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心理健康

原生家庭控制慾太強的表現

欄目: 心理健康 / 發佈於: / 人氣:2.85W

原生家庭控制慾太強的表現,前段時間原生家庭的話題很火,很多人原生家庭長大的人都會受到家庭的影響,即使子女結婚後也會有那種現象,下面分享原生家庭控制慾太強的表現。

原生家庭控制慾太強的表現1

原生家庭裏,父母的親身教育對孩子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而原始家庭控制慾太強,在孩子的心理蒙上深深的陰影,將對孩子的一生造成影響。關於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雙方組成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不包括夫妻雙方的父母。

世界上就是有這樣一種父母,?他們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他們會把對自己理想人生的執念,投射到孩子身上。並以“為你好”、“給你資源”的名義不斷逼迫孩子去替自己實現夢想。?而且只有當孩子滿足他們心中這種期待時,父母才會給出愛。但這根本就不是愛,本質上還是一種控制。這種控制源自於父母對自己生活的不滿意,覺得理想與現實相差太遠。

原生家庭控制慾太強的.表現在家長的內心深處,有很深的控制慾,即使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卻始終希望能夠支配孩子的生活。想要緩解對自己生活失控的焦慮,一般有兩條路:?改變理想,不去追求那些無謂的執念,意識到執念並不代表幸福生活的本質。應對焦慮的另外一條路,就是拼命逼自己一把,突破自身的限制去追逐夢想。

原生家庭控制慾太強的表現
  

在心理學上,把這種對孩子成年後的生活,依然橫加干涉和操控的父母,定義為“操控型父母”。操控型父母有個重要的特徵,就是當孩子成年後,依然把他當做孩子對待,從而對孩子的生活橫加干涉,甚至成為孩子生活的主宰。但這種操控卻往往讓人意識不到,因為父母大多是披着愛的外衣,偽裝成對孩子的關心,比如“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之類的措辭。

原生家庭控制慾太強的後果有這類父母的孩子容易出現焦慮、退縮等問題,缺少自主思考的能力,只會聽從別人的意見,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想法。孩子容易發展為順從、懦弱、缺乏自信、孤獨、壓抑、自卑,遇事唯唯諾諾,缺乏獨立能力的人。在人際關係上,這類孩子始終會處於被領導的地位,因為他們沒有競爭意識,不會自主思考和獨立做事。

這類孩子也容易形成沒有安全感、過分順從以及攻擊性強等問題。同時,也有孩子在父母的高壓下,越發的叛逆,沒有判斷了反抗父母,只要是父母的要求一概否定,不管是不是有利於自己的,最終造成遺憾。表現為:是孩子容易沒有自我、容易怨恨或者恐懼自己的父母,想要遠離父母。

這樣的孩子在父母的控制下發展,會有莫名的無力感,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即使未來發展的好,也會有那是父母為我選擇的人生,並不是我要過的人生的感覺,這其實是教育很大的失敗。

原生家庭控制慾太強的表現2

原生家庭怎麼組建家庭

1、梳理清楚你評判人生的價值體系,建構新的價值體系,不僅要看到別人那些硬價值,也要全方位地看人性的光輝。

2、處理好和父母的關係,建立邊界。那些選擇都是很簡單的事,你瞬間就解決了。

原生家庭怎麼組建幸福的家庭

1、溝通交流。夫妻間要溝通交流要定期溝通交流,讓對方瞭解自己想的是什麼,為什麼是這樣想的,瞭解對方是怎樣想的,怎樣看的,觀點不一樣,沒關係,並不一定要強迫對方去接受你的觀點。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一樣,想法不一樣,觀點不一樣,很正常。要讓對方清楚你的`觀點,你的理由。交流要基於事實,針對事實説明你的觀點及看法,不要憑自己的想象或者是自己的認為去進行溝通。

原生家庭控制慾太強的表現 第2張
  

2、給家庭安全感。家是我們心靈及孩子的港灣,是我們休息養精蓄鋭的地方。任何情況下,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讓對方感受到安全感,夫妻雙方的安全感基於信任,信任基於瞭解,瞭解基於相互溝通。

3、覺察自己對幸福的感知。當你覺察自己的感受時,各種各樣的感受如平靜、喜悦、幸福時,覺察到了,要心裏告訴自己,我此刻很幸福,我此刻很平靜,我此刻是喜悦的。當覺察到自己的憤怒、難過 等感受時,也要自己告訴自己,我現在很憤怒,因為什麼原因我現在很憤怒,然後再想一想這件事是否值得你憤怒。

什麼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知即指父母的家庭,兒子或女兒並沒有組成新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自己組建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不包括夫妻雙方父母。

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關係

我們應該正確衡量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道關係。當我們的家庭還是原生家庭時,子女應當孝敬父母,父母應當關心子女的生活。當我們有了新生家庭後,在這個新生家庭中妻子與丈夫二人要結合為一體,應該儘量在精神和物質上從對原生家庭的依賴或影響中走出來,注重新生家庭中夫妻二人的合一,更多地尊重新生家庭中的丈夫或者妻子的意見。

原生家庭控制慾太強的表現3

原生家庭為什麼會缺愛

談到最近最火的一部劇,當屬《喬家的兒女》了吧。這部劇除了記錄了喬家五個兒女的成長,還引發了觀眾對於原生家庭的思考。就拿劇中毛曉彤飾演的三麗來説,她就是原生家庭中最大的受害者。三麗乖巧老實,可是卻因為父親的自私冷漠和對孩子的不管不顧,導致她自卑膽怯,每當她面對暴戾的父親,只能默默的忍受。有時候暢想一段未來普通的生活,都覺得“不存在”“不現實”。

其實除了劇中的三麗家庭,在現實中,也有很多“病態”的.原生家庭。這些病態的原生家庭就像一個影子一樣,一直伴隨着孩子,和他們一起成長,不斷的影響着孩子的思想,左右着孩子的行為,甚至控制着孩子的情緒。都説好的原生家庭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而“病態的”的原生家庭也會毀了孩子的將來。

一、極度渴求他人的關愛,形成討好型人格

太多的孩子因為小時候沒有從父母那裏得到足夠的愛,甚至可能從未得到過愛,使得他們長大後對愛有着極度的渴望,久而久之,他們變得自卑、敏感、軟弱、甚至變形成討好型人格。

説起討好型人格,我想到了綜藝《女兒們的男朋友》裏的王子文,她是這樣描述自己的原生家庭的,從小父母就分開,家庭不和,導致她變得敏感,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察言觀色和投其所好。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關愛。長大以後,父母從來不會對她噓寒問暖,她也不常與父母聯繫。更因為缺愛,她極度渴望別人對她的愛,所以她希望能在每段親密關係中找尋失去的愛。

由此可見,原生家庭造成的影響,將可能會跟着孩子的一輩子。因為小時候的他們在不斷渴求着父母的愛,導致他們長大以後在生活中為了獲得別人的愛,不敢隨意的拒絕別人,活得小心翼翼又委曲求全。

原生家庭控制慾太強的表現 第3張
  

二、不斷地懷疑愛,不信任他人

在“缺愛”的原生家庭裏成長的孩子,長大後還可能出現與我剛剛提到的情況截然相反的表現,那就是:他們不斷地懷疑愛,不相信別人會愛他們,也不敢輕易的付出愛。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缺失父母的愛,這會導致他們認為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愛,因為他們經歷了自己最為親近的人的不理解和冷淡,所以在他們的潛意識中,覺得這個世界上的愛都是虛假的,沒有人會真正關心自己。每當別人對他們表現出善意,他們也會誤解為惡意,甚至連別人的關心都被認為是別有用心。

當孩子在缺失愛的原生家庭裏面成長,除了帶來傷痛以外,一些負面影響可能等到他們長大成人之後都無法治癒,所以我希望各位父母能夠趁着當下,不要吝嗇給予孩子自己的愛,讓孩子能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充分的理解和陪伴,在有愛的家庭氛圍裏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