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美文閲讀

小蘿蔔頭的故事

欄目: 美文閲讀 / 發佈於: / 人氣:2.59W

小蘿蔔頭的故事,童年是小孩子天真爛漫的時光,是生命的起點,容得下一切美好,而小蘿蔔頭的命運和很多小孩子都不一樣,故事很豐富,下面來了解小蘿蔔頭的故事。

小蘿蔔頭的故事1

隨母入獄

“小蘿蔔頭”的父親叫宋綺雲,與母親徐林俠一樣,都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被黨組織派到楊虎城處工作,擔任《西北文化日報》的社長和總編輯。西安事變前夕,宋綺雲參加草擬張、楊,抗日救國八項主張等文件,徐林俠籌備婦女救國會,並協助宋綺雲開展革命活動。事變發生後,宋綺雲利用《西北文化日報》,全面介紹事變的起因、經過,積極評價事變的實質和意義,廣泛宣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

1936年12月11日晚,他被楊虎城叫到辦公室參加一個緊急會議。第二天,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1941年,已經是國民黨第四軍少將參議的宋綺雲,被特務們以一封假電報騙他回家,誰知,剛進家門的宋綺雲,就被蹲守特務們祕密逮捕了。宋綺雲被捕後,妻子徐林俠每天步行30多裏,到西安城四處打聽丈夫的下落。看着徐林俠四處奔走,特務們又故技重施,讓徐林俠送來換洗的衣服。雖然明知這很可能是陷阱,但徐林俠還是抱着還沒斷奶的“小蘿蔔頭”去了西安,只是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小蘿蔔頭”和媽媽一到西安,就被關押進了重慶“白公館”的女牢。這裏牢房狹窄矮小,陰暗潮濕,終年不見陽光。離牢門不遠的地方,放着一個大便缸,臭氣薰得人喘不過氣來,被關在這裏面的人們,每天都聞着這種味道吃飯、入睡,在狹小的牢房裏,惡臭引來了蒼蠅、蚊子、臭蟲。除了刺鼻的臭味之外,還有時常傳來的恐怖聲音,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就從那裏傳來難友們的慘叫,以及特務毫無人性的狂吠。被關押在這裏的人們,每天只能分到一碗用黴米糠和爛白菜幫子煮成的臭水湯。由於長期的營養不良,宋振中變了模樣,他細胳膊細腿皮包着骨頭,小小的身軀卻頂了個大腦袋,難友們憐愛地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小蘿蔔頭”。

小蘿蔔頭的故事
  

監獄成長

雖然在襁褓中就不幸被捕,但徐林俠卻從沒忽視對宋振中的教育。她經常給幼小的宋振中講革命故事,讓他從小就擁有正確的善惡是非觀念。

在徐林俠的教育下,宋振中表現出遠超同齡人的成熟。據解放後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委統戰部部長的胡春浦回憶,1947年胡被抓進白公館後,因為患有嚴重的胃病,根本吃不下糟糕的牢飯,只能躺在陰暗的地鋪上,兩天都不能動彈。當時僅7歲的宋振中從門縫裏看見這種情況後,告訴了徐林俠。徐林俠遂把自己做苦工掙下的掛麪,下了一大碗,讓宋振中給胡春浦送來。

這樣的行為讓胡春浦十分感動,在寫給宋振中家人的信中,他曾深情地寫道:“在我經受酷刑之後,最痛苦、最困難的時候,是‘小蘿蔔頭’給我送來了一碗麪條,是這碗麪條暖了我的身,也暖了我的心,使我知道在獄中有黨組織、有同志在關心我、鼓勵着我,這給我增加了鬥爭和戰勝敵人的信心!”

黨組織的小交通員

宋振中對外面的渴望不僅是希望自己能像同齡人一樣自由奔跑,更希望能和同齡人一樣在課堂內學習。原來,隨着宋振中的成長,宋綺雲和徐林俠提出要求,希望他能外出讀書,但這個要求卻被獄方斷然拒絕了。面對這樣的情形,宋振中所在的息烽監獄祕密黨支部經過研究後,決定採用絕食和罷工的方式來幫助他們。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獄方終於答應讓宋振中在監獄內接受教育,並指派愛國將領黃顯聲將軍擔任他的老師。

據史料記載,從1947年底到宋振中犧牲,他一直都在黃顯聲處學習文化。“在那一年多的時間裏,黃顯聲不僅給‘小蘿蔔頭’講地理,告訴他中國有多大,還通過講述歷史故事的方式,讓他對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有充分的認識。”王浩説。

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宋振中還利用自己的年齡優勢成為獄中黨組織的.交通員,為黨組織做了不少工作。據史料記載,從息烽監獄轉到白公館監獄後不久,宋振中結識了同被囚禁於此的陳然。在瞭解陳然的經歷後,宋振中幫助他與地下黨組織取得聯繫,並把黃顯聲將軍摘錄的消息提供給他,由他進行簡單編髮後,再由宋振中把這些寫有消息的小紙片送到各個牢房。這些小紙片也被難友們親切地稱為“獄中挺進報”,它們的存在使堅持獄中鬥爭的同志們受到了極大鼓舞。[7]

手攥鉛筆

隨着解放戰爭節節勝利,國民黨反動統治已經風雨飄搖,然而,對於祕密關押的“政治犯”,蔣介石命令:一律不準釋放。1949年8月25日,蔣介石下達了分批處決“政治犯”的密令。1949年9月6日,小蘿蔔頭一家倒在了血泊裏,他們被殺害後,就地被埋在小屋裏,特務們還在地面澆灌了水泥,沖洗了地面上的血跡,以掩蓋自己的罪行。犧牲時,小蘿蔔頭甚至不滿9歲,距離新中國成立僅24天。重慶解放後,當小蘿蔔頭的遺骸被發現時,他的兩隻小手死死地握在胸前。裏面握着的,是獄中的老師送給他的那一小截鉛筆。

小蘿蔔頭的故事2

1941年寒冬的一天,重慶白公館監獄來了兩位特殊的犯人,他們是母親徐林霞,兒子宋振中。孩子還不到九個月大,沒有斷奶。孩子的父親名叫宋綺雲,和母親一樣是一名共產黨員,牢房裏狹窄矮小,終年不見陽光,每天只能吃發黴的米糠和爛白菜。由於長期的營養不良,孩子長得又瘦又小,頭上頂了一個大腦袋,獄友們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小蘿蔔頭。

有一次,看守對小蘿蔔頭説,你叫我阿姨,我給你糖吃。他轉過頭説,不,我不叫,你是壞人。回到牢房後,他哭着問媽媽,媽媽糖是什麼味道啊?

小蘿蔔頭的故事 第2張
  

媽媽沾了一點鹽放在他的'嘴裏,説,這就是糖的味道。因為是孩子,看守對他的看管不是很嚴,所以她悄悄當起了通訊員。監獄裏祕密聯絡,都有小蘿蔔頭祕密傳達。隨着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國民黨政府風雨飄搖。

1949年8月25日,蔣介石下達密令,分批處決政治犯。

今天,八歲的孩子正在校園裏健康學習,準備迎接明天的美好生活。但是,小蘿蔔頭永遠也等不來那一天了。重慶解放後,他的遺骸被找到,兩隻小手死死地握着一支半截的鉛筆。他曾經盼望着出獄後到外面的學校去上學,盼望着使用這支鉛筆,但是他的願望再也沒辦法實現了。

看到這個孩子黑暗與凋零的一生,我們不禁痛惜流淚,同時也感受到一名革命戰士,追求美好生活的自強不息精神。我們一起緬懷小蘿蔔頭,更要銘記先烈所承載的信仰和使命的擔當,讓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代代相傳!

小蘿蔔頭的故事3

“童年是小孩子天真爛漫的時光,是生命的起點,容得下一切美好。”

並非每個人生來就這麼幸運,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有些人出生富裕,家境夯實,一輩子吃穿無憂,也無需長大。而有些人則出生貧寒,從小就要獨立、自立,剛出生就要學會成長。

而在我們早年的課本中,都學過“小蘿蔔頭”的故事,而小蘿蔔頭的童年,則比大多數人都不幸,不僅從小成長在監獄,而他生命停止的那一刻,也僅僅停留在了9歲。

他是年紀最小的革命先烈,是有着英勇靈魂的永遠的小孩子。

小蘿蔔頭名叫宋振中,是個充滿好奇心、渴望快樂的小孩子,但他更是共產黨員的孩子。小蘿蔔頭父親宋綺雲、母親徐林俠,兩人都是光榮的共產黨員。

宋綺雲在外跟隨楊虎城將軍組織工作,徐林俠在後方負責黨員之間的聯繫與安排。1941年,宋綺雲被國軍特務祕密帶走,從頭到尾一絲不露,被帶走的人就成了“失蹤”。

徐林俠安置好較為年長的六兒女,後帶着最年幼的宋振中外出打探消息,可“誰找失蹤的人,找的人也就失蹤了”。

1941年底,母親徐林俠帶着8個月的宋振中就這樣“失蹤了”。這一“失蹤“,宋家六個孩子,就再也沒能見過他們的`爸媽以及可愛的弟弟。

小蘿蔔頭的故事 第3張
  

1941年,小蘿蔔頭才出生8個月,就同父母先後被關押在重慶白公館、渣滓洞和貴州息烽集中營。因為太小,年幼的小蘿蔔頭只能和媽媽關押在一起。

監獄中環境非常惡劣,空氣潮濕,一年四季無法見到太陽,獄中的飯菜只有各種簡陋甚至已經發黴或爛掉的米飯和青菜。很難想象常人在這種環境中是否能存活下去,而宋振中卻在這種壞境中長大,在此度過了整整8年的時間。

這八年,本應該是一個小孩子充滿歡樂與幸福的童年,得到關懷與愛、健康成長的八年。可宋振中只能呆在這暗無天日的監獄中,對於外面的世界,只能根據大人們給他的描述來想象。

在監獄的牢門上方有一個小小的窗口,雖然很小,但在這狹窄監獄的有限空間裏,這扇小小的窗,是獄中人能接觸外面藍色天空的一扇門。

偶爾,窗外會有一隻小鳥從這扇窗外飛過,小蘿蔔頭每次聽到窗外小鳥嘰嘰喳喳叫,就會轉頭定睛尋找在窗外那自由飛翔着的小鳥。

可是小蘿蔔頭的個頭太小,看不到窗外。只有媽媽或者獄友將他抱起來,他才能探着頭勉強看到外面,可是能看到的也只有監獄的柵欄,院子,高牆和鐵絲網。

Tags:小蘿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