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看考生壓力下那易扭曲的心理

欄目: 育兒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1.01W

看考生壓力下那易扭曲的心理,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是家長不能忽視的問題,因為他們在這時候就會出現厭學情緒,從未也就會引起一系列的問題。其實很多時候,考生的壓力都是來源於父母,一起看看看考生壓力下那易扭曲的心理。

看考生壓力下那易扭曲的心理1

負性攀比讓思維陷入死角

攀比在心理學上被界定為中性略偏陰性的心理特徵,即個體發現自身與參照個體發生偏差時產生負面情緒的心理過程。通常產生攀比心理的個體與被選作為參照的個體之間往往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導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過分誇大,虛榮動機增強,甚至產生極端的心理障礙和行為。

筆者曾遇到一個典型例子。大學生小韓從小表現優秀,可大學宿舍的小張樣樣都比她強,於是大學四年她都暗暗跟小張較勁。大四的時候,小張被保送去了北大,而小韓只得到本校保研資格。小韓不服氣,最後放棄了保研,選擇報考北大,這就是典型的攀比心理。

根據產生的作用不同,攀比心理分為正性攀比和負性攀比。正性攀比指正面的積極的比較,是在理性意識驅使下的正當競爭,往往能夠引發個體積極的競爭慾望,產生克服困難的動力;負性攀比指那些消極的、伴隨有情緒性心理障礙的比較,會使個體陷入思維的死角,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極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

負性攀比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於攀比中無法自拔,對人對己都很不利。像之前提到的小韓,考了兩年都沒考上,而且激烈的競爭讓她喘不過氣來。最後小韓考上了山東大學的研究生,但卻斷絕了與小張以及其他本科同學的聯繫,那段經歷給她的心理留下了陰影。

負性攀比的幾種表現形式

嫉妒心理導致極端攀比

講述人:楊同學,湖北大學大三學生

“最近不知道怎麼了,看到別人得意我總忍不住拿自己和他們比較。比如一天的`考研複習結束後,大家會在臨睡前交流一下複習情況,如果我聽到有人説今天又做了多少套題,記了多少知識點,而自己卻還在原地徘徊不前時,便會莫名地恐慌,甚至有點兒恨對方,心中暗暗詛咒對方考不好。

雖然也知道這樣的想法很不對,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更可怕的是,有一次,我竟然故意把考研諮詢會的時間説錯,害得幾個被我視作競爭對手的同學沒能按時參加。雖然當時挺高興,覺得自己賺了,但後來想想又挺後悔。難道我真的是一個很壞的人,忍受不了別人比自己強嗎?”

看考生壓力下那易扭曲的心理

心靈解讀:臨時迴避,讓攀比逃離嫉妒是一種極想排除或破壞別人優越地位的心理傾向,是含有憎恨成分的激烈感情。在個體之間差異性很小、外界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嫉妒心理,具有明顯的對抗性,從而引發消極情緒,導致極端的攀比行為,嚴重地可能會危害到他人的利益,從而使自己也受到良心和道德的譴責。

看考生壓力下那易扭曲的心理2

青少年心理扭曲的表現

1、不良的行為習慣:青春期的青少年可能會因為從眾心理、好奇心較重等原因,嘗試一些不好的行為,因此青春期心理扭曲可能有不良的行為習慣的問題,家長還是需要引起重視的。

2、過度焦慮:如對於目前的狀態以及未來的生活充滿不安,對於未知事物的變化產生過度不必要的擔憂。但在行為上又疲於改變,導致焦慮問題惡性循環,從而加重扭曲心理的發生和發展。

3、貶低、妒嫉他人:這樣心理有所扭曲的孩子常常會貶低、妒嫉他人,如可能為鄰桌受到老師表揚而咬牙切齒,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學家認為:這是他們為減輕自己因自卑而產生心理壓力,所設計的宣泄情緒的渠道,儘管這往往並不奏效。

青少年心理扭曲家長應該怎麼辦

1、家長錯了要對孩子説“對不起”

讓孩子明白成年人要有擔當,我們必須要給孩子示範,當我們犯了錯誤時,作為成年人是如何道歉的`。同時不要講推卸責任的話,例如:“對不起,可是不是我們的錯”。你的辯解和推託,會讓孩子有樣學樣。他們就會從我們的言談中,我們的行為中,我們的品質中學到很多東西。

看考生壓力下那易扭曲的心理 第2張

2、適當勸説和溝通

對於這樣的青少年,家長就要用樂觀的角度去勸説,慢慢引導,讓他知道換位角度去思考是可以解決事情的,要用禮儀去教導,禮儀這東西是永遠都學不完的,要不斷的去學習。

溝通是最好的辦法,但不是脣槍舌劍。跟它溝通,讓它從思想觀念上慢慢發生改變,不斷學習、瞭解自己、適應環境、控制情緒、適度發泄。

3、善於引導孩子

家長就要對孩子進行因勢利導,少使用限制手段,在不存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容忍孩子有不同意見,讓孩子有足夠的機會去作決定,並讓他為自己的決定承擔責任,這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4、尊重、平等地對待孩子

青春期孩子的最大願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獨立,希望別人把他們當成大人,平等相待。因此,父母再也不能把孩子當作是自己的附屬品,孩子的所有一切都有自己來決定;相反,父母要尊重孩子,把他當作是一個能動的權利主體,並給孩子充分的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