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心理健康

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

欄目: 心理健康 / 發佈於: / 人氣:2.55W

【故事】

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

珍珍是個內向的乖孩子,在幼兒園裏,她總是喜歡默默地自己玩。每天,只有當媽媽來接她的時候,她才會露出笑臉,一頭扎進媽媽的懷裏。每逢這時,珍珍的媽媽總會歎息:“真沒辦法,珍珍就像我的一條小尾巴,甩也甩不掉,離開我就蔫兒了。”

強強虎頭虎腦、開朗外向。強強的媽媽是一個記者,工作繁忙,和親戚朋友聊天時總會訴苦:“強強在家整天纏着我,我趕稿子的時候,他拿着書問這問那;我燒飯時,他吵着要我和他一起玩……”

壯壯是個很聽話的孩子,從小由爺爺奶奶照看。兩位老人將寶貝孫子視為掌上明珠,壯壯也對兩位老人非常依戀,連睡覺也要睡在爺爺奶奶的被窩裏。轉眼壯壯已滿3歲半,家人決定送他去上幼兒園,在仔細的比較和篩選後,爸爸為壯壯選擇了離家近、條件較好的街道幼兒園。3月1日是開園的日子,爺爺親自送壯壯去幼兒園。壯壯穿着新衣服、揹着書包和水壺,一路上有説有笑。可是剛到幼兒園門口,看見小朋友們戀戀不捨地和家人分手的時候,壯壯也開始緊張起來,不再蹦蹦跳跳,而是躲在爺爺身後,緊拽着爺爺的手往回走。爺爺連哄帶勸才把他送進園裏,而且還答應中午去看他,一連幾個星期才總算習慣一些。

【理論分析】

分離焦慮的緣起

從上面珍珍和強強的故事我們不難看出,個性迥然不同的兩個孩子在對待幼兒園生活這一點上,有着非常相近的反應,這就是我們本節要思考的問題。

像壯壯這樣的幼兒在同親密的撫養者突然分離時所表現出來的不安情緒和行為,叫做“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整個兒童時期較常見的情緒障礙,每個孩子都可能會有,只是輕重程度不同罷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分離焦慮的緣起可以從內因和外因兩方面來分析:

從內因上講,分離焦慮源自幼兒的依戀情緒。幼兒由於一直受到家長無微不至的關懷和保護,對家長以及成人有着很深的依戀情緒,往往還會出現戀母或戀父情結。這樣在獨自進入托兒所、幼兒園後,幼兒初次獨自接觸社會,自然會產生焦慮。

從外因上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過分嬌慣幼兒,影響其自理能力的發展;過多限制幼兒的活動,影響其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填鴨式的教育方法,影響其創造力的發展。這些能力的欠缺直接影響幼兒自信心的發展,使他們在面對一個新環境時,比別的孩子產生更大的心理恐懼和分離焦慮。在某些國家,幼兒在幼兒園大班早期就開始獨立地上幼兒園了。而在我國,不少孩子上國小還得由成人接送,過分呵護或限制兒童接觸外界事物,會影響孩子自理能力和交往能力的發展,進一步則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容易使孩子形成膽小、怕事、不獨立的人格傾向。當他們遇到一個新環境以後,往往束手無策,很容易產生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的表現和影響

分離焦慮的表現有很多,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幼兒在入園初期抱着家長的腿不讓走,望着家長的背影大哭,甚至現場和家長玩“藏貓貓”等,這就是幼兒分離焦慮的典型表現。

其實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幼兒早就有過分離焦慮的表現了。比如他們睡醒後見不到家長就會哭鬧,比如害怕獨自一人在家、獨自玩耍和睡覺等。只不過家還是幼兒所熟悉的地方,幼兒對“孤獨”的適應會很快完成,更多的時候是在向家長撒嬌,如果家長真的有事需要離開,幼兒也不會很緊張,更不會出現“生離死別”的情景。但是幼兒園對於幼兒來説是完全陌生的,幼兒適應這種生活是需要多方面因素和較長時間的。

焦慮與擔憂非常類似,是人們在感到某種威脅或由於某種情境使人發生內心衝突時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具體到幼兒來説,在進入幼兒園後,他們對成人,特別是對母親的依戀急劇增強,非常害怕失去母親的愛護。同時,幼兒這一時期的“纏人”已不僅僅是對自身安全和親情的需要,還有獲取知識、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慾的需要。如果家長敷衍了事、粗暴拒絕或表現出厭煩,那麼幼兒會覺得非常無助,很可能由焦慮轉為對自己喪失信心,對學習失去興趣。總之,家長如果不能對幼兒的“分離焦慮進行引導,將會對幼兒的身體和心理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分離焦慮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都會產生影響:

分離焦慮對幼兒身體上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飲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有分離焦慮的幼兒,常常睡不好、做噩夢、講夢話,平時煩躁不安、食慾不振,更有甚者頭昏乏力、心悸多汗,有的幼兒在最初的幼兒園生活中還常常感冒、腹瀉,這並不僅僅是生理問題,也有心理方面的問題。

分離焦慮對孩子心理上的影響更應該引起重視。幼兒與親人分離後,因深感不安而產生明顯的焦慮情緒,他們甚至毫無根據地擔心親人會離開自己、發生危險,會發生意外事故,會和親人失散或者自己會被拐騙等,因此不願意離開親人,也不願去幼兒園,甚至以哭鬧和掙扎表示反抗。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分離焦慮影響着幼兒創造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比較嚴重的幼兒還會因此降低智力水平。

在北京近兩年新入園的幼兒中,焦慮程度嚴重的幼兒人數不斷增加。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後,大部分幼兒可以基本上渡過焦慮期,但有些幼兒仍有很強的焦慮情緒,這與有些家長過分呵護、嬌慣幼兒是緊密相關的。他們使得幼兒依賴性增強,獨立性差,一旦走出家門,離開親人,便不知怎樣應對各類事情。

【專家建議】

四招改變“纏人精”

面對可憐巴巴的小“纏人精”,家長們往往憐愛有加或者粗暴拒絕,這都不是正確的態度和方法,因為前者會使幼兒繼續纏下去,後者會嚴重傷害幼兒的身心。要想改變“纏人精”,運用以下4招就夠了:

1弊⒁餳憂抗低í

家長應滿足幼兒對他們的依戀需要,主動和幼兒一起搭積木、做遊戲、聽音樂、講故事,解決幼兒肌膚飢渴感的同時,也使幼兒覺得周圍很安全,身心放鬆而不再緊張。

2甭足合理需要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已經講過,幼兒纏人已經不僅僅是要求表現親情了,還有滿足其求知慾的需要。因此,當幼兒要求家長講述書刊畫報上的故事時,家長應耐心地指導他閲讀;當幼兒提出一些科學問題時,家長可以通過一些生動形象的小實驗讓他知道答案,而不應拒絕或敷衍了事。總之,在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得到暫時的滿足之後,他也就不會再纏着家長寸步不離了。

3憊睦自我規劃

父母應鼓勵幼兒從小規劃自己的活動,除起居由家長規定外,幼兒可以自行決定穿什麼衣服、玩什麼遊戲、去哪裏玩。家長不要出於愛護而控制幼兒的所有活動,也不要給孩子規定太多的行為規則。要知道,自我規劃是幼兒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家長適時引導一下就行了,幼兒完全可以通過經驗教訓來學會規劃。

4卑鎦尋找夥伴

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幫助幼兒結交小夥伴,將幼兒的注意力從家長這裏移開,轉向更多的小朋友。當幼兒又要纏家長時,家長可以鼓勵他們與同伴一起玩耍。這一點不僅僅是家長的金蟬脱殼之計,更重要的是拓寬了幼兒的社交面,發展了其社交能力。

用心解決分離焦慮

1奔跎儆錐的依賴性

家長要對分離焦慮有正確的認識,應當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並且儘量設法使孩子感到分離不那麼突然,比如提前帶孩子去熟悉幼兒園或在入園初期提前一些接幼兒回家,同時努力使幼兒對幼兒園產生好感。家長可以耐心地告訴幼兒,幼兒園是多麼有趣,不僅有很多小朋友在一起遊戲,老師、阿姨還會帶大家做很多有意義的活動,爸爸媽媽希望自己的寶寶在這裏玩得高興,並學到更多的東西。

當幼兒通過觀察和感覺,確定家長仍然愛自己,家人很安全,幼兒園老師喜歡他,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很有意思的時候,“分離焦慮”就會逐漸消失。

當幼兒第一次去幼兒園,因為不習慣離開父母或因為懼怕陌生環境而哭鬧的時候,家長不應當場恐嚇或硬逼幼兒進入幼兒園,通常可以採用兩種方法達到目的:一是先用置之不理的辦法等幼兒停止哭鬧,然後和他講幼兒園的好處、勸説幼兒入園,二是用上面故事裏壯壯爺爺的方法,暫時陪伴幼兒,讓他既熟悉新環境,又沒有立即和家人分離,直到習慣新環境為止。

2彼跣〖以吧活的差異性

幼兒在家的生活與在幼兒園的生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家裏的作息時間隨意性很大,而在幼兒園,幼兒要遵守幼兒園的作息制度;在家裏,一切生活行動隨隨便便,在幼兒園,幼兒要服從集體生活的規則;在家裏,幼兒稍有表示,成人會馬上滿足其要求,而在幼兒園很難做到這點;在家裏,幼兒幾乎可以佔有自己想要的一切,而在幼兒園需要分享和輪流使用,同時需要一定的自理能力。這一點使幼兒在剛入園時感到很不適應。

上述家園生活的差異,一類是由家庭自然帶來的,另一類則是家庭教育不當所形成的。因此家長可以通過一些措施縮小家園生活的差異,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種種要求,主動配合幼兒園,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幼兒在家裏看電視,吃飯、起牀、玩玩具、睡覺等都應有一定的時間;要學會自己穿衣服,飯前便後自己洗手,特別是要常在休息日的時候帶幼兒到親友家做客,讓幼兒和親友家的小朋友一起玩。對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家長首先要提高認識,加以重視,並且注意創設條件,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讓孩子懂得分享和輪流,找機會操作和實踐等。

3庇冒心和技巧教育幼兒

對於3歲多的幼兒來説,要解決上述問題是比較困難的。為了幫助幼兒克服困難,家長不但需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而且要掌握教育技巧:要耐心傾聽幼兒説話,以便真正

Tags:寶寶 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