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職場技巧

女大學生求職有哪些常見心理

欄目: 職場技巧 / 發佈於: / 人氣:3.19W

女大學生求職有哪些常見心理,又到畢業季了,相信那些剛剛畢業的女大學生們,都懷揣着自己的夢想踏上了求職之路,不過,有很多女大學畢業生在擇業的時候,經常出現一些不良的心理,那麼女大學生求職有哪些常見心理?

女大學生求職有哪些常見心理1

1、自愧不如的心理

面對激烈的擇業競爭,不少女大學生容易在“女大學生擇業難”的影響下產生自卑心理和示弱心態:“我能競爭過男同學嗎?”“要是碰釘子多丟人!”“萬一失敗了怎麼辦?”這種自己給自己設置的心理障礙、往往使女大學生缺乏競爭的勇氣和獲勝的信心。

2、依賴心理

一些女同學平時養成了對學校和家長的依賴心理,面臨職業選擇,也容易產生“反正父母會給我想辦法”、“反正學校得給我們分配工作”的依賴思想。試想,一個缺乏自立、自主、自強意識的大學生,怎麼能作出符合自己特點的職業選擇呢?

女大學生求職有哪些常見心理
  

3、猶豫不決的心理

從學校到社會,這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面對這一抉擇,畢業生既應做到知己知彼、權衡利弊,又要不失時機,抓住轉折機遇,當機立斷。而女性的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的心理弱點往往會使一些女大學生產生“這山望着那山高”、“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困惑與迷茫,以致白白失去擇業的良機。

4、自視過高心理

一些女大學畢業生因自己的學習成績好、家庭條件優越,或者因自己的能力強、在同學中有一定的競爭實力,或者因自己容貌出眾、能喝會跳等,產生一種自命不凡的優越感,一種自視過高的心理。在求職時,過高地估計自己,這個單位瞧不上,那個單位也不遂心,而用人單位對這種缺乏自知之明、自視清高的畢業生是最有戒心的。

女大學生求職有哪些常見心理2

一女大學生就業心理特點

1自卑心理

在現實的就業市場中,女大學生並沒有完全享有和男生一樣的就業機會和待遇。用人單位更傾向於選擇男生,甚至有的用人單位即使降低標準也不願意招聘女生。

用人單位的這種性別歧視極大地傷害了女大學生的自尊心,挫傷了她們學習的積極性,也使她們在就業中產生自卑的心理。有的女大學生雖然很優秀,但是考慮到一些現實的因素,在求職過程中,也顯得過於怯懦,謹小慎微。

2功利心理

由於受到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女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容易產生急功近利的心理。她們容易忽略自己所學專業和實際能力,在就業時單方面希望獲得起點要求低、薪水待遇高的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公務員職位等。收入高、升職快是她們就業的熱門選擇,而一些傳統的冷門行業則不被看好。她們容易忽視自身的興趣和特長,更關注他人的看法,甚至貪圖一時的享受。

3焦慮心理

女大學生普遍希望自己在就業時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理想職業,但是又害怕自己的職業技能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而被拒絕。有些心理素質低的女大學生在應聘過程中往往會因為壓力過大而產生焦慮心理。適度的焦慮可以發揮人的最大潛能,但是,如果焦慮過度,則會引起精神緊張、煩悶慌亂、思維緩慢、反應遲鈍等心理狀況[1]。

這種焦慮的心理會嚴重影響到女大學生的正常學習和求職就業,從而導致發揮失常,錯失就業良機。還有的女生缺乏對自己理性的認識,在就業過程中急於求成,過於焦躁,最終也會導致求職的失利。

4攀比心理

有些女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喜歡互相攀比。找到理想的工作時,就喜不自勝,向周圍同學炫耀,工作環境、薪金待遇都成為炫耀的資本。

而當有的同學,特別是在校期間表現出色的同學聽到這些消息時,就會覺得不甘心,一定要找一份比對方好的工作心理才能得到平衡。這樣導致了不理性的就業期望值,好工作也成了向別人炫耀的資本。這種明比暗拼的心理導致就業時的盲目狀態,使她們的求職就業陷入惡性循環。

女大學生求職有哪些常見心理 第2張
  

5嫉妒心理

一些女生在利益動機和嫉妒心理的驅使下,加上社會上各種不良因素的干擾,容易做出一些消極非理性的行為。比如有的女生在大學期間並不是積極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而是忙於時尚、化粧等。

在就業和擇業競爭中,有些女生髮現同學籤的工作比自己好時,也容易產生嫉妒心理,從而導致心理扭曲,在背後諷刺挖苦,冷嘲熱諷,故意疏遠等。這種嫉妒的心理不但讓自己失去理智,也失去了學習的良機和就業的砝碼。

6依賴心理

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部分女大學生對自身存在一種弱勢心理,缺乏自信心和主動性,具有較強的依賴心理。傳統的觀念使這部分女大學生缺乏競爭意識,安於現狀,樂於享受。

她們常常喜歡依賴家庭、學校、朋友等。有的女大學生由於從小在家嬌生慣養,習慣於所有事情父母包辦,甚至找工作時也完全依賴父母,希望父母通過關係或者其他手段幫自己找到工作。這種自甘退縮的依賴心理使這部分女大學生在就業時失去了核心競爭力。

7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羣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2]。女大學生在就業求職過程中對自己的就業去向、工作性質缺少計劃性、目標性,容易偏向於追求大多數人特別是同性追求的職業,而忽視了自身的特長、興趣、愛好等。

有的不從實際出發,對自身的特點缺乏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價,沒有主見性,盲目用身邊同學的'擇業標準來對自己進行定位,跟隨身邊同學的擇業去向,其結果往往容易影響到自己求職的正確方向。

二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原因分析

1社會原因

我國社會當前的產業結構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女大學生的就業,女性在就業市場中仍處於劣勢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第一、二、三產業都有了很大的調整,但第三產業的發展卻仍然滯後,在第一、第二產業中,女大學生的需求較少,而第三產業,如旅遊、美容業、商業、服務業和教育業等都是適合女大學生的行業,但這些行業發展較慢,從而制約了女大學生的就業。

相對來説,女大學生的用人成本較大,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企業和用人單位就會考慮成本大小,不願考慮女性的多重社會角色,多重社會職能。

2傳統原因

由於受傳統文化中重男輕女和性別歧視的偏見,對男女的不同角色期待和雙重標準,是造成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的重要原因。

傳統家庭對女大學生的角色期待有別於男性,普遍認為女性可以更多的照顧家庭,而非事業有成。這導致女大學生就業時進取心和主動性不足,傾向於穩定安逸的工作。在家庭中,父母對於女性的照顧更多,很多事情都由家長決定,這造成了孩子從小缺乏主見。加之女性更容易膽小怕事,更造成她們的依賴性。

3家庭原因

家庭的教養方式和教育觀點對子女的性格發展、人格養成、社會認知、心理健康等方面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女大學生作為家庭的中心都是在父母的庇護之下成長的,她們的事情是父母關心的焦點,父母給予她們足夠的關心和愛好,但同時也更多的干涉了她們的成長。

父母的生活經驗和生活方式不但影響着子女的生活習慣,也影響到她們的自我定位和就業觀念,這使得女大學生在就業選擇時容易出現矛盾心理。

一方面女大學生們在成長過程中會有自己的理想抱負,另一方面,家庭的影響又讓她們搖擺不定,甚至家庭過多的干涉會使她們出現叛逆的心理。父母的人生經驗會給自己的女兒提供間接的經驗,但是如果幹涉過多則會使她們在就業中患得患失,迷失自我。

4個人原因

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女大學生在擇業時一般喜歡選擇穩定、安逸的工作,而對於競爭性強、挑戰性大的職業則不太願意接受。有些女生對自己沒有準確的定位,對就業期望值過高,對單位的層次、待遇、地點等都過於挑剔。

她們在就業時容易忽視所學專業特點和個人特長,不從個人發展和事業前途考慮,一心向往大城市、好單位,一味追求待遇好、收入高的熱門職業。她們的就業期望值和實際社會需求之間存在着很大的反差,不能適應現實的就業形勢,自己縮小了就業渠道,容易錯失就業良機。

Tags:求職 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