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大學生交友的三種心理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2.83W

大學生交友的三種心理,如今在社會中,如果沒有人脈,是無法在社會中立腳的,相反如果人脈廣,自己遇到困難,一個電話打過去就能夠解決,所以這就是人脈在社會中的重要性,現在分享大學生交友的三種心理。

大學生交友的三種心理1

第一種表現為自卑,甚至是社交恐懼。根源於童年的無助感,這種態度如果沒有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改變,長大以後就容易放棄自我或順從他人。他們喜歡以百倍的努力去贏得他人的讚賞,或者喜歡與父母意識重的人為友。

第二種表現為不喜歡自己也不喜歡別人,看不起自己,也看不起別人,常放棄自我、陷入絕境,極端孤獨和退縮。

第三種表現為相信他人,能夠接納自己和他人,正視現實,並努力去改變他們能改變的事物,善於發現自己和他人的優點與長處,從而使自己保持一種積極、樂觀、進取的心理狀態,是一種成熟、健康的人際交往心理模式。

01:寧願高質量的孤獨,也不要低質量的社交

很多小夥伴應該都看過大熱英劇《神探夏洛克》,裏面的男主神探夏洛克·福爾摩斯就是一個人們眼中的怪人。

他毒舌、傲嬌,做事不留情面,沒有朋友,閒暇時間寧可在實驗室研究屍體和骷髏,也不願意出門和其他人交際,連合作的警察都覺得他是個“怪胎”。

但夏洛克卻是一個天才,他不願意和人們交流的原因很簡單:“我永遠搞不懂那些人的小腦袋裏到底在想些什麼。”思維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如何交流?

這樣的人其實還有很多,比如《生活大爆炸》中的謝耳朵,比如梵高,比如尼采。

有一句話可以很好地概括這種現象:天才總是孤獨的。

我們身邊的可能沒有那麼多天才,但是也會有一羣這樣的人。

我們還在第一層,他們已經站在了第三層,同時還在展望着第五層。

我們的時間用來休閒娛樂社交,他們的時間用來學習提升進步。三個小時對我們來説是一頓火鍋,一場轟趴,一次朋友聚會,對他們來説是一節英語課,一篇論文,一次社會實踐。對我們來説,社交可以換來精神的歡愉,對他們來説,社交只是在浪費生命。

這兩種生活方式沒有誰對誰錯,走出去萬水千山是一生,留在家平安喜樂也是一輩子,都只是每個人不同的選擇。只不過因為他與周圍人選擇了不同的路,自然也就沒有思想上的共鳴,也就不願意交朋友。

畢竟,只有志同道合的路上,才能有長久的朋友。不然即使勉強相融一段路,最後也還是會分道揚鑣的`。

大學生交友的三種心理
  

02:社交這種天賦,我學不會

你的身邊一定有過這樣的朋友,他們沉默寡言,沒什麼知交密友,也沒什麼突出的地方,性格不是很討喜,也不是很會聊天,在人羣中就像一個影子,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他。

這類人在生活中很多,他們也想要有朋友,想要被看見,被重視,可是他們就是學不會。也許是語言笨拙,也許是能力平庸。他們在人羣中是最不起眼的那一羣,在社交圈中他們就是最底層充當背景板的羣眾演員。

久而久之,他們也就不願意再走到人羣中去。一朵花的美,別人不欣賞,總還有自己可以孤芳自賞。所以他們選擇了遠離人羣,最起碼可以保存自己的尊嚴。

他們就像在舞台上努力的龍套演員,無論付出了多少,觀眾永遠不會把眼光停留在他們身上,永遠記不住他們的名字。時間長了,他們也累了,這樣的努力毫無意義,不如放棄。

我就有一個這樣的朋友,他是我的大學同學,相貌平平,沉默寡言,屬於扔到人堆裏也毫不起眼的那種類型,就像一滴水融入湖中,你很難注意到他。

大學剛開始時 ,我還能在各種社團活動中看到他的身影,只不過他往往都是在邊上聽人説話的那種角色,我也看到過他努力和別人交流的樣子,但是大概是言語無趣,往往沒説幾句就聊不下去了,兩個人尷尬地站在那裏。

漸漸地,我就很少看到他了,除了日常上課,他不再出現在班級聚會和社團活動中,而是出現在圖書館或者操場,一個人抱着一大摞書,或是一個人在跑步鍛鍊。

我曾經問過他一次,社團活動為什麼不來了?他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他説:“一個人的時候感覺倒還好,但是在人羣中格格不入的孤獨更讓人難受,還不如不去了。”

這類人並不是不想社交,他們也渴望人羣,渴望朋友,但是社交這種技能,對他們來説太難了。

03:只要我們不熟悉,你就不能傷害我

還有一類拒絕社交的人是最讓人心疼的,就是被朋友狠狠傷害過的人。

這類人他們曾經可能也是朋友圈中的活躍者,社交圈裏的弄潮兒,三五好友閒暇小聚,和我們並沒有什麼區別。

但是他們後來卻被朋友傷害了,也許還是關係最好,最信任的那一個。

被自己最信任的人背叛傷害,這種經歷,很難讓人釋懷。

他們會懷疑自己,因為自己識人不清,才會把敵人當朋友,還傻乎乎的奉上一片真心。那麼周圍的其他朋友,是不是也是這樣的?當面和和氣氣親親熱熱,背地裏會不會也在有什麼小心思。

人受了傷害之後,都會有自我保護意思,會草木皆兵,既然已經分不清楚哪些才是真朋友,那不如都不要,也許會有些寂寞,但最起碼安全。

這類人你可以説他們草木皆兵風聲鶴唳,也可以説他們大驚小怪受不住打擊,但是背叛沒有發生在你身上,你永遠不知道那有多疼。這羣人敏感、細膩、防備心強。對他們來説,孤獨是可以忍受的,但被傷害的風險卻一定要降到最低。

沒有人天生就喜歡孤獨,也沒有人註定了就只能自己一個人。但是社交也並不是生存的必備條件,也許越是在人羣中,反而越孤獨。

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自己的選擇,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

大學生交友的三種心理2

大學生人際交往適應不良的表現

1、理想化

大學生往往帶着較濃的理想色彩,認知中自我勾勒出脱離實際友誼的標準,一旦發現現實中的交往與理想中的交往差距巨大時,常常感到失望,甚至產生挫折感。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充滿了對自己心中理想大學的憧憬,當然也包括對大學裏温馨、和諧的人際交往的憧憬,賦予大學人際交往以理想、完美的色彩。

這使得大學生對校園裏人際交往的複雜性和多樣性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許多大學生認為朋友間應無話不談,一旦發現對方有什麼事沒告訴自己,就覺得不夠朋友,甚至有被欺騙、受傷害之感。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又確實存在着某些不足,故與同齡人相比,大學生對人際交往的滿意度更低。

大學生交友的三種心理 第2張
  

2、自我中心

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中國小時期往往是表現出色的好學生,已習慣於接受別人的表揚和肯定。許多人進入大學後仍主觀固執,自我意識強,自理能力差,想問題、處理事情往往以自我為中心,過分關注自我,過分注重自我需要的滿足,卻忽略或否認他人的需要,並以自我需要展開人際活動,進而以此作為判斷和評價人際交往的.標準。

有時不大注意瞭解他人的性格、愛好、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等的差異,缺乏寬容精神;認為好朋友就是和自己觀點一致的人,處處維護自己利益的人,只要別人的思想和自己產生分歧,就把這些人視為“異己”,排斥在交際圈之外。調查結果顯示,有26.21%的同學要求自己的朋友要百分之百地對自己好。如果朋友達不到這一要求,往往會由最初的親密走到後來的各奔東西。

3、過分苛求

由於大學生的生理、心理還不夠成熟,情緒化色彩重,生活經驗也不豐富,在認知方面往往還存在着絕對化、概括化的誤區,即過分苛求自己和他人,追求完美,經常以一時一事評判自己或他人整個人,乃至整個人生,缺乏辯證的彈性思維。

在交往過程中,這種不全面的認知能力首先表現為從自己的心理出發認識和理解問題,缺乏對對方性格和心理的客觀瞭解,從而很容易產生誤解和矛盾。

Tags:交友 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