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職場技巧

關鍵能力包括哪些能力

欄目: 職場技巧 / 發佈於: / 人氣:1.25W

關鍵能力包括縱向專業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

關鍵能力包括哪些能力1

縱向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主要是指從事某一職業的專業能力。第一是你接受教育所固有的專業能力,第二是在適應和掌握的所從事職業的能力。

職業綜合能力

這裏主要介紹國際上普遍注重培養的“關鍵能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跨職業的專業能力

從以下三方面可以體現出一個人跨職業的專業能力:一是運用數學和測量方法的能力;二是計算機應用能力;三是運用外語解決技術問題和進行交流的能力。

運用外語解決技術問題和進行交流

2、方法能力

一是信息收集和篩選能力;二是掌握制定工作計劃、獨立決策和實施的能力;三是具備準確的自我評價能力和接受他人評價的承受力,並能夠從成敗經歷中有效地吸取經驗教訓。

關鍵能力包括哪些能力
  

做事能力

中層作為行政中樞,要幫助學校實現發展願景,將工作落實,把事情做好。作為中層,我們有沒有捫心自問:我會做事嗎?

做了中層後,有段時間我有深刻的感受:這件事沒有實現效果,那個項目流於形式,浮於表面。為此我困惑了很久:明明是一項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課程或活動,為什麼花了時間和精力,沒能實現預期的效果?是頂層設計出了問題,還是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紕漏?

後來我才意識到,要高效地完成一項工作,需要掌握相應的方法和技巧,懂得一定的規律,遵循流程和規範。但長期以來,我並沒有建立起很好的做事模型。

其實,做事的模型很簡單,就是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這個閉環至少包括“計劃—準備—實施—反思/總結—向上彙報/向下反饋—調整/優化”等六個方面。

其中,計劃、準備、實施前三個環節,每個環節如有紕漏,都會導致工作達不到預期。但這三個環節往往不會有遺失,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後三個環節。由於沒有反思/總結、向上彙報/向下反饋、調整/優化,導致計劃、準備、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沒有被及時發現,始終無法改進。

後來有朋友告訴我,形成工作閉環這種工作思維,和企業裏的“高效PDCA”工作模式如出一轍。“PDCA”即“PLAN(計劃)—DO(實施)—CHECK(驗證)—ACTION(調整)”,這種工作模式反覆調整,不斷優化,最終會形成如“飛輪”般向前加速發展的態勢,被稱之為“飛輪效應”。多年以來,我儘量按照這樣的思維來完成工作,收穫巨大。

設計能力

除了要有做事的能力,中層還要有設計能力。學校將一個部門交給你,你就有責任和義務按照學校發展願景主動思考,創新性地設計部門的工作。負責德育的要有活動,設計能力;負責課程教學的要有課程規劃能力;負責教研的要有教研設計能力……

這種設計能力有三個階段:想得清楚、説得明白、寫得精彩。卓越的中層應當把撰寫當成工作習慣,凡事有方案,凡事有計劃,有利於理清思路,積累經驗,總結方法,產生效果,留下工作痕跡。

一篇質量上乘的方案和規劃,一定是把方方面面都寫清楚,能讓每個閲讀者讀後可以理解,拿來就能用,不需要再解釋、説明、補充。

要寫出質量上乘的方案和規劃,除了寫,還要學會用結構化的思維去設計。設計不應僅限於教育教學,我在學校的所有工作都是儘量的按照結構化思維進行設計。做中層的日子裏,我做的最多的就是設計。各種各樣的規劃、各種課程方案,在設計的過程中,我逐步培養了結構化思維和設計能力。

創新能力

卓越的中層還要有創新能力。工作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一些工作前年是這樣做的,去年是這樣做的,今年還是這樣做的。也就是説當一個方案確定後,大家容易陷入固定思維,不願意改變。

我的做法是,任何一項工作儘量做到大的方向不變,但小的細節一定要變。

為什麼要變?

第一,基於問題的解決。學校制訂的任何工作規劃、課程方案、活動計劃等,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即使再完美的規劃,在實施過程中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想解決這些問題,就一定要變。

第二,基於習慣的變化。長年累月不變的內容,不變的形式,無論學生還是教師都會產生厭倦。一旦缺乏變化,再好的活動和課程都將喪失吸引力,效果大打折扣。

這時候,改變一些小細節,很可能帶來大轉變。不是推倒重來,不是全面否定,而是調整優化。

具體怎麼變?分享一個關於學校教學比賽的真實案例。

有一段時間的教學賽課,形式一成不變,就是各位老師自選內容參加賽課,然後學科教研,學校組織評比。這樣的設計,其實沒有什麼設計感,也很難達成規定的效應,難以促進老師真正的成功。

後來我們做了兩個方面的調整:

內容要有主題。每個學科每年圍繞着一個教學主題選擇教學內容,比如,語文今年可選古詩文教學,明年可選單元主題教學,後年可選整本書閲讀教學……再往後可選某類型的作文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等。總之,每年每個學科要有不同的主題。

形式要有不同。老師不一定非得上一堂完整的課,可以是片段或微課程;不一定非得是同一主題下不同內容,也可以同課異構。疫情期間,上不了線下課程就換成線上,也是這個道理。

雖然仍然是教學賽課,學科、老師、每個學年聚焦的內容、形式、要求相同,但不同學年間比較又年年不同。而且可以按照規劃進行合理排列組合,一下就活了。

關鍵能力包括哪些能力2

第一,這種表述是目前最合乎學理的表述。

《意見》把能力予以分層表述,合乎學理,而不是把諸多素養或者素質“一鍋煮”。

從學理上講,在21世紀,一個人一生中需要具備三類素養。

(1)共同素養中的基礎素養,如基本的讀寫算能力,如遵守交通規則、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等現代生活素養。

(2)共同素養中的高級素養,如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自主發展能力、信息素養等。在21世紀,一個人只具備基礎素養是不夠的,只有具備這些高級素養才能應對21世紀的挑戰。這些素養,也被稱為“核心素養”或者“關鍵能力”,對應的是同樣的英文詞“Key Competencies”。所以,讀者把關鍵能力等同於核心素養就可以了,免生誤解。

(3)職業素養,從事某種具體職業需要具備的專門素養。醫生、建築師、會計師、教師等隔行如隔山,職業素養相差很大,且不能夠互相替代。

《意見》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屬於基礎素養,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屬於核心素養,職業能力屬於職業素養。

《意見》的表述,層次分明,不僅區分了基礎素養與高級素養(關鍵能力),也區分了專門的職業素養與跨界的`核心素養(不論從事什麼行當都需要具備跨界的核心素養即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由於職業能力主要屬於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本文不多關注。

關鍵能力包括哪些能力 第2張
  

第二,這種表述是當下最簡明扼要的表述,真正把握住了“關鍵”的能力。

基礎教育既要培育基礎素養,也要培育高級素養,即核心素養或關鍵能力。何為核心與關鍵?在基礎教育階段,《意見》要求培養學生的三種關鍵能力,並提出了具體要求:“培養認知能力,引導學生具備獨立思考、邏輯推理、信息加工、學會學習、語言表達和文字寫作的素養,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培養合作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過集體生活,學會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係,遵守、履行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培養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創新思維,養成創新人格,鼓勵學生勇於探索、大膽嘗試、創新創造。”

需要注意的是,《意見》中的認知能力不是“基礎性”的認知能力,不是記憶力,而是高級的認知能力,主要涉及思維能力、交流能力、自主發展能力。獨立思考、邏輯推理、信息加工都屬於思維能力。培養思維能力要求“有腦好好想”而不是有腦好好“背”。

思維是高級的認知過程,是信息加工過程,而不是機械簡單記憶這種低級的認知過程。語言表達和文字寫作的素養屬於交流能力,要求不論是口頭交流還是書面交流,都要講道理,要“有話好好説”。

學會學習、終身學習本質上是自主發展能力,這世界變化快,在學校中學習的知識在職業生涯中是遠遠不夠用的,一個人需要自主學習、有效學習、終生學習才能持續發展,要“活到老學到老”。

第三,這種表述是當前最切中要害的表述,突出了兩大“超級素養”即創新能力與合作能力。

這是我國政策文件中第一次把二者並列提出且精準表述,把握住了21世紀對於人的素質的核心要求,是非常可貴的。

筆者在2016年《中國小管理》本專欄的系列文章中,曾把諸多核心素養最後聚焦為兩大超級素養即“創新能力”與“合作能力”。21世紀的社會更加複雜、變化更快、競爭加劇、不確定性增強,唯有“創新合作”才能有效應對。創新能力是智慧(智商)的集中體現,意味着“聰明的腦”;合作能力是情商的集中體現,意味着“温暖的心”。

眾所周知,全面發展永遠正確,但是全面發展也要有重點,不能沒有邊界、漫無邊際。世紀之交,各國都在探索人最為核心與關鍵的“素養”或者“能力”應該是什麼,我國也不例外。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要求“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着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這些表述都很好,但仍有改進餘地,都沒有《意見》的表述那樣精準地聚焦於創新能力與合作能力。

實際上,創新能力在表述上顯然比創新精神好,而且,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也不是並列關係,而是交叉關係。

中國的基礎教育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是:學生的素質中存在“結構性失衡”。亦即基礎素養特別是基礎知識的教育嚴重過度,而高級素養(關鍵能力)特別是“超級素養”的培育嚴重不足。《意見》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説清楚了到底何為關鍵能力,尤其是突出了兩大“超級素養”;

説清了學生素質發展的重點,而且真正説到了點子上。這些表述既符合學理、符合國情,又有國際範兒,吸收了國際上核心素養研究的精華,真心點個贊!

Tags: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