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綠色生活 > 家居生活

路遇塌方如何應對

欄目: 家居生活 / 發佈於: / 人氣:8.96K

拆除塌陷區域的路面、基層、遇檢查井時,檢查井周邊1m範圍內,挖至路牀頂面以下1.2米處等等。

路遇塌方如何應對1

1、局部塌陷路面處理方法

(1)拆除塌陷區域的路面、基層,自原路牀頂面向下挖80cm後,若土質堅硬停止下挖,若土質仍濕軟,繼續向下開挖至堅實土層,同時通知技術人員。

(2)遇檢查井時,檢查井周邊1m範圍內,挖至路牀頂面以下1.2米處。

(3)回填之前必須通知技術、質檢人員到現場查看並同意回填後,方可進行回填。

(4)回填均採用二八灰土進行回填,每層虛填厚度不大於25cm。夯實至設計灰土頂面標高後,檢測壓實度直到符合設計要求為止。

(5)原設計中的水穩基層採用C25混凝土代替。

(6)待混凝土養生完畢,恢復瀝青混凝土面層。

路遇塌方如何應對
  

2、大面積路面整體塌陷處理方法

因污水管道與下游未接通,K0+250-K0+360段污水管道及井室內長期存水,為保證後期路面無塌陷、下沉,將此段整體開挖對雨水口、雨水檢查井進行加強處理。

(1)分井段對塌陷路面進行處理,避免大面積開挖後雨水泡槽。

(2)拆除污水井兩井間路緣石,路面及道路基層,拆除雨水口、雨水支管,開挖至雨、污水管管底原狀土。

(3)將挖出的含水量過大的土體外棄,將含水量適中的土體摻和白灰現場拌合,隨挖隨拌合。

(4)挖至管底原狀土後,經質檢、技術人員檢測合格後進行回填。

(5)回填均採用二八灰土進行回填,每層虛填厚度不大於25cm。夯實至設計灰土頂面標高後,檢測壓實度直到符合設計要求為止。

(6)路牀以上結構層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施工。

(7)待水穩基層養生完畢,恢復瀝青混凝土面層。

(8)在修復過程中,雨水口和雨水支管需重新砌築和安裝,嚴格安裝設計圖紙進行施工,雨水支管按要求進行360度C25混凝土包封。同時雨水管與雨水口、檢查井相接處要做好防水,防止雨水通過此處滲入路基。

(9)在修復過程中,按設計要求安裝立緣石、平石,保證立緣石間、平石間、平石與立緣石間砂漿飽滿且強度符合規範要求,不被雨水沖刷造成空洞。

3、路面整體塌陷的處理方法

(1)利用相關儀器,先對路面結構層以下土體進行檢測,如土體承載力符合設計要求,採用銑刨機將瀝青面層處理掉一層後,根據設計標高重新攤鋪瀝青面層。

(2)經檢測,路面結構層以下土體承載力無法滿足設計要求,仍繼續下沉的',採用站前路大面積路面整體塌陷處理方法進行處理。

4、人行道及路緣石的處理方法

(1)嚴格對人行道路面、人行道磚與樹池擋板、人行道磚與立緣石相接處進行檢查,若人行道磚、樹池擋板、立緣石底部有空洞的進行標註並記錄,然後空洞部位的磚拆除,修復空洞後重新安裝。然後採用細砂摻10%水泥填充人行道磚與磚之間,磚與樹池擋板、立緣石間的縫隙,保證其密實。

(2)道路沿線所有立緣石間存在縫隙的,均採用勾縫砂漿摻膠進行勾縫,必須保證勾縫飽滿防止雨水沖刷;所有平緣石間、平緣石與立緣石間的縫隙均採用砂漿摻防水粉進行勾縫,並砂漿飽滿不被雨水沖刷形成空洞。

(3)根據現場情況,對中間隔離帶的立緣石由於後戧砼的缺陷,造成雨水從立緣石後滲入路基。對此段路緣石的後戧砼進行修補,鑿除原有後戧砼,增加後戧砼深度至立緣石底面以下20cm,從而起到阻水的作用。

針對路面塌陷產生的原因,通過綜合分析塌陷區域的分佈位置和規模範圍,從安全、經濟、施工難易程度出發,鑑於路基空洞位置較淺,主要採取開挖後進行修復,同時加強治水措施,疏導和完善排水系統。

路遇塌方如何應對2

一、邊坡塌方原因

由於連續降雨,山體長時間受雨水侵蝕,邊坡應力分佈發生較大變化,而造成山體邊坡坍塌,為此次主要原因。

二、處理方案

1、下雨期間邊坡處理

1.1、採用人工對邊坡坡面上鬆浮土清除,然後用彩條布對現有邊坡進行全面覆蓋。

1.2、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做好現場臨時排水工作,特別保證坡頂及坡底排水暢通。

1.3、項目有關人員及時瞭解當地未來天氣情況,以便做好預防工作。及時做好坡面截水工作,防止雨水沖刷邊坡。

1.4、安排專人對邊坡的穩定情況進行巡查,每日巡查3次以上,如發現邊坡異常立即向項目領導報告,並在項目領導組織指揮下,採取相應搶險措施。

2、邊坡修復

2.1、垮塌處理按照分區分段分層的原則處理,將塌方鬆土清除後,用塊石漿砌回填,滑動面部位反挖成台階式搭接,台階寬度不小於2.0m。

2.2、邊坡塌方區域回填採用M7.5漿砌片石(施工方案參考漿砌片石擋土牆常規施工工藝)。

2.3、回填區域漿砌片石牆身沿線路方向每隔10-20m結合牆高或地基條件的變化設置伸縮縫,縫寬0.02m,縫內沿牆頂、內、外三邊填塞瀝青麻筋,深不小於0.2m,基底的地層變化處應設置沉降縫。

2.4、回填部分,每隔3m上、下、左、右交錯設置直徑為0.1m的PVC管泄水孔,牆背易積水處及反濾層最低處必須設置,泄水孔可採用PVC管村預埋,其向外的.排水坡度不應小於心不4%,進水口應採用透水土工布包裹,最低一排泄水孔應設於反濾層底部。

2.5、台階水平方向設置3%的反坡,台階處牆背垂直方向設置0.3m厚的袋裝砂礫石反濾層。

2.6、回填區域基底應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不得改緩或改陡,擋牆牆身不應有水平通縫。

2.7、牆體完成後再在上面修建拱形骨架護坡及拱內培土植草(施工方案參考拱形骨架護坡施工工藝)。

路遇塌方如何應對 第2張
  

三、安全防護措施

現場成立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工地設專職安全檢查員,全面負責安全生產及各種安全教育活動,由安全管理小組對現場進行經常性檢查,發現隱患及時組織人員進行整改。

1、開挖過程中應隨時注意土壁的變動情況,如發現有裂縫或部分坍塌現象,應及時進行支護或放坡,並注意支護穩固和土壁變化。

2、塌方四周應按設計要求設安全護欄,在距基坑邊0.6~1.5m範圍用直徑48mm鋼管設置防護欄杆,立杆間距2.5m,高出自然地坪1.2m,埋深0.3m。

3、坡頂上口邊1m範圍內不許堆土、堆料和停放機具。

4、邊坡施工期間設警示牌,夜間加設線色燈標誌。

5、挖掘機操作和汽車裝土行駛要聽從現場指揮,所有車輛必須嚴格按規定的開行路線行駛。

6、夜間作業,機上及工作地點必須有充足的照明設施,在危險地段應設置明顯的警示標誌和護欄。

7、大雨襲來時,設監視員專職巡視,另安排現場工人待命,應急器材準備就緒等;按應急準備響應預案處理,防止事態惡化造成污染。

路遇塌方如何應對3

監測方案

根據規範及設計要求,針對邊坡進行施工監測,掌握邊坡開挖過程中邊坡結構的變形、受力情況,周邊變化情況,判斷邊坡結構及周邊環境安全狀態,指導施工。遇異常情況時,及時預報,並及時採取措施,以確保施工安全。

1監測點的佈置與埋設

1.1、邊坡頂地沉降監測:採用在坡頂上埋設沉降盤監測,每20m設一個點。周圍護坡的變形監測:監測點佈置在坡上,每20m設一個位移監測點用拉線方法監測局部側移。

2各項監測方法

2.1、坡頂水平位移監測:雨後開挖期間每天測讀1次,穩定後3~7天測讀1次。有事故徵兆時連續測讀。每次均按1m間隔測讀。

2.2、坡頂沉降監測:沉降採用水準儀測試,三級測量精度。開挖期間:每1~3天測讀1次,穩定後每3~7天測讀1次;

2.3、周圍護坡的變形監測:沉降採用水準儀測試,三級測量精度。開挖期間:每3~7天測讀1次;開挖完成後:14~28天測讀1次。

2.4、周邊建築物沉降監測:沉降採用水準儀測試,三級測量精度。開挖期間每3~7天測讀1次;開挖完成後:14~28天測讀1次。

五、應急預案

1、應急措施

1.1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監控小組,在土方開挖和護坡施工階段進行24h監控,監控內容包括:坡頂水平位移監測,坡頂沉降監測,周邊土體,周邊建築物沉降監測。

1.2應急物資

施工現場備有“應急藥箱”(備有常用外傷藥品、止血紗帶)、夾板、擔架等。

1.3應急通訊聯絡

本預案應急通訊聯絡電話如下

火警:119

匪警:110

急救中心:120

1.4應急救護工作的開展

1.4.1一且施工現場發生特大重大安全事故,應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力爭將傷亡、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1.4.2、施工中發生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火災、電擊等重大傷亡事故,應立即撥打120或119報警。

1.4.3、同時電話報告公司領導,報告應急救護領導小組,立即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開展搶險救災工作。首先,搶救傷員並組織必要人員和物質疏散,採取一切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的發展把傷亡和經濟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1.4.4、做好事故發生後的現場保護工作,避免人為破壞,以便對事故進行取證、調查和處理

1.4.5、事故發生後,在24小時內寫出書面報告,報送工程所在地的有關上級部門(建設局、勞動局、總工會、安全生產監督局、建設安監站等)。

路遇塌方如何應對 第3張
  

1.4.6、報告內容

(1)發生事故的'單位及事故發生時間、地點

(2)事故單位行業類型、經濟類型、企業規模

(3)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

(4)事故原因及性質的初步判斷;

(5)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採取的措施;

(6)需要的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

(7)事故報告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