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學齡前兒童異常行為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2.34W

攻擊行為、反抗行為、遺尿,咬指甲和吮手指等等。

學齡前兒童異常行為1

學齡前兒童的情緒、情感雖然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由於皮層下中樞的活動仍佔優勢,所以,學齡前兒童的情緒易激動、不穩定,常會發生一些異常舉動,常見的有:

1、攻擊行為

兒童已經開始獨立並且知道自己的需求,但還不知道如何表達感受,一旦慾望得不到滿足,就採取毀壞物品或者大吵大鬧的行動,常表現為賴在地上、踢腿、揮舞手臂、大聲哭鬧,打人、罵人、推人、踢人、搶別人的東西(或玩具)等。

專家建議,不能隨意懲罰這種鬧情緒的`幼兒,要儘可能轉移孩子注意力,事後給予安撫。並告訴他們這樣的行為是對的。

2、反抗行為

寶寶對家長提出的要求總回答不,這種行為是自我意識獨立的一種表達方式,屬於正常發展的表現。家長應予理解和尊重,適時地進行引導,這一階段會很快度過。

學齡前兒童異常行為

3、遺尿,咬指甲和吮手指

5歲以下的孩子還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間經常尿濕牀鋪,白天有時也尿濕褲子。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對於經常有遺尿現象的孩子應耐心尋找原因,努力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咬指甲和吮手指的行為,是嬰兒與生俱來的反應,它能給孩子帶來安全和滿足感。吮指和咬指甲多在安靜、寂寞、飢餓、睡眠、身體疲倦而自尋安慰時出現,到2-3歲以後,這種現象會明顯減少。

對於孩子好的行為,家長要鼓勵孩子;對於孩子出現攻擊行為,家長要採取一些懲罰措施,但避免打罵孩子。因為打罵孩子往往是家長自己在發脾氣,打罵過頭之後,孩子可能不但不會改正錯誤行為,甚至可能變成一個不怕任何打罵的皮小孩。懲罰措施最好是能觸動孩子的心靈,才為有效。

隨着時代的發展,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部分家庭有兩個孩子,家長對於孩子的重視程度也在加強,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科學的教育方式是值得推薦的,學齡前兒童異常行為是什麼?上面介紹的相信你已經有了更多的瞭解,作為家長應該積極引導。

學齡前兒童異常行為2

孩子行為異常怎麼辦?

孩子這樣做有很深的心理根源和心理需求,尋求安全感、緩解焦慮、快慰等?大部分孩子隨着年齡增加,知識面拓寬,各種興趣增加,這種行為偏差會自然消失。

目前不能正面阻止孩子的不良行為,如果這樣做了,會使其行為得到強化,孩子會利用這一點吸引家長更多的關注;應該多開展適齡的各種各樣的活動,佔據孩子的時間,分散其關注度;

平時多陪伴和親吻孩子,及時與孩子溝通和疏導;一旦孩子試圖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時,應及時鼓勵和表揚,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採取冷處理的方法,不予理睬;如果隨着年齡增加,症狀加重,應去精神科尋求幫助。小兒行為問題

心理行為問題在小兒生長髮育過程中較為常見,對小兒身心健康的影響較大。近年調查資料顯示,我國少年兒童的行為問題檢出率為8.3%~12.9%。

小兒行為問題表現在小兒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家長忽略,或被家長估計得過分嚴重。如孩子發脾氣可能是情緒紊亂,如焦慮或抑鬱。因此,區別正常或異常的小兒行為非常必要。

學齡前兒童異常行為 第2張

小兒行為問題一般可分為:

①生物功能行為問題,如遺尿、夜驚、睡眠不安、食慾不佳、過分挑剔飲食等;

②運動行為問題,如吮手指、咬指甲、挖鼻孔、兒童擦腿綜合徵、活動過多等;

③社會行為問題,如攻擊、破壞、説謊等;

④格行為問題,如憂鬱、社交退縮、違拗、發脾氣、膽怯、過分依賴、嫉妒等;

⑤語言問題,如口吃等。

小兒行為問題的發生與年齡、格、發育水平、社會環境、生活環境、父母教養方式、父母對子女的'期望等顯著相關。男孩的行為問題多於女孩,男孩多表現為運動行為問題和社會行為問題,女孩多為格行為問題。

多數行為問題可在發育過程中自行消失。對兒童行為問題的處理應以積極強化反應為主,即鼓勵良好行為。對兒童不良行為不予理睬是阻止這種行為發展的較好辦法。不理睬有消極強化意義,因而無副作用。

學齡前兒童異常行為3

孩子的心理是看不見的,但是孩子的行為卻是可以看見的。而心理往往可以通過行為表現出來,你的孩子是否也有如下的舉動?這些正是學齡前期兒童的心理特徵表現。

(1)吮拇指和咬指甲:嘴脣是嬰兒最敏感的部位,吮手指是嬰兒與生俱來的反應,它能帶給孩子安全和滿足感。吮指和咬指甲多在安靜、寂寞、飢餓、睡眠、身體疲倦而自尋安慰時出現,應隨年齡增長而消失。

有的小兒由於心理上得不到滿足,或沒有得到父母充分的愛而逐漸形成吮手指或咬指甲自娛的習慣。4歲以後仍然吮手指而且較頻繁時,可能影響牙齒、牙齦和下頜的發育。

學齡前兒童異常行為 第3張

家長為制止兒童吮指或咬指甲的習慣常採用打罵、諷刺,手指上塗抹苦藥等懲罰方法,而沒有考慮小兒的需求,反而給兒童更大的壓力,使之產生自卑心理。

家長應積極尋找原因,給孩子更多的'愛和安全感。大多數吮指或咬指甲的小兒人學後受同學的影響會自然放棄不良習慣。

(2)遺尿:5歲以後小兒仍發生不隨意排尿即為遺尿症,大多發生在夜間熟睡時。遺尿症可分為原發和繼發兩類,原發遺尿症多由於控制排尿的能力遲滯所致而無器質病變,繼發遺尿症多由於全身或泌尿系統疾病引起。

其中原發遺尿症佔絕大多數,影響遺尿的心理原因很多,如家庭不和睦,排便訓練過於嚴格,小兒精神緊張怕尿牀,或家中又添小嬰兒,大孩子怕失去父母的愛等。

成人應耐心尋找原因,不給小兒太多的壓力,讓其樹立自信心。晚飯或睡覺前應減少水分攝入,夜間按時叫醒小兒排尿。

多數遺尿小兒可於3~4年內發作次數逐漸減少而自愈。

Tags:學齡前 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