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傳統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1.7W

傳統教育包括哪些內容,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倫理觀念與理想人格的傳播與教育,而這些內容則大概可歸納為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現在分享傳統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傳統教育包括哪些內容1

一、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張岱年先生認為,“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來自儒家哲學,來自儒家所提倡的積極有為,奮發向上的思想態度。孔子自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重視剛毅,表現了積極有為的態度。”這種積極有為的態度便是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體現,是中華民族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核心動力。

自強不息出自《易經·象傳·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即天體(日月星辰)剛強勁健地運行,君子也應該像天體運行一樣,剛毅有為,努力進取,永不停息。“《周易大傳》中的‘剛健’、‘自強不息’的觀念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積極進取精神的集中表示,也就是古代文化發展的內在思想基礎。”這種自強、剛健有為的信念激勵着一代代中華兒女推動歷史文化向前發展。

二、“修齊治平”的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即對家園、國家的深厚感情。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到“彼黍離離,彼櫻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詩經·王風·黍離》)從“陟陛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

僕伕悲餘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楚辭·離騷》)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無不表達了古人對家園、國家的眷戀與情懷。就國家而言,家國情懷是公民對國家的認同與情感歸屬,是民族凝聚力的心理基礎。就個人而言,家國情懷是自己感受到與國家相聯繫的精神紐帶。

完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弘揚和培育愛國主義精神,即要加強傳統文化中家國情懷的薰陶與教育,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主要表現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

傳統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三、崇德向善的道德追求

崇德向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質。儒家經典《大學》開篇便説:“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學習的首要目標,在於開發內心的“明德”,即發掘純淨的內心與道德精神,進而推己及人,去影響民眾,讓人們日新其德,並不斷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的“三綱”是《大學》提出個人修為的總目標,為了達到“三綱”的.目標,《大學》提出了具體的修為方法,即“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誠意、正心、修身,即培養良好的道德,這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提與基礎。

通過修養自身德行,並加以推廣,進而實現天下大治的倫理政治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而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佔據統治地位,所以“它的這種崇德特質深深影響了中國文化,使中國文化也具有了鮮明的德性主義特點,崇德向善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特徵。”

傳統文化的道德觀主要來源於儒家,儒家的道德觀非常豐富,總體看,主要包含“仁、義、禮、智、信”,這也就是有董仲舒提出的“五常”,即五種普遍的、恆常的道德。五常,是由孟子的“四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發展而來的。

四端,即由人天生的四種善性發展而來的四種道德,是儒家崇德向善特質的集中表現。在完善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要大力推進傳統道德教育,筆者認為尤其要突出傳統道德中“仁愛”、“義以為上”、“誠信”教育。

四、“內聖外王”的人格理想

所謂“內聖外王”,即內裏具有高尚的人格修養,崇高的德行,而能夠發揮自己的德性與才幹,施行“王道”,實現“治國平天下”的大業,即孔子所説的“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論語·憲問》)“內聖外王”是儒家將道德與政治相統一的一種理想人格。

“內聖外王”這一人格追求在今天還有無現實意義是很多學者爭論的一個話題,筆者認為,在當代社會,我們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內聖外王”的人格理想是有現實意義的。

傳統教育包括哪些內容2

一、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有哪些?

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節日有:正月七年級春節(農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曆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主要有書法、篆刻、京劇、皮影戲、國學、雕刻、漆器、紙藝、茶道、中醫藥學、文房四寶、四大發明、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染織、刺繡、瓷器 、國畫、對聯、年畫等

傳統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第2張
  

二、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即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開展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開展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

我覺得應該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從孩子引導,開展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培養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把國學的經典真正融入到孩子及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德義禮智信,各種技藝手藝,各種傳承,聖人言,歷史與發展,青出於藍勝於藍。國傳國學國藝國禮國創國夢國宣,各種班,一一開班傳承,

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以儒家、莊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為主體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實體系。論語啦,道德經啦,都是。

三、文化教育標籤內容包括什麼和什麼?

包括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曆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

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大內容的區別?

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三個層面的主要內容:一是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二是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三是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

這三個層面,分別體現了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的對接。

比如,“家國情懷”是對國傢俱有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體現,是出於對國家價值發自內心的認可而生成的一種對國家的特殊認知和情感歸屬。

從國家層面上看,家國情懷是國家凝聚力形成與維持的重要動力源;從個人層面上看,只有建立了家國情懷,才會感受到自己與國家之間的緊密聯繫,感受到國家給予的幸福和力量,才能將中國夢當作共同的願景和追求去努力奮鬥。

五、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即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開展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開展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

關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各學段“教什麼、怎麼教”,綱要力求根據各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教育要點,使之相互銜接、層層深入,螺旋上升,形成一體。

在國小低年級,以培育親切感為重點,開展啟蒙教育,培養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

在國小高年級,以提高感受力為重點,開展認知教育,引導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

在國中階段,以增強理解力為重點,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度,引導學生認識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文化傳統和基本國情。

在高中階段,以增強理性認識為重點,引導學生感悟精神內涵,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

在大學階段,以提高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培養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同時,在各學段的教學要點和教學任務中,力求做到三個“全覆蓋”:一是學科課程全覆蓋,將教育內容體現到德育、語文、歷史、體育、藝術等主要課程中去。

二是教學環節全覆蓋,包括課堂教學、課堂外教學、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三是教育人羣全覆蓋,從國小一直到大學,整體貫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還不盡如人意,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有些學校以應試教育為導向,偏重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灌輸,單純地讓學生記憶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相對缺少對傳統文化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養的深入挖掘和宣講。

這是當前最為核心的問題之一。

對傳統文化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養的深入挖掘和宣講讓我認識到,“國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一個啟蒙老師。

我們得向啟蒙老師致敬,向精神不死“國學之教父”南懷瑾老師致敬。

南懷瑾老師的國學精神,像明燈一樣依然點亮我們的“中國心”。

所以我們希望國學經典真正的進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僅僅是嘴上的國學,而是行動中的“中國心”。

作為一位國小的語文老師,就是在孩子的心田裏播下熱愛經典國學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從這個暑假破土發芽,生生不息的成長。

暑假每天要通過父母和孩子的自覺行動,讓每個孩子都有誦讀的時間,讓朗朗的誦讀聲,蔚然成風。

暑假不僅是讓孩子《弟子規》、《三字經》等國學經典再熟讀成誦。

更主要的是在孩子説話和行動有沒有展現,特別是與孝教父母、勤於學業和出門禮儀等中華優秀美德的展現方面。

孩子們的一點點的努力,通過融入到經典誦讀而書香彌家。

《弟子規》、《三字經》等國學經典每個孩子要啟蒙、要學習、要背誦,最重要的要踐行,而且不會隨暑熱過去而消散。

老師要和每個孩子的父母溝通,讓《弟子規》、《三字經》等國學經典中華優秀美德的展現和教育對孩子來説,就像每天的穿衣、吃飯用度一樣。

希望國學的經典真正的進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僅僅是嘴上的國學,而是行動中的中國心。

它的目的是對於弘揚中華文化,弘揚中國的價值觀找到一個源頭。

孩子對這種國學的關注,它是跟時代的需要相結合的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它對於當代中國人的價值觀的養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Tags: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