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心理健康

心理學都有哪些知識

欄目: 心理健康 / 發佈於: / 人氣:2.64W

心理學都有哪些知識?近年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所以有不少家長開始學一點心理學,這對自己的心理也有很大的幫助,下面小編分享心理學都有哪些知識?

心理學都有哪些知識1

一、“三明治效應”:在批評心理學中,人們把批評的內容夾在兩個表揚之中從而使受批評者愉快地接受批評的現象,稱之為三明治效應。這種現象就如三明治,第一層總是認同、賞識、肯定、關愛對方的優點或積極面,中間這一層夾着建議、批評或不同觀點,第三層總是鼓勵、希望、信任、支持和幫助,使之後味無窮。比如:今天的湯真好喝,就是稍微鹹了一點,下次清淡點我能連喝三大碗。

心理學都有哪些知識
  

二、“反問句效應”:不想終結聊天話題,就要少説反問句,如“不然呢?”“我怎麼知道?”“聽明白沒?”説這些話時或許別無他意,但其實傷人又傷心,負作用非常大。生活中能用陳述句就不用反問句,因為80%的反問都是拿來終結話題的大殺器。

三、“富蘭克林效應”:那些曾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幫你。想要提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他幫你一次,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所以,如果想得到別人的好感,主動開口是沒壞處的。

四、“説謊假象”:説謊的人會刻意糾正自己的動作,露出破綻。比如感到吃驚時,他會一直維持吃驚的表情,而不是一秒鐘回到正常的表情;説謊者描述事件經過時會故意説得很順暢,還加以修飾,但往往真實的東西都需要回憶,才能準確地表達出來。

心理學都有哪些知識2

心理學知識:首因效應

例如初次見面時對方的儀表、風度所給我們的最初印象,往往形成日後交往的依據。根據首因效應,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育過程中,尤其是新班級成立的第一天,或是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一定要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

它包括:良好的班容班貌,如窗明几淨,桌椅排放整齊,班內物品擺放有序,宣傳標語完好無缺,等等。教育者本人要儀表端莊,給人以和藹可親之感;外表落落大方,給人以高雅之感。

心理學知識:期待理論

對此,心理學家弗魯姆提出一個公式:M=V×E。公式中,M指個體從事某項活動的積極性,稱為激勵水平;V表示人們對某一目標的重視程度和評價高低,稱為效價;E表示某一特別行為會導致一個預期效果的概率,稱為期望值。

運用“期望理論”,教師必須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較高且合理的期望值,即“我將來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的奮鬥目標是什麼”。同時,也要讓他們知道教師、父母及社會對他們的期望是什麼。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對學生的遠大目標進行適當的分解,降低其難度,從而增大學生實現分步目標的概率,讓學生經常獲得實現目標、取得成功之後的喜悦的心理感受和成就感。

心理學都有哪些知識 第2張
  

心理學知識:艾賓浩斯遺忘規律

有研究表明,遺忘過程在識記後很快就會發生,其發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最初幾小時遺忘比較快,以後逐漸緩慢,如在識記停止後20分鐘,遺忘了需要41.8%時間內所學的內容,兩天后,遺忘了72.2%時間內所學的.內容,到31天后,只比兩天後多忘6.7%時間內所學的內容。

而相當一部分學生由於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平時學習中往往是按照上課聽課,課後做作業的模式去學習、生活,只是到了期中或期末考試臨近時,才“臨時抱佛腳”,匆匆地進行復習,這樣做當然學習效果就不大,因為這種做法違背了“及時複習”的記憶原則。

一是要及時複習,較多地複習,防止在學習後立即發生的遺忘,這好比“加固建築物”,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採用試圖回憶與反覆閲讀相結合的方式,複習時,單純地一遍遍閲讀的效果並不好,應當在材料還沒有記住以前就不斷地試圖回憶,複習效果可以提高。回憶是一種比閲讀更為積極的過程,有利於記憶;

三是採用多樣化的複習方法,運用多種感官參加複習。可以用閲讀、背誦、問答、整理筆記、比較、練習等多種方法,讓信息通過多種感覺通道到達大腦皮層,對同一內容建立廣泛地聯繫,加強記憶。

心理學知識:歸因理論

根據心理學家韋納的研究成果,人們的成功與失敗主要取決於努力、能力、任務難度和運氣四方面的因素。

1、內部穩定的不可控因素,如能力高低。如果學生把自己學習的好壞歸因於此,認為學習好是由於能力高,那他就會信心充足,甚至趾高氣揚;或認為學習差是由於能力低,那他就會喪失信心,只好聽任失敗。

2、外部穩定的不可控因素,如任務難易。如果一個學生把學習不好歸因於任務困難,那他就會埋怨客觀,並把今後學習好的希望寄託在減輕任務的難度上;或認為自己學習好是由於任務容易,那他就會提醒自己,今後要認真學習,以應對困難任務的學習。

作為教師,在學生學習上取得成功之後,要及時引導他們多從內部的、可控的方面進行歸因,如歸因於學習認真、刻苦、努力,這樣能夠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更加發奮學習,而不是把成功歸於僥倖、運氣、學習條件、他人幫助等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心理學知識:得寸進尺效應

這是因為人們總願意把自己整飾出首尾一致的印象,如他一旦表現出助人為樂的言行,即使別人的要求有些過分,為了維護印象的一貫性,也要繼續下去,當然,要求的提出要適當。

在教育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適時、適地地運用“得寸進尺效應”,對學生先提出較低的要求,待他們按照要求做了,則予以肯定、表揚乃至獎勵,然後逐漸提高要求,使每個人都樂於無休止地積極奮發向上。

如對一些上網打電子遊戲成癮的孩子的轉變,也可以採用“得寸進尺效應”,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逐步提出要求。

例如第一天允許玩1小時,第二天減少到50分鐘,以後依次遞減,逐漸脱敏,從而改掉不良習慣。總之,在工作中,向學生提出“小步子,步步高”的要求,往往能收到很大的效果。

Tags: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