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心理健康

日常感到焦慮怎麼辦

欄目: 心理健康 / 發佈於: / 人氣:1.61W

學會轉移,放平心態,學會想象性放鬆。

日常感到焦慮怎麼辦1

1、不表現出過分的緊張

孩子是很敏感的,當家長表現出緊張情緒的時候,他們也會感到緊張。以至於還沒有進入幼兒園就會覺得幼兒園一定是一個很可怕的地方,連媽媽都緊張了。

所以,家長要用一顆平常心對待孩子上學這件事情。相信老師的專業,他們有自己的辦法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並且愛上幼兒園。

2、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不少家長都是一直陪着孩子的,就從來沒有分開過,冷不丁地身邊沒有小朋友的吵鬧聲,自然會覺得不適應。所以,家長也要試着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免得自己閒着無聊總是想孩子。

可以趁着這段時間充實自己,也可以重新回到工作崗位,當自己真正開始忙起來的時候,就沒有心思想着小朋友的”處境“了,就不會出現自己焦慮的情況了。

日常感到焦慮怎麼辦
  

3、學會轉移

孩子去上學的時候,家長可能會捨不得孩子,還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以此焦慮下去,這時候家長就可以將對孩子的顧慮、擔心,轉化為對孩子的鼓勵和期待,用積極的心態來影響孩子,讓孩子對上學一直充滿期待。

4、放平心態

孩子在上學後,很多家長自己就很焦慮,然後就會把這種焦慮情緒透射在孩子身上,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自信。這時候家長就要放平心態,對孩子不要隨意比較。

因為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喜歡拿自家孩子和他人作比較,這種比較不僅讓父母變得焦慮,也讓孩子們感受到過多的`壓力。

5、學會想象性放鬆

通過慢慢想象寧靜的情景,達到平靜和鬆弛,找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放鬆,微閉雙眼,在腦海中慢慢想象一副很美、很安靜的畫面。感受它,漸漸地把思維從壓力和煩惱中解放出來。讓思維與畫面融匯一體,使精神與畫面的安寧,變得協調,這樣家長就能擺脱孩子上學焦慮的狀態。

日常感到焦慮怎麼辦2

當孩子作業多感到焦慮怎麼辦

1、給他自主思考的機會

讓他自己給作業分類,並讓他預測每一項作業需要多長時間,可以適當詢問一下即將進行的類別和科目的問題,讓孩子詳細説明完成這些作業的計劃。你要相信,孩子可以學會自己思考這些問題。

2、及時慶祝孩子獲得的最小的勝利

大多數孩子在面對新挑戰時都會感到壓力。當他們最終會加入進來,因為一些小小的成就感給了他們信心。父母更加需要留意和表揚孩子獲得的小小一點點的成就,抓住機會給孩子加大動力。孩子一旦知道成功的感覺,可能會幫助她在面對更大挑戰時不會感到不知所措,會增加內在動力。

3、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讓孩子能夠集中精力盡快的完成作業。有些孩子喜歡邊玩邊做作業。為了幫助他們擺脱這個壞習慣,父母應該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4、建立正向鏈接

當孩子出錯時,不吼不叫,慢慢引導,不要讓孩子把做作業和捱罵聯繫起來,會因為害怕出錯而產生畏懼心理。最好讓孩子自己檢查作業,不要又把檢查作業的任務承包過來。

日常感到焦慮怎麼辦 第2張
  

5、剋制服自己焦慮的心思

教育孩子如果作業太多,寫不完的話,要考慮自己是不是做作業的方法不對,做作業主要是為了鞏固知識,所以平時課聽了之後,就應該挑重點的做,提高自己做作業的.效率,最重要的是要認真聽講,然後積極地去回顧,去複習。所以也不要因為作業多感到焦慮了。

6、注意勞逸結合

所有的好成績並不是一昧專注於埋頭苦幹,所以當下越來越多的家庭注重讓孩子們勞逸結合。在休閒娛樂的時間段內,可以讓孩子們自由做主,去體驗開心舒暢的心情。這個時候不論是家人們散心,旅遊,一起看會兒電視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7、給予孩子陪伴

當孩子感到焦慮的時候,家長應該陪在孩子身邊,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理解,內心的壓力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舒緩,這種陪伴也可以給予孩子鼓勵和安慰。

日常感到焦慮怎麼辦3

現在的人為什麼總會焦慮

經常會遇到的應該是兩種情境。

第一種,是生活中經常能夠遇到、並且很難避免的日常,比如説家裏的水喝完了,需要讓工作人員將水送上門,或者電器壞了,需要找人維修。

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就會忍不住想要拖延。因為我的焦慮從需要撥出去電話那一刻就開始了。從預約好服務,到工作人員到來的期間,我都很難專心做什麼事,總會想着着他們什麼時候會來。

我也想盡量減少這樣的社交。比如餐廳的燈壞了,我寧願自己買了燈泡,自己踩着凳子裝上去。後來發現,新的燈泡裝上去也沒用,需要物業的幫忙時,我便因為需要面對的這場社交而變得緊張。為了逃避這次社交,我索性就讓這個燈壞着。晚上餐廳太暗,我就把廚房的燈開着,就着從廚房玻璃門透過來的昏暗燈光吃飯。

第二種便是開始一段親密關係。這種親密關係是指與一個陌生人認識並相熟,或者與一個原本關係一般的人開始頻繁聯繫交往。

這樣的親密關係甚至包括談戀愛。有很長一段時間,即便自己已經是一個大齡剩女,我卻不想接受家裏人和同事、朋友幫忙介紹相親對象。我總覺得自己還沒有做好與另一個人分享自己時間、生活的心理準備,恐懼由現在一個人的寧靜,進入到兩個人的未知狀態。

還包括這樣一種情況,比如我去菜市場買菜,很喜歡去固定的一家攤位。攤位老闆娘因此記住了我,並且開始每次在我去買菜時都很熱情的跟我打招呼,甚至會閒聊幾句,還會盡量給我優惠。這時我的壓力便來了。照理説,做生意就是需要這樣的老闆,熱情、會説話、會做事、會留回頭客。可是我們不認識,有時候買了香芋、山藥之類需要削皮的菜,花費的時間會久些,這時便很容易冷場。而且偶爾的,我可能會看到其它攤位上有更新鮮的菜,但是我卻不好意思跳過這家,因為她家就在市場入口,一下子就能看到。

其它的情況,比如跟一個並沒有太相熟的朋友,偶爾聯繫會有很多話説,可一旦她頻繁來找我,我便覺得自己的生活受到了打擾。

日常感到焦慮怎麼辦 第3張
  

我這是社恐嗎?我並不覺得。

“社恐”這個詞語,在近兩年好像很流行。我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社恐,但是也會偶爾用它來解釋自己的一些行為。比如我曾經短暫入職過一家編輯室,但是一週後覺得自己很難適應那裏的工作節奏,便提出了辭職。我對主編説,因為這個工作有不少的外採任務,而我有點輕微社恐。每週至少兩次的`外採,讓我覺得特別有壓力。

對比“社恐”在百度中的詞條解釋,我覺得我更傾向於用“不喜歡社交”,所以我更願意用“社交排斥”、“社交回避”這類更加中性的概念來形容自己。人的性格是各種各樣的,有人話多,有人沉默,有人愛運動,有人總是宅着。“社交”也一樣,有人喜歡,有人害怕,也有些人,就單純的只是更喜歡獨處。

但是,我又不能跟人家這樣解釋,因為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就好像我再為不喜歡某個人找藉口似的。因此,“社恐”就成了最好的説辭。

不過,話再説回來,不喜歡社交和害怕社交,也並不是完全沒有相似之處的。有時候面對一些需要社交的情況,我也會感到焦慮。只是這種焦慮的程度比較輕微,並且沒有對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影響。

這些情境下,我的焦慮不是來源於害怕,而更像是一種壓力。這些社交,打破了我生活的某種平靜狀態。我需要暫時從自己正在沉浸其中的某種日常習慣、生活節奏中將自己拔出來或者扯出來,去應對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

誰還沒個不喜歡做的事呢?誰還沒個自己的偏愛呢?面對真實的自己很重要,這樣才能更加全面而客觀的瞭解自己,並就此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做出更加合理的安排。

不喜歡社交,那就拋棄一些無用的社交,享受與喜歡的家人、朋友的相處,或者就簡單的獨處。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