被喜歡的人拒絕,這個人也會通過忍受痛苦的方式來使毫無回報的行為正當化。第三是幻想。戀愛中的人會對未來抱有某種幻想,甚至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另外,愛情也會使一個人高度敏感,特別是對對方的行為產生情緒化反應。這不僅帶來不安全感,但也伴隨着滿足感。通過以上特徵可以判定愛情的質量。

很多人認為大學生應將重心放在學習上,以學習為主,儘量不要談戀愛。沒錯,大學生應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增加閲讀量與知識儲備量以及提高人文內涵。儘管有部分學生談戀愛影響了學業有的甚至荒廢了學業,部分學生沒有協調好沒有掌控好時間的分配,可並不能否認談戀愛的作用。

大學四年的生活雖説是豐富多彩,可很多時候也是孤獨寂寞的,對於這一點上過大學的朋友會明白的。這時談戀愛可以減少孤獨豐富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與人溝通的能力、學會換位思考與關愛他人、掌握為自己負責的能力,而這些能力與素質恰恰是走上工作崗位上的需要。因此我們應以辯證的觀點看待大學生戀愛。

大學生戀愛動機分析
  

二、大學生戀愛的利

1、增加學生的交際能力和語言表達

在戀愛的過程中,少不了甜言蜜語的滋潤,而在確認一段愛情之前,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自信,在擁有自信的前提下,對心儀的女孩子進行追求。並且在和異性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增加自己的交際能力與語言表達。

要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可循兩方面入手,一是對社會情境的辨析能力,一是提高對其

他人心理狀態的洞察力。所謂對社會情境的辨析能力即為社交能力的一個重要部分。一個人如果能夠對情境間的細微不同之處加以區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環境的變化而做出合宜的行為,以適應不同性質、千變萬化的環境。而洞察別人的心理狀態也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環。

一些人看到別人的行為時,不嘗試去了解對方做事時的處境和感受,便馬上從別人的行為去判斷對方是一個怎樣的人。這種重判斷而輕瞭解的取向,是社交能力發展的一大障礙。可是但是本人在談戀愛的過程中,發現這兩點關鍵都可以充分的鍛鍊,因為女孩子是世界上最難以琢磨的動物。

談戀愛之時呢?談戀愛就必須得討好女孩子,所以説,談戀愛可以開闊思維。

2、可以從中學會關心別人

俗話説,女孩子天生就是要被呵護的,那麼,如果當某個女孩子是你的女朋友時,你還不更加的對她進行呵護嗎?這一點我們無需過多進行議論。

3、戀愛的練愛作用

感情是雙方面的,連上帝都不可能單手拍掌,談戀愛,首先就是一個過程,無論結果如何,都起碼經歷過了,因為,談戀愛絕對能對人進行鍛鍊。

4、滿足生理需求

從生理角度來説,談戀愛確實可以緩解大學生某方面的需求,這是很明顯存在的一點,所以不多進行論述。

5、對新生活環境的適應

從高中升入大學的新生,絕大多數年齡在十七八歲左右,很少有單獨外出旅行的經驗,而卻隨着近年來大學新生中獨生子女的比例的增大,對生活環境改變的不適等等因素,促進了大學生戀愛這種現象的發展,“找到另一半”也的確對在生活、學習上有着互相幫助並助於減緩過渡期的不適。

6、有助於促進成熟

隨着年齡的增長與心理、生理的逐漸成熟,大學生有愛與被愛的權利,如何正確地駕馭愛情並且將其轉化成人生髮展進步的動力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正視的問題。

我們應當樹立正確的大學生高尚的審美情緒,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建立起大學生中自尊、自愛、自強的學習榜樣,引導學生在戀愛的過程中保持高尚的.情趣與文明舉止,並明確人生的志向與奮鬥目標,用理性地思維方式駕馭自我,在以學業為重的同時,學習以人相處的方式,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戀愛觀.

三、大學生談戀愛的弊端

1、容易迷失自我

過分的沉溺於戀愛,荒廢學業,會失去自我,失去人生目標。在這一問題上,我們有一個很簡單的案例:一名大學生正在上課,突然間手機響了,然後就不顧正在上課匆忙的和老師請假要求離校。後來才知道,他女朋友要他陪了,他必須得去陪他女朋友。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這名男生已經沉溺於戀愛之中而荒廢了學業了。

2、經濟危機

和女朋友一起,總不能天天只散步吧?因此,談戀愛在物質方面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且又是必須的。正所謂談感情傷錢,要知道你還是學生,你還沒有收入,你的學費都是父母親提供的。你在大學裏讀書承載着父母的對你的巨大期望,你應該將這種期望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如果你把過多的時間放在談戀愛上就是一種不負責任,不僅僅是對父母的不負責,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3、與周圍朋友有一定的疏遠

這裏我們有一句很形象也挺幽默的諺語:有了媳婦忘了娘。連娘都忘了,那還有什麼不

能忘呢?雖然這只是少部分人的思想,但是這一現象絕對存在。

4、容易受傷

大學生沒有足夠的經驗,可能有錯覺,很容易受傷,不好受,影響心情。俗話説:戀愛能享盡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樣樣皆有。有甜,就必有苦,所以,只要有戀愛就必然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戀愛會流淚嗎?答案是肯定的。無論是你在感動的時候或者傷心的時候,都會流淚,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鐵石心腸的人,而戀愛,是最能感人或者傷人的一件事。

5、浪費感情

浪費自己的感情和別人的感情,或者最後還是分手。有些同學在與異性交往中,不能準確區份友誼與愛情兩種性質不同的感情體驗,給雙方平添許多麻煩。或者有些戀人由於家庭,出身,種族,信仰等不同而不能夠由戀人變為夫妻,最後難免分手收場。

四、如何正確對待大學生

關於大學生戀愛,只能是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若處於大學生戀愛中,我們就應盡力擴大正面影響,抑制負面影響。

1、要有正確的愛情觀

(1)、提倡志同道合的愛情。

在戀人的選擇上最重要的條件應該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業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體一致。應該是理想、道德、義務、事業和性愛的有機結合。一般情況下,異性感情的發展是沿着熟人-朋友-好朋友-知己-戀人這一線索發展的,當一個男性成為一個女生心中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角色時,愛情就可能降臨。在分享快樂和痛苦、共同成長的過程中,愛情就會產生和發展。

(2)、擺正愛情與事業的關係。

大學生應該把事業放在首位,擺正愛情與事業的關係,不能把寶貴的時間都用於談情説愛而放鬆了學習。因為學業是大學生價值感的主要支柱。當女大學把愛情視為生命的唯一時,愛情就是一株温室中的花朵,嬌弱美麗卻經不起任何的打擊。當愛情成為女性唯一的存在價值時,她本人就會失去人格的獨立和魅力,也很容易失去被愛的理由。

(3)、懂得愛情是一種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責任和奉獻。

理解對方是為個人和對方營造一種輕鬆和快樂的氛圍,沒有人追逐愛情只是為了被約束;相互信任是自信的表現,自己都不想信自己值得別人去愛的人,別人會全心全意愛他嗎?責任和奉獻則意味着個人道德的修養,它是獲得崇高的愛情的基礎。

2、發展健康的戀愛行為

(1)戀愛言談要文雅,講究語言美。

交談中要誠懇坦率自然,不要為了顯示自己而裝腔作勢,矯揉造作;不能出言不遜,污言穢語,舉止粗魯;相互瞭解,不要無休止地盤問對方,使對方自尊心受損。否則只會使之厭惡,傷害感情。

(2)戀愛行為要大方。

一般來説,男女雙方初次戀愛,在開始時常感到羞澀與緊張,隨着交往的增加會逐漸自然與大方。這個時期要注意行為舉止的檢點。有的人感情衝動,過早地做出親暱動作,使對方反感,影響感情的正常發展。

(3)親暱動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

高雅的親暱動作發揮愛情的愉悦感和心理效應,而粗俗的親暱動作往往引起情感分離的消極心理效果,有損於愛情的純潔與尊嚴,有損於大學生的形象,同時對旁人也是一種不良的心理刺激。

(4)戀愛過程中要平等相待,相敬如賓。

不要拿自身的優點去比較對方的不足,以此炫耀抬高自己,戲弄貶低對方。也不宜想方設法考驗對方或擺架子,這些都可能挫傷對方的自尊心,影響雙方的感情。

(5)善於控制感情,理智行事。戀愛中引起的性衝動,一方面要注意剋制和調節,另一方面要注意轉移和昇華,參加各種文娛活動,與戀人多談談學習和工作,把戀愛行為限制在社會規範內,不致越軌,要使愛情沿着健康的`道路發展。

3、培養愛的能力與責任

(1)迎接愛的能力。

包括施愛的能力和接受愛的能力。一個人心中有了愛,在理智分析之後,要敢於表達、善於表達,這是一種愛的能力。一個沒有愛心的人是個自私自利的人。一個人面對別人的施愛,能及時準確地對愛作出判斷,並作出接受、謝絕或再觀察的選擇,這也是一種愛的能力。

缺乏這種能力的人,或是匆忙行事,或是無從把握。大學生要具有迎接愛的能力,就應懂得愛是什麼,有健康的戀愛價值觀,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需要什麼,適合什麼。就應對自己對他人對萬事保持敏感和熱情,就應主動關心他人,熱愛他人。當別人向你表達愛時,能及時準確地對愛的信息作出判斷,坦然地作出選擇。能承受求愛拒絕或拒絕求愛所引起的心理擾亂。

(2)拒絕愛的能力。

自己不願或不值得接受的愛應有勇氣加以拒絕。拒絕愛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在並不希望得到的愛情到來時,要果斷,勇敢地説“不”,因為愛情來不得半點勉強和將就。

如果優柔寡斷或屈服於對方的窮追不捨,發展下去對雙方都是不利的。二是要掌握恰當的拒絕方式,雖然每個人都有拒絕愛的權力,但是珍重每一份真摯的感情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種自珍,同時是對一個人道德情操的檢驗。不顧情面,處理方法簡單輕率,甚至惡語相加,結果使對方的感情和自尊心受到傷害,這些做法是很不妥當的。

(3)發展愛的能力,培養愛的責任。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説:“愛的力量只能在人類非性慾的愛情素養中存在。他的非性慾的愛情範圍愈廣,他的性愛也就愈為高尚。”

發展愛的能力,並不是非要具體到對某一異性的愛,可以是更廣泛意義上的愛。我們的親人、同學、朋友、祖國和人民,都值得我們去熱愛。發展愛的能力,就是要培養無私的品格和奉獻精神,要培養善於處理矛盾的能力,有效地化解消除戀愛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糾紛,為戀人負責,為社會負責,才能創造出幸福美滿的婚戀。

4、提高戀愛挫折承受能力

大學生的戀愛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因而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遇到各種波折是在所難免的。前面所提到的單相思、愛情錯覺、失戀等等戀愛心理挫折對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是一種考驗。如果承受能力較強,就能較好地應付挫折,否則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後果。因此,提高戀愛挫折承受能力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當愛情受挫後,用理智來駕馭感情,通過增強理智感,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在新的追求中確認和實現自己的價值,從而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思想水平。通過適當的情緒調節、宣泄和轉移,來減輕痛苦。人對失戀的應對方式反映了一個人心理成熟水平和戀愛觀。一個人能夠理智地從失戀中解脱出來,往往會使自己變得成熟起來。

大學生戀愛動機分析2

一、當前大學生的戀愛特點

九十年代以後,大學生戀愛現象隨着社會環境的變化,縱向比較呈現出明顯的時代特點:

1、戀愛行為公開化。當前高校雖也反對談戀愛,但隨着人們觀念的變化,大學生談戀愛已不再顧忌他人的評價,逐漸從“地下”轉為公開。

2、戀愛的目的多樣化,調查顯示,單純因感情問題而戀愛的只佔49.4%,其它非感情因素如“孤獨”、“空虛”、“尋求刺激”、“體現自我”等戀愛動機驅動,使當前大學生情感體驗複雜化,戀愛心理多樣化。

3、戀愛年紀低齡化。受社會上的早戀現象及校園內高年級同學戀愛行為的影響,大學生剛進入大學就談戀愛的比例逐漸上升,在談戀愛的學生中,一年級學生佔20%左右。

4、婚戀觀念開放化。表現在40%左右的同學對婚前性 行為持理解和寬容的態度,認為“只要真心相愛,無須指責”,傳統的貞操觀在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中逐漸淡化。

5、戀愛關係脆弱化。在校大學生談戀愛一般不考慮經濟、地位、職業、家庭等社會性問題,浪漫色彩濃厚,自主性強,約束性差;情感性強,理智性弱。往往不能理性地對待戀愛中的挫折,表現為戀愛率高,鞏固率低,能發展為締結婚姻關係的寥寥無幾。

大學生戀愛動機分析 第2張
  

二、大學生戀愛心理的幾種表現形態

男女進入青年早期後,由於生理、心理能量的作用,都會表現出對異性的求知、接近等性愛心理活動。分析大學生的情愛心理進程,我們認為以下幾種心理狀態代表着當前大學生戀愛心理活動的主流:

1、戀愛好奇心理。

處在青年早期中、後期的大學生對自身的性愛生理、心理方面的現象與問題既敏感又似懂非懂,他們關注書刊、雜誌、小説、影像以及與他人閒談中獲取的一些戀愛知識,希望從他人身上了解到更多的戀愛信息。表現為強烈的探索慾望和追求情感體驗。這種好奇心理即是生理成熟的需要,也是心理髮展的要求,是正常的。

從青年早期開始,性愛好奇心理一直伴隨着大學生的成長而成熟,從性認知的好奇開始到愛的追求,構成了大學生戀愛的動力功能。然而長期以來,性愛知識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傳統,增強了戀愛問題的神祕感。好奇源於神祕,而且與從眾心理聯繫在一起。

大學生羣落中瀰漫性的性愛信息刺激一些未涉及戀愛領域的同學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理不斷累積,最終觸發了戀愛體驗動機。這種累積反射在心理上就是人云亦云,人做亦試。“積極”探究、盲目接受、盲目模仿是當前大學生戀愛好奇心理的一個顯著特徵。

據調查,大學生在性知識的獲取方式上,由他人主動傳授的只佔9.5%,而半數以上(51.6%)則是在無意中接收非系統化的傳輸。(王平等:《525名醫科大學生性 行為調查分析》,《性學》,1997年9月)由於缺乏正確引導,以滿足好奇心為目的的盲目“探索”,往往容易造成大學生出現性愛失誤或性罪錯。

2、性愛焦慮心理。

大學生戀愛焦慮心理源於對待性愛問題深刻的矛盾心情和衝突心理。據瞭解,66.6%的男大學生和77.7%女大學生出現不同程度性愛焦慮。

(王登峯,張伯源主編:《大學生心理衞生與諮詢》,北京大學出版社)他們不知該如何處理性愛生理成熟與心理需求增長之間的矛盾;不知該如何對待情愛發展與尚未經濟獨立、求學成才之間的矛盾,表現為苦惱、煩躁不安、厭惡感和緊張感。大學生戀愛焦慮心理的主要引發因素是

(1)性意識的困擾,即對性意念處理不當而引起的煩惱。許多同學因性知識缺乏,性教育不當,而將性意識表現與覺醒,如性幻想、手淫等看作罪惡,產生嚴重的“自我道德譴責”,越想讓自己不去想這些問題,結果適得其反,陷入痛苦的不安之中。有的同學因以第二性徵為重點的體象狀態不如己意,希望改變,又不遂人意,很難將它改變時,就出現了深刻的焦慮與煩惱。

(2)陷入婚戀認識誤區。有的同學曾經有過性傷害或性過失,而在心靈上留下較深的烙印,而當再次面臨情愛問題時,由於調適能力差,他們既渴望通過某種形式的愛去戰勝自己的孤獨感,又擔心自身“不潔”而失敗,處於困惑的極度壓抑之中,在婚戀觀上形成種種焦慮的自我否定評價。

(3)面臨情感問題的困難選擇。在戀愛動機和需要、理想與現實“兩極”選擇的情景下,他們不知如何才能做出一種比較理想的選擇而思慮萬千、顧慮重重。如有的同學因沒有異性朋友,無人賞識而產生心理壓力,但又擔心戀愛影響學業,學校家庭不能認可而焦慮不安。

需要指出的是處在青年早期的大學生都有過不同程度的性愛焦慮心理,但並非所有的焦慮都是病理性的。有的焦慮隨着時間推移與認知提高而自動消失或轉移。

有的焦慮在一定的家庭、社會、教育管理者等引導下也能得到自控與轉移,對大學生身心沒有造成太大的危害,但比較嚴重和持久的焦慮,對大學生學習、生活造成影響往往是深刻的,應細微觀察、高度重視,並積極尋求心理治療。

3、戀愛對抗心理。

表現為“明知故犯”的逆反行為。他們以“叛逆性 行為”、對立態度來作為表達與眾不同的戀愛個性特徵。一般都認為,戀愛對抗心理與以前生活中的不良經歷有關,也與現實中限制與管教過死、過嚴有關。

它往往與個人的慚愧和失望同時迸發。有的同學在幼年時期因父母離異或遭受性傷害等挫折而留下了破壞性的反應,成年後,對婚姻、性愛抱有強烈的牴觸、懷疑情緒,往往以畸形的性愛審美對待戀愛問題,以對立的態度處理戀愛問題,堅持一種悲劇意義,包括玩弄感情等。

這種心理定勢,常常以喪失自我作為代價。他們通過迴避和歪曲現實使自己得到解脱又以防禦性的反應將自己的經驗和想象進行歪曲,以保持自我的完整。對抗心理往往起始於人際關係障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形成過程。因戀愛問題出走、自殺等非常方式,是戀愛對抗心理的集中表現。進行心理疏導和轉移是解決戀愛對抗心理的有效途徑。

4、性愛中的自卑心理。

美國心理學家(1962)的ABC理論認為:一些負性的情緒體驗如自卑等都是個體對事物的某些不合理的觀念造成的。大學生性愛自卑心理是大學生自我性愛意識發展障礙和自我情愛能力評價不當的結果。一種是戀愛挫折歸因不當。如因失戀、單相思,或男女交往受阻等而懷疑自己的性愛能力;

另一種是自我評價不當,許多同學因自己的體象特徵、經濟狀況、家庭地位不如人意,造成了情愛品質評價過低,形成了消極的戀愛心理定勢。性愛自卑心理對大學生的心理有重要的影響:

(1)產生孤獨和壓抑的情感體驗。一方面,他們往往對自己很敏感,既希望談論戀愛問題,又常常把別人與自己無關的言行看成是對自己的輕視,而產生心理負性情緒。另一方面,他們又常常把自己禁錮起來,孤芳自賞,通過迴避與異性交往的方法(特別是女生)來掩飾自己的不足,形成閉鎖性的'性格。長期如此,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影響了人格發展與身心健康。

(2)發展為愛情虛榮心理。他們以濫交異性朋友炫耀自己為目的,把愛情理想與現實對象割裂開來,通過泛談戀愛在同性或異性面前達到肯定自我的目的,以此來掩飾性愛方面的自卑心理。不少同學因“怕被人瞧不起而談戀愛”,在婚戀觀上“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表現出強烈的愛情虛榮心理。

(3)通過補償得到昇華。性愛自卑心理產生的積極的一面是有的同學通過有條理的努力,從其他方面取得成就,得到心理補償,從而導致對愛情優越感的追求。如有的同學因自己的相貌問題而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但在學業成績、文體方面頗有成就,從而贏得異性的認同與讚美,以此來對抗自卑感,使自卑心理得到某種程度補償和昇華。

性愛自卑心理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對大部分學生來説是負性心理狀態,有的同學調適不當,則進一步演化為妒嫉、報復、侵害等心理行為。因戀愛自卑心理而產生對生活的絕望態度雖在少數,但消極影響力不可小視。因此,如何疏導、調適是做好這方面工作的關鍵。

大學生情愛心理過程,與其成才過程的可塑性一樣,呈柔性與多變狀態。某一個時期,可能一種心理佔主導,而隨着身心條件的變化,另一種心理形態又會上升為主要矛盾。好奇心理、焦慮心理、對抗心理、自卑心理以及明智心態可能交織在一起,交替出現。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決定了好奇心理是大學生戀愛心理的基礎,一般伴隨着大學生戀愛認知與行為的全過程。

而源於對自身社會存在價值的不確認性,以及非婚關係的情愛體驗,戀愛的自卑心理則程度不同地存在於大學生心中,即使再優越者也有不如己意之處。而對抗與焦慮也經常同時出現於一個人身上。因此,如果孤立地看待大學生的戀愛心理形態,勢必難以掌握、瞭解大學生戀愛心理進程,更何況,大學生戀愛心理有着其特殊的生理、心理、社會影響維度。

三、大學生戀愛心理的影響維度

大學生正處於道德觀、婚戀觀、人生觀的形成階段。性的發育與成熟是大學生戀愛發生的生理基礎維度;主體心理髮展到戀愛期是大學生戀愛的心理維度;而大學校園內提供的有利的男女交往環境,較為開放的性愛文化氣氛,以及倫理道德規範則是大學生戀愛的社會促動與約定維度。這三個維度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共同約定着大學生戀愛心理活動的變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