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娛樂圈 綠色生活 玩物志 星秀 問答 人文素養
當前位置:時髦風 > 人文素養 > 職場技巧

國小語文核心素養關鍵能力必備品格

欄目: 職場技巧 / 發佈於: / 人氣:2.46W

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國小語文核心素養關鍵能力必備品格1

1、語言建構與運用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特點及其運用規律,形成個體的言語經驗,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正確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

2、思維發展與提升

思維發展與提升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思維能力發展和思維品質的提升。語言的發展與思維的發展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因此,思維發展與提升也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重要表徵之一。

3、審美鑑賞與創造

審美鑑賞與創造是指學生在語文活動中體驗、欣賞、評價、表現和創造美的能力及品質。語文活動是人形成審美體驗、發展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通過閲讀鑑賞優秀作品、品味語言藝術而體驗豐富情感、激發審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並逐漸學會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表現美和創造美,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養成高雅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因此,審美鑑賞與創造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重要表徵之一。

4、文化傳承與理解

文化傳承與理解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借鑑不同民族和地區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文化視野、文化自覺的意識和文化自信的態度。

國小語文核心素養關鍵能力必備品格
  

“語文素養”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分為6個層次:

第一,必要的語文知識。

離開知識的能力是不可設想的,輕易否認語文知識對語文學習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容易使語文教學走向非理性主義的誤區。

第二,豐富的語言積累。

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一篇篇具體的範文,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佔有一定量的感性語言材料,在量的積累的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

第三,熟練的語言技能。

熟練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為一種能力。語文教學必須在大量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查字典、朗讀、默讀、説話、聽話、作文、寫字等基本技能。

第四,良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教學必須牢記葉聖陶先生的名言“教是為了不需要教”。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養。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薰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學態度。

第六,高雅的言談舉止。

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儒雅氣質和文明舉止。與人交往態度要大方,談吐要文雅,能根據不同場合選擇合適的措辭。

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

國小語文核心素養關鍵能力必備品格2

一、培養國小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素養強調的是一個人的基本修養,在國小階段,教師應注意對國小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語言使用能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造一種語言環境,引導學生理解和積累語用材料,並能夠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其次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國小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使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提高思維能力。再次是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核心素養,激發學生的審美想象。教師可組織學生仔細觀察和欣賞文學作品,在語言中表現和創造美。教學中引導學生對語言美進行感受,從而獲得高尚的審美。

最後還要注重文化傳統的傳承與發揚。教師可收集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文學作品,幫助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讓其形成相應的文化素養。所以,在現階段的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注意對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目標養成之外,還要關注學生對這些目標的真正內化,使之上升到語文審美情趣與良好個性、健全人格構建的高度。

二、激發國小生學習興趣,培養其語文核心素養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往往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課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講,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很少。長此以往,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完全處於接收知識的被動地位。而我認為,學生的學習應該是自發的,帶着興趣去學。

例如,在教學《敕勒歌》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使用歌曲視頻的方式吸引學生,把孩子們帶入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再讓學生們自由討論。學生們對大草原有初步的認識後進入課堂教學就有了一定的興趣。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學起來就會相對輕鬆、愉快一些。

國小語文核心素養關鍵能力必備品格 第2張
  

三、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通過多年的國小語文閲讀教學實踐,我發現學生在閲讀文本時呈現出兩種狀態。一種是學生的思維較少甚至沒有參入到閲讀中去,此種狀態的閲讀叫做“淺閲讀”。俗話説“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學生養成讀“天書”的習慣,便是典型的淺閲讀狀態。另一種是心理活動較多地滲入到閲讀中去,能夠理解作者的境界,此種狀態的閲讀叫做“深閲讀”。

我在教學《魯濱遜漂流記》時,全體學生在早讀課上讀這篇課文時都很認真,很明顯全班學生都被文中魯濱遜孤身一人流落到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為了戰勝死亡而進行的頑強抗爭所打動了。在閲讀過程當中,由於課文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情感活動,所以學生閲讀起來的效果特別好。

加上部分學生在課前讀過《魯濱遜漂流記》這本小説,對故事情節有初步瞭解,因此,在講述《魯濱遜漂流記》時,課堂氛圍非常活躍,一向很少舉手的'學生也很積極。有強烈情感活動的閲讀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在教學這節課時,學生的集中度和思維的活躍性都很高,回答問題也特別積極,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加強國小生的課外閲讀,提升閲讀效果

一個人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累的厚實程度。“腹有詩書氣自華”,當語文知識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藴,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才會越高。《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高閲讀品味。

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識記與誦讀,歷代文學大師,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為了幫助學生們積累文學知識,在教學活動中,我每學期都會給學生們推薦必讀書籍,要求他們每天閲讀經典名著20分鐘以上,並做好讀書筆記、摘抄優美的句子和詞語,寫出簡短的賞析文字等。

每週抽一節課的時間,請幾名同學宣讀他們寫的讀書筆記,然後進行點評和指導。多年來,我所教學班級的孩子課外閲讀量大大增加,中國四大名著,《紅與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沈石溪動物小説》《夏洛的網》《海底兩萬裏》等數十部中外名著都成為孩子們如飢似渴的閲讀對象。

五、提升國小生的閲讀能力

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效的積累將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提升語文學習效果。所以,在語文閲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對文本中的一些好詞佳句進行積累,對文本中所呈現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行賞析,進而在提高學生寫作質量的同時,讓其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為了提升學生的閲讀能力,我組織學生對文本中的一些重點句子進行積累和賞析,例如,教學《匆匆》時,“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

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讓學生對這一句話進行解讀並分析該句子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學生找到了其中的排比句:“洗手的時候”“吃飯的時候”“默默時”,並從句型中感受到了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將生活填滿,又在不知不覺中流失的情感。

除了對句子進行解讀之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仿寫或是有意識地將這些句子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之中,進而使其語文核心素養得到培養。

六、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閲讀教材中的許多文章是學生習作的極佳“樣本”,教師可以把這樣的文章當作“讀寫結合”的範例來進行教學。教學形態可以定位為“讀寫結合課”。閲讀教材中,有些文章的教學價值不在於“言語表達”,也不在於“讀寫結合”,而在於其所呈現的豐富內容,或提供豐富的信息資訊,或拓寬閲讀視野,為學生提供另一種思維方式。

在對這類文章進行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瀏覽全文,然後在學生了解文章大致內容的基礎上,以話題引領學習,讓學生在擴展閲讀中圍繞話題蒐集信息,進行整理、分析、提煉、歸納,從而形成自己的認識、思考與判斷,在與他人交流、分享中,發展思維,拓寬眼界。

在現代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學習,豐富自身修養,拓寬視野,提高思想的高度,鼓舞和激勵學生,讓他們的每一天都有新的進步和體驗,做孩子快樂成長的陪伴者和引導者。在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師應該認真研讀教材,改進教學方法,將提升國小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作為重要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