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為什麼少年不能玩遊戲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2.13W

限制未成年人玩遊戲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為什麼少年不能玩遊戲1

因為遊戲有防沉迷設置,未成年肯定不能玩,改回來就需要進行成年實名認證。

青少年沉迷網絡遊戲的主要誘因是大多數網絡遊戲都設置了經驗值增長和虛擬物品獎勵功能,需要獲得上述獎勵,主要靠長時間在線累計獲得,因而導致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

網絡遊戲防沉迷系統就是針對上述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誘因,利用技術手段對未成年人在線遊戲時間予以限制

核心內容

未成年人累計3小時以內的遊戲時間為"健康"遊戲時間,超過3小時後的2小時遊戲時間為"疲勞"時間,在此時間段,玩家獲得的遊戲收益將減半。如累計遊戲時間超過5小時即為"不健康"遊戲時間,玩家的收益降為0,以此迫使未成年人下線休息、學習。

收益為0,指無法獲得遊戲中與遊戲角色成長升級相關的所有數據和包括道具、裝備、虛擬貨幣等在內的虛擬財產。

由於未成年人上下線的行為比較複雜,會出現多種情況,因此網絡遊戲防沉迷系統的限時與提示的實現方法如下:

未成年人上線後,其在線時間將累計計算,稱為"累計在線時間"。

未成年人下線後,其不在線時間也將累計計算,稱為"累計下線時間"。

為什麼少年不能玩遊戲
  

為什麼孩子不能玩遊戲

如今,孩子因為玩遊戲斷送前途,偷花父母錢,甚至做出某些危害社會的過激行為的案例越來越多,在家長眼中,遊戲也已經成為阻礙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大攔路石。其實遊戲本身是沒有錯的,只是孩子因為年紀小,缺乏自控能力,又不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也沒有形成清楚正確的三觀,因而很容易沉溺進虛擬世界當中,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

為什麼孩子不能玩遊戲?

1、影響孩子的正常學習。

孩子一旦開始玩遊戲,就會佔據孩子的大部分時間。漸漸地,孩子就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遊戲上,不再關注自己的學習,也把原本用來學習的時間分給了孩子。這樣必然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學習。

2、對孩子的思考以及創造能力帶來負面影響。

沉迷遊戲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腦發育,孩子的認知力、想象力還有創造力也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而這種傷害卻很可能是不可逆的。

3、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大量案例證明,長期玩遊戲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甚至有的孩子會因為幾天幾夜在網吧過度疲勞而猝死。沉迷於遊戲的孩子,即使離開遊戲,也經常出現頭暈、眼花、食慾不振等症狀。

4、大腦的認知能力下降。

孩子長期玩遊戲的話,沉迷於電子屏幕,孩子的認知能力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下降。如果孩子長時間受到這種刺激,大腦的注意力、反應能力、記憶力等功能都會下降。

孩子玩遊戲怎麼辦?

1、讓生活比遊戲更有趣。

孩子玩遊戲,很多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無聊。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只能用玩遊戲打發時間,獲得短暫的“垃圾快樂”時間。家長想把孩子從遊戲中拽出來也很簡單,讓孩子擁有更多的快樂,孩子就不屑於從虛擬世界裏找快樂了。

2、以身作則,多陪伴孩子。

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要自己帶頭玩遊戲,與此同時,工作再忙,也要適時給與孩子陪伴,建立與孩子之間的良好溝通,不要讓孩子覺得沒有歸屬感。這樣,孩子才能漸漸放下游戲,不再去玩遊戲。

3、與孩子共玩。

家長可以把遊戲作為親子共育的一個活動。我們經常説家長要跟孩子要多一些親子活動,其實和孩子一起玩遊戲也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活動。

4、可以適當玩,但需要嚴格把控時間。

其實,玩與沉迷是有區別的,只要管控得當,孩子就不會沉迷。家長要嚴格管控孩子玩遊戲的時間,防止孩子過度沉迷。

5、傾聽並去理解孩子。

每一個孩子喜歡遊戲都是有原因的,並且原因不盡相同。家長可以問問孩子為什麼愛玩遊戲,在傾聽中可以瞭解孩子對遊戲的認知和喜歡程度,引導起來也會更加對症。

為什麼少年不能玩遊戲2

限制干預 健康系統只是部分有效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建議控制新的網絡遊戲的批准數量,實施遊戲年齡評級系統,以及限制未成年人在線玩遊戲的時間。騰訊此次對《王者榮耀》健康系統升級,是否是對教育部“實施方案”的迴應?

對此,騰訊方面表示,過去兩年,陸續建立了未成年人健康上網保護工作的一整套體系。分事前——成長守護平台,目標是希望能幫助父母,提前對孩子的遊戲行為做好合理規劃;

事中——健康系統,可以在未成年人的遊戲過程中,進行遊戲內系統的干預與限制,如12週歲及以下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時,12週歲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時,超出限玩時長的,遊戲將會做強制下線處理;事後——未成年人主動服務工程,希望當發生孩子繞過監管進行遊戲,特別是偷拿父母的錢進行不理性消費時,通過及時和儘可能有效的提醒,避免家中財產損失。

“把健康系統納入網絡遊戲中,肯定是遊戲行業的發展趨勢,是網遊行業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關注,也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一部分。” 9月15日,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張海波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説。

至於該系統是否有效,張海波表示,健康系統對預防青少年沉迷遊戲,當然會有一定的效果,但只能説是部分有效。因為目前這個系統主要是以堵為主,如實名身份驗證、時間限制等都是強制性的堵的方式。但事實上,孩子們總會通過各種辦法,繞開監管,這就成了一個貓捉老鼠的遊戲。

的確,不少人也表示,系統只能對名字和手機號不一致的情況做出有效判斷。如果孩子以家長的名義註冊,那麼名字、手機號對應的都是家長,這樣系統就無法識別到底是成年人還是兒童在玩遊戲。

為什麼少年不能玩遊戲 第2張
  

言傳身教 家庭是最重要的防線

“現在孩子上網、玩遊戲的時間主要是在課外,因此,家長或者説家庭是防止孩子沉迷網絡遊戲最重要的一道防線。”張海波説。

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研究中心調研組曾對超過11萬個家庭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最終編寫成《我國未成年人數字化成長及網絡素養狀況研究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青少年沉迷網絡遊戲,往往是因為親子關係存在四類問題:一是“不瞭解”,即父母不瞭解孩子在網上幹什麼;

二是“差關係”,即父母在線上和線下都沒有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三是“缺引導”,即父母放任孩子玩手機或電腦,沒有在時間和內容等方面進行必要的約定引導;四是“壞示範”,即父母自身也是個沉迷網絡的“低頭族”。

調查發現,由於父母和孩子不是好友關係,父母便很難了解和監督孩子的網絡行為,而且,父母對於孩子的`上網安全問題也重視不夠,過半數的父母沒有幫孩子篩選過APP。專家表示,父母是孩子上網的“把關人”,如果沒有盡到把關人的責任,孩子迷失在網絡世界、受到傷害的可能性將會大大增加。同時,調查數據顯示,父母沒有成為孩子數字媒介行為習慣的好榜樣。

因此,張海波表示,對於孩子玩網絡遊戲,家長一定要避免兩個極端,一種是認為網遊是洪水猛獸,家長把持網絡的控制權,絕對不讓孩子接觸網絡遊戲,這反而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二是聽任“電子保姆”控制孩子,直接把手機、網絡扔給孩子。實際上,過度控制和過度放縱,都不是真正的教育,而且都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網絡遊戲的情況更加嚴重。更重要的是,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首先自己不能當網絡遊戲沉迷者。

北京師範大學“遊戲研究與遊戲化實踐”課程講師劉夢霏表示,遊戲本質上是一種由規則引導的體系。“遵循規則去解決問題,即可得到一些獎勵和反饋”——這個原則,同樣可以用到現實中。在孩子接觸遊戲之前,家長可以進行協商、引導,並訂立規矩,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表現主動性和自制力。

Tags:玩遊戲 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